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2)
- 2023(4651)
- 2022(3970)
- 2021(4017)
- 2020(3349)
- 2019(7898)
- 2018(7608)
- 2017(14277)
- 2016(7745)
- 2015(9219)
- 2014(8998)
- 2013(9291)
- 2012(9018)
- 2011(8333)
- 2010(8296)
- 2009(7780)
- 2008(7957)
- 2007(6972)
- 2006(6498)
- 2005(6368)
- 学科
- 济(37387)
- 经济(37332)
- 管理(19517)
- 业(18100)
- 中国(16317)
- 方法(15081)
- 数学(13798)
- 数学方法(13635)
- 企(12734)
- 企业(12734)
- 农(10552)
- 贸(10303)
- 贸易(10296)
- 易(10126)
- 制(8956)
- 财(8769)
- 银(7325)
- 银行(7324)
- 行(7100)
- 学(6862)
- 农业(6658)
- 融(6364)
- 金融(6364)
- 业经(6349)
- 关系(6052)
- 体(5754)
- 出(5746)
- 发(5641)
- 人口(5386)
- 环境(5369)
- 机构
- 大学(120181)
- 学院(115997)
- 济(59848)
- 经济(58936)
- 研究(49812)
- 中国(41407)
- 管理(40430)
- 理学(33355)
- 理学院(32928)
- 管理学(32414)
- 管理学院(32195)
- 财(27689)
- 京(27527)
- 科学(26506)
- 所(26132)
- 研究所(23217)
- 财经(21433)
- 中心(21397)
- 经济学(20506)
- 经(19685)
- 北京(19137)
- 经济学院(18353)
- 院(17313)
- 农(17220)
- 江(16639)
- 范(15990)
- 财经大学(15952)
- 师范(15916)
- 科学院(15327)
- 社会(13941)
- 基金
- 项目(69326)
- 科学(55524)
- 基金(53281)
- 研究(52028)
- 家(46812)
- 国家(46503)
- 科学基金(38799)
- 社会(35673)
- 社会科(33846)
- 社会科学(33840)
- 基金项目(26632)
- 资助(23370)
- 教育(23255)
- 自然(22900)
- 自然科(22394)
- 自然科学(22389)
- 自然科学基金(22023)
- 省(22017)
- 划(20435)
- 编号(18958)
- 中国(18265)
- 部(17614)
- 成果(17186)
- 国家社会(16332)
- 重点(16087)
- 发(15349)
- 教育部(15323)
- 课题(13940)
- 性(13923)
- 人文(13836)
共检索到197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敬之
一、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中国有10亿人口,主要偏集在东南近海各省,例如东南近海1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只占全国的13.3%,而人口却占全国的40%以上。中国北部的13个省(区)、市(东北、华北、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27%,其余南方17个省、市、区,面积只占全国的40%,而人口占73%以上。如果从黑龙江省漠河到云南腾冲划一条直线,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50%,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0%以上,线以西面积约占50%,而人口所占比重却不到1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孟向京
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运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级和县级人口数据及相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城镇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各省的动态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人口分布基本合理,人口潜力最大的省区有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省市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省市。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潜力 人口密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游珍
论文以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评价为核心,采用水资源承载指数和水资源限制度等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等三个不同尺度,系统评价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定量揭示了中国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的地域格局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49—2010年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以水量盈余为主要特征,人水关系趋于紧张;从2000到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由30.66提升到35.25,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有所增强;22000年和2010年,中国分省水资源承载力以水量盈余为主要特征,中国大部分省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处于较低水平,但近10 a水资源限制性大多有所增强...
