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1)
- 2023(12264)
- 2022(10251)
- 2021(9561)
- 2020(8326)
- 2019(19247)
- 2018(18878)
- 2017(36434)
- 2016(19876)
- 2015(22808)
- 2014(22835)
- 2013(23109)
- 2012(21785)
- 2011(19621)
- 2010(19901)
- 2009(18951)
- 2008(19567)
- 2007(17827)
- 2006(15716)
- 2005(14851)
- 学科
- 济(96090)
- 经济(95974)
- 业(86173)
- 企(77480)
- 企业(77480)
- 管理(72404)
- 方法(43043)
- 数学(34329)
- 数学方法(34039)
- 财(31021)
- 农(30219)
- 业经(29399)
- 中国(25683)
- 务(22280)
- 财务(22253)
- 财务管理(22216)
- 企业财务(20990)
- 农业(20939)
- 制(20752)
- 贸(19291)
- 贸易(19282)
- 易(18791)
- 技术(18065)
- 和(17054)
- 策(16685)
- 划(15932)
- 理论(15155)
- 体(15121)
- 地方(14740)
- 银(14683)
- 机构
- 学院(301670)
- 大学(298928)
- 济(136942)
- 经济(134499)
- 管理(118982)
- 研究(101974)
- 理学(100795)
- 理学院(99784)
- 管理学(98531)
- 管理学院(97955)
- 中国(83573)
- 财(64733)
- 京(63507)
- 科学(58318)
- 所(52553)
- 农(51913)
- 财经(50738)
- 研究所(46850)
- 江(46744)
- 中心(46617)
- 经(45952)
- 经济学(42440)
- 业大(41373)
- 北京(41008)
- 农业(40708)
- 经济学院(38375)
- 财经大学(37163)
- 州(36555)
- 范(35709)
- 院(35473)
- 基金
- 项目(185200)
- 科学(147253)
- 研究(138050)
- 基金(136424)
- 家(117287)
- 国家(116241)
- 科学基金(100417)
- 社会(89987)
- 社会科(85328)
- 社会科学(85305)
- 基金项目(71398)
- 省(71210)
- 自然(62878)
- 教育(62223)
- 自然科(61441)
- 自然科学(61419)
- 自然科学基金(60426)
- 划(59256)
- 资助(56513)
- 编号(55110)
- 成果(44917)
- 部(42640)
- 重点(41578)
- 创(40986)
- 发(40535)
- 业(40277)
- 国家社会(37785)
- 创新(37610)
- 课题(37550)
- 教育部(36819)
- 期刊
- 济(158349)
- 经济(158349)
- 研究(94115)
- 中国(58599)
- 财(54586)
- 农(48992)
- 管理(47541)
- 学报(41378)
- 科学(40797)
- 农业(33008)
- 大学(31798)
- 融(31274)
- 金融(31274)
- 学学(29970)
- 技术(27461)
- 财经(26562)
- 业经(26287)
- 教育(25916)
- 经济研究(25295)
- 经(23026)
- 问题(21454)
- 业(20330)
- 贸(19158)
- 技术经济(18669)
- 世界(17224)
- 国际(16461)
- 财会(14955)
- 统计(14782)
- 现代(14506)
- 商业(14301)
共检索到467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唐建伟
企业杠杆率过高可能导致企业债务风险及金融系统的不稳定,而近年来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已经上升到全球最高的国家之列,企业去杠杆迫在眉捷。在企业去杠杆的方法上,目前市场上的四种主要方法在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都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笔者认为杠杆率高企问题主要出在旧的经济增长模式上,因此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根本之策在于中国经济转型,在主动调降并淡化GDP增长目标的同时,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增长动能转换,消除企业杠杆率上升的宏观环境。同时通过金融和国企改革来建立去杠杆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消除杠杆率持续上升的土壤。
关键词:
企业杠杆率 去杠杆 经济转型 国企改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爽
经济硬着陆风险的逐渐消退促使去杠杆被提上政策议程,政府已着手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和加强监管力度以推动金融去杠杆。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为去杠杆提供了窗口期。银行表内及表外的贷款业务扩张导致实体经济杠杆上升,流动性的收紧导致债券和贷款利率上升,进而加重实体经济负担。由于金融去杠杆将导致利率上升、信贷增长放缓和金融活动减少,预计将拖累经济增长,因此去杠杆将循序渐进,企业负债率平坦化或将花费数年时间。
关键词:
去杠杆 企业债务 金融杠杆 影子银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爽
经济硬着陆风险的逐渐消退促使去杠杆被提上政策议程,政府已着手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和加强监管力度以推动金融去杠杆。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为去杠杆提供了窗口期。银行表内及表外的贷款业务扩张导致实体经济杠杆上升,流动性的收紧导致债券和贷款利率上升,进而加重实体经济负担。由于金融去杠杆将导致利率上升、信贷增长放缓和金融活动减少,预计将拖累经济增长,因此去杠杆将循序渐进,企业负债率平坦化或将花费数年时间。
关键词:
去杠杆 企业债务 金融杠杆 影子银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艳平 秦力宸 黄友星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微观溢出效应的两国开放经济模型,提出企业结构性去杠杆需考虑开放经济因素,并在模型中引入企业融资约束机制,利用2002年第四季度—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沪深A股1023家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两类货币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美联储缩表在初期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程度较大,但不存在长期溢出效应;而加息在初期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对我国企业杠杆率存在长期溢出影响。在溢出方向上,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显著降低我国企业杠杆率。在溢出结构上,企业融资约束越严重,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溢出效应越明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力群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菲 赵亮 尹雷
