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1)
2023(12142)
2022(10017)
2021(9385)
2020(7922)
2019(17973)
2018(17855)
2017(34161)
2016(18581)
2015(20850)
2014(20784)
2013(20801)
2012(19308)
2011(17377)
2010(17745)
2009(16794)
2008(17093)
2007(15829)
2006(14348)
2005(13424)
作者
(50837)
(42592)
(42438)
(40437)
(27061)
(20421)
(19122)
(16575)
(16221)
(15555)
(14678)
(14369)
(13834)
(13524)
(13188)
(12793)
(12480)
(12394)
(12257)
(12212)
(10805)
(10461)
(10275)
(10006)
(9632)
(9592)
(9399)
(9361)
(8639)
(8578)
学科
(87651)
(83880)
经济(83759)
(70039)
企业(70039)
管理(65025)
(46379)
方法(33142)
农业(30755)
业经(29704)
(28308)
中国(26031)
数学(25082)
数学方法(24871)
(20912)
(20278)
财务(20253)
财务管理(20217)
企业财务(19134)
(17411)
贸易(17398)
(17030)
技术(16963)
(16398)
(15763)
理论(14431)
(14298)
(14207)
(13481)
银行(13477)
机构
学院(272015)
大学(263287)
(125596)
经济(123423)
管理(107925)
理学(91280)
理学院(90477)
管理学(89454)
管理学院(88951)
研究(88679)
中国(76289)
(58656)
(55393)
(52650)
科学(47598)
财经(45552)
(44216)
(43571)
中心(41511)
(41277)
农业(39618)
研究所(38874)
经济学(38262)
业大(37986)
北京(35556)
经济学院(34468)
(33995)
财经大学(32935)
(32218)
师范(32013)
基金
项目(163674)
科学(131238)
研究(128380)
基金(120246)
(101661)
国家(100564)
科学基金(88110)
社会(85446)
社会科(80606)
社会科学(80587)
(63587)
基金项目(62917)
教育(57272)
编号(53419)
自然(52344)
自然科(51155)
自然科学(51144)
(51085)
自然科学基金(50326)
资助(48662)
成果(42984)
(38112)
(37031)
(36590)
(36568)
国家社会(35858)
重点(35768)
课题(35630)
(34495)
(34473)
期刊
(154493)
经济(154493)
研究(86537)
中国(60166)
(55715)
(49010)
管理(42632)
农业(37387)
科学(35024)
学报(32838)
(31414)
金融(31414)
业经(30329)
大学(27231)
教育(26452)
学学(25653)
技术(25517)
财经(23606)
经济研究(23062)
问题(20941)
(20557)
(19704)
世界(17260)
(16667)
技术经济(16399)
农村(15108)
(15108)
农业经济(14396)
经济问题(14153)
国际(14143)
共检索到434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文富  
如果说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 ,是中国农业 ,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最大困惑的话 ,那么经济社会结构的二元化所引致的农业劳动力剩余的无极限增长 ,则是中国农业的最大特色和困难 ,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的本质特征和要害之所在。因此 ,必须采取多元化战略来全方位分流 ,并着重从农业内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链等方面拓展发展机会 ,扩大就业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光宗  
解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什么迟迟不得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初始条件、转移机制或途径?本文试图在一个较大的历史跨度内挖掘一下“转移滞后”深层的历史成因,并对1978年后获得启动的“非农化”浪潮给予理论上的说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人达  
一、农业劳动力剩余状况(一)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江西省的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由于受到五、六十年代两次高出生率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一直以非常高的速度增长。1952年,农村人口为1483.8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9.6%。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尧晓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由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又很广泛,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并不都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因而,至今还未完全形成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范方志  张杰飞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模型内生性建模的研究思路及其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假设,并考虑中国"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现实,加入"迁移成本"、"城市成本"和"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三个变量,建立了内生的一般均衡模型,深入解释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选择取决于"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迁移成本"和"城市成本"三个变量的相对大小。由此得出促进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文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高速经济增长:在过去的19年中,以不变价计的人均GDP增长速度高达8.4%,经济总量增长了4.9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3.4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1倍,2亿多人告别了绝对贫困。巨大的变化得益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援成  
该文着重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条件和现实途径。文章确认农产品剩余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物质基础,我国目前劳动力转移速率和产业结构高度化速率能够达到何种程度,主要取决于农产品的供给和剩余状况。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又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物质前提。文章还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速率与劳动生产率提高速率作了实证性比较。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途径也作了趋势性分析,认为第三产业将是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悦  魏忠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国工业化进程中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由于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不同,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有其特殊性。近代以来,思想先驱们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都市集中、乡村转移、就地安置和就近进城等思想。从经济思想史角度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仅可以丰富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理论,同时对于当代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纪国义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难点在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要想使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首先必须明确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然后找出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提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陶永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盛泽中  韩东娥  
在对山西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山西剩余劳动力转移慢、与一些省份相比差距大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镇建设、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对策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升军  
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区域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应主要通过发展非农产业向发达地区和城市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祥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杰飞  
既有研究仅关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单向关系,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互为格兰杰长期因果关系;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产生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较强,而农民增收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促进作用较弱。由此得出启示:应进一步加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勇泉   高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