关键词:
人口 水资源 承载力 限制性 限制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洁 王宇成 苏杨
主体功能区划的人口政策目标是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及有序流动。在阐释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经济—人口分布协调是最重要的"理",通过构建区域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协调度度量模型验证了这是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存在的"理",而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分布处于较不合理状态。以缪尔达尔循环因果积累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较不合理的制度成因是我国不顾"以人为本"的"抄近路"发展方式,其造成经济系统收益和人口系统福利相互转化的渠道效率低下,并且在经济聚集与人口聚集之间存在制度障碍。据此,对应提出了在财税体制、政绩评价体系和人口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调整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东安
人口分布问题是近几年来人口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着人口分布的定义、影响因素、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特点及未来人口分布的预测等重要课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现将主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虹潘 刘渝琳 刘姝伶
文章提出了经济分布基准下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测度指标,并依据相关经济理论设计了基于Matlab的空间模拟与估算方法。选取89个地级以上行政单元作为节点,对中国2005~2012年的人口与经济分布进行空间模拟,反推得到的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与统计值总体吻合。以此为基础的估算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国以经济分布为基准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总体上在不断提高,同期人口与经济重心距离趋于缩小佐证了这一结论。同时,部分参数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研究期内全国的人口与经济都处于集聚化发展趋势中,因此建议进一步扫除人口与其他要素的流动阻碍,通过集聚来实现人口与经济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分布均衡。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经济分布 均衡度 空间模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伍理
早在1935年,胡焕庸教授根据1933年资料编制发表了第一张中国人口分布图和等值线密度图,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国内除根据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资料编制出版了一幅中国人口等值线密度图以来,至今还没有全国性人口地图问世。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胡焕庸、伍理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本文概括相关经验研究结果证明,诸多关于中国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的传统观念,已经不再符合现实情况。这些传统观念包括:(1)人口众多是经济增长不利因素;(2)计划生育造成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调;(3)人口红利消失导致经济增长不可持续;(4)中国仍处在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5)刘易斯转折点意味着二元经济终结;(6)承认人口新趋势导致对就业的忽视。本文指出,走出这些认识误区,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形成恰当的政策取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国平 李汉东
一定时期的人口初婚年龄分布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婚姻选择行为的影响。文章首先提出了随机扰动因素影响下的初婚年龄分布模型,并建立了年龄别初婚率统计方法,然后对中国自1985年以来的初婚年龄分布的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城乡差异和教育程度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初婚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存在明显的延迟效应;(2)初婚年龄分布的延迟效应存在从城市、镇、乡村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3)接受大学教育的男女人口与其他教育程度人口相比,其初婚模式相似,但存在明显的延迟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相嵛 赵彦云 贺飞燕
本文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基于空间互动的视角,实证分析了跨省人口流动的空间相关性以及流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口流出省份的空间相关效应和流入省份的空间相关效应均显著,说明当前人口流动不再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规模单一流动的主导局面,而是进入全国各地区之间多边流动的人口再分布均衡阶段。并根据研究结论为我国制定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建设,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提出建议。
关键词:
有序流动 多边流量 空间互动 分布均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斌 文雯
为揭示我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性,应用模型分析中国人口经济的地域差异与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54—2007年中国人口重心由东经116.82°北纬34.72°转移至东经116.64°北纬34.92°,中国人口集中指数由1955年的0.542降低到0.510,人口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372下降到0.261;1978—2007年中国经济重心由东经119.30°北纬38.26°转移至东经118.94°北纬37.13°,经济集中指数由0.525上升到0.590,经济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035上升到0.093;1978—2007人口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三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周燕
以中国1990~2010年地市区域一级为样本,纳入空间效应探讨了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的趋势、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是经济聚集远超前于人口集中,但其中,中西部属于人口集中超前于经济聚集区域,东部属于经济聚集超前于人口集中区域。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一致性存在较强空间聚集和空间依赖,当控制了经济水平和结构变量,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性不仅受物质和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政策和区位条件的影响,而且还与邻近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状况存在较强相关性。相同影响因素在解释东中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性时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若忽视空间效应分析人口与经济分布不一致影响因素,容易造成低估市场机制而高估政府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人口集中 经济聚集 分布一致 空间相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楠 林宗坚 王钦敏 朱红春
运用灰色理论对我国各个省市未来人口总量进行预测,并应用GIS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做出预测。研究认为,从2005年到2020年中: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始终保持与周围省市人口密度的高高关联关系,围绕这些省市的省份区域形成了相对人口聚集区域,西部许多省份及东北几省与周围的省份人口密度是维持着低低关联模式。广东省始终保持与周围省市人口密度的高高关联关系,即本省只是单独形成了一个聚集点。2014年是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动较大的时期。
关键词:
GIS 空间分析 人口预测 灰色预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旭光,王远林
文章借鉴区域经济收敛性理论,利用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运用经济计量学中的横截面回归分析,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动态变化与经济初始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64-1992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呈现比较弱的条件收敛性;1992-2003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则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散现象。
关键词:
人口 空间分布 收敛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