"财政去杠杆"与"金融去杠杆"是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的两条政策路径,本文运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对企业部门杠杆"量"与"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财政支出和政府赤字较之于货币金融紧缩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调减国有企业的结构性高杠杆问题,促使更多金融资本配置到效率相对较高的企业,并且对融资成本影响更小,因而能够在"控风险"的同时兼顾"稳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财政去杠杆应从压减政府投资建设性支出着手。为此,政府在去杠杆时应重点关注"财政去杠杆"途径,压减政府支出规模、控制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冲动;调节金融杠杆时应平缓稳健,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为结构性杠杆调控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擎 孟世超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然而企业杠杆率却呈现"逆周期"上升,同时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杠杆率呈现"所有制分化"。上述中国企业杠杆率特有的周期演变机制有待探索。在优质资产相对缺乏和政府影响力较为强大的背景下,预算软约束和政府隐性担保对企业杠杆率的周期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Dewatripont and Maskin(1995)关于预算软约束的建模思想,引入经济基本面和政府隐性担保,考察了企业与银行间借贷博弈的均衡性质,进而探究了企业杠杆率在不同经济基本面下的变化规律。本文的理论模型证明,给定隐性担保水平,企业杠杆率的周期性取决于预算软约束的周期性,随着经济形势由差转好,预算软约束先增强后减弱,企业杠杆率逐渐从"周期性不定"转为"逆周期"变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政府隐性担保的内生选择路径,发现其周期性变化对企业杠杆率周期演变过程中的所有制结构分化具有解释力,在其"递减型"或"倒U型"路径下,民营企业杠杆率周期性不定,国有企业杠杆率则在较长区间内呈"逆周期性"。本文最后还将现实中的有关政策措施纳入模型,讨论了机制优化的思路及其对企业杠杆率周期性的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晓曦 张伯伟
以美国货币宽松政策背景和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增长事实为基础,探讨了中国企业杠杆增长和美国货币政策之间的联系。实证结果表明:虽然美国宽松货币政策会显著促进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增长,但对外资持股企业杠杆增长的促进影响要小于无外资持股企业。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上述影响和影响差异会越小。外资持股主要是通过加强企业内部融资能力,而不是股权融资优势来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宽松的杠杆增长促进影响。伴随美国货币政策宽松而增加的融资供给没有被无外资持股企业同步用于资本性投资,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其他投资。沪港通政策可减小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中国企业杠杆波动。
关键词:
美国货币政策 杠杆增长 外资持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枫 姚云 郭楠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企业杠杆率偏高风险逐渐凸显。为防控金融风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但是,从近20年看,我国企业实际上处于"结构性加杠杆、整体性去杠杆"进程中,主要是一些重工业和公用事业部门企业在加杠杆。从需求端看,民营企业杠杆率变化是随基本面演变的市场选择结果,基本因素大致包括运营风险上升、有形资产减少、盈
关键词:
杠杆率 基本面 去杠杆 企业负债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陈鹏
全球经验和我国实践证明,建立的包括企业年金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战略方向。本文从企业年金的概念,以及国外企业年金的发展出发,总结国际先进经验,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我国现行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企业年金 年金监管 存量转型 增量创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商瑾
杠杆率一般涉及居民、企业(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政府三个部门,其测度通常采用微观经济部门资产负债表中的比值。为了分析杠杆率的影响机制,本文选用负债/GDP指标、负债/资产指标来综合衡量企业杠杆率。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杠杆率增速迅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估算,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整体杠杆率为25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属于中等水平。其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宇 田侃
本文基于金融"去杠杆"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视角,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匹配数据及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2000—2009年微观和行业层面融资杠杆率及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研究发现:虽然行业异质性显示资本对新兴制造业偏好高于传统制造业,但中国制造业企业融资杠杆率均值依然停留在60%左右的高位,并且出口部门杠杆率更高;位置指数显示,通过参与全球生产分工,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呈现出逐渐好转的趋势;融资杠杆率和技术密集度提升,并不利于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在保持规模优势基础上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应该牢牢把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方向,将企业融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的区间,最终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丽艳 吕海文 肖翔
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以来,去杠杆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旋律,学者们也基于实践,就企业去杠杆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缺乏系统的综述。因此,以截至2021年4月1日发表在我国核心期刊上的161篇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探寻和总结我国企业去杠杆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去杠杆 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 经济调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毛振华 陈静
去杠杆可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路径,前者强调控制作为分子的债务增速,后者侧重扩大作为分母的股权融资并借助股权结构的调整改善公司治理。韩国、日本、美国和欧盟的经验表明,去杠杆路径的选择关系重大。2015年底以来我国企业部门以消极去杠杆为主的政策思路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困境。下一阶段应堵疏结合,以股权融资满足融资需求,拓展企业去杠杆能力、调动企业内在动力,以分权控制代替"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标本兼治推动去杠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马红 王元月
本文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研究去杠杆提高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债务杠杆与我国企业的投资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研究其影响机制发现,融资约束程度、投资过度或不足的差别都是造成债务杠杆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的重要原因。此外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的调节效应,债务杠杆的下降对企业投资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和成长性较差的企业(微观因素)、在行业竞争性较小的企业(中观因素)、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货币政策宽松时期(宏观因素)更为显著。
关键词:
债务杠杆 投资效率 上市公司 去杠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