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2)
2023(7573)
2022(6267)
2021(5994)
2020(4954)
2019(11474)
2018(11014)
2017(20959)
2016(11287)
2015(12611)
2014(12384)
2013(12586)
2012(12157)
2011(11334)
2010(11177)
2009(10416)
2008(10359)
2007(9244)
2006(8213)
2005(7898)
作者
(33333)
(27863)
(27667)
(26725)
(17945)
(13608)
(12598)
(10799)
(10600)
(9999)
(9899)
(9354)
(9203)
(9177)
(9097)
(8617)
(8175)
(8170)
(8105)
(7638)
(7233)
(6733)
(6716)
(6427)
(6285)
(6228)
(6212)
(5722)
(5673)
(5635)
学科
(53304)
经济(53250)
管理(29596)
(28566)
方法(24524)
(22310)
企业(22310)
数学(21780)
数学方法(21631)
中国(18138)
(16404)
贸易(16397)
(16167)
(14253)
(12256)
(12185)
(11372)
(10951)
(9547)
银行(9541)
业经(9363)
(9286)
(9254)
金融(9253)
(8769)
出口(8759)
出口贸易(8758)
农业(7815)
(7606)
技术(7195)
机构
大学(176979)
学院(170412)
(82225)
经济(81000)
研究(66016)
管理(59676)
中国(51696)
理学(50585)
理学院(49952)
管理学(49221)
管理学院(48883)
(39026)
(38179)
科学(37376)
(33829)
财经(31206)
研究所(30655)
经济学(28758)
(28715)
中心(28165)
(27056)
经济学院(25916)
北京(24733)
(24361)
财经大学(23519)
(23063)
(22951)
师范(22750)
业大(21830)
农业(21336)
基金
项目(108917)
科学(87057)
基金(83931)
研究(78239)
(74465)
国家(73928)
科学基金(62290)
社会(54130)
社会科(51646)
社会科学(51633)
基金项目(42526)
自然(38250)
自然科(37461)
自然科学(37451)
(37038)
自然科学基金(36859)
教育(35721)
资助(35634)
(33248)
编号(27726)
(26880)
国家社会(24954)
重点(24898)
中国(24321)
成果(24124)
教育部(23397)
(22967)
(22063)
(22027)
人文(21552)
期刊
(87279)
经济(87279)
研究(59887)
中国(34119)
(30104)
学报(30092)
科学(26616)
(24463)
大学(22907)
管理(22886)
学学(21244)
财经(18107)
(17934)
金融(17934)
教育(16667)
农业(16461)
经济研究(16248)
(15768)
(14961)
问题(12908)
国际(12857)
技术(12227)
世界(11610)
业经(10504)
(9704)
统计(9075)
技术经济(8804)
图书(8395)
(7903)
(7541)
共检索到268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坚  江彦  
本文根据国际贸易中价格传递效应的理论 ,通过考察中、日、美三国间进出口价格的相互影响来检验是否存在所谓中国“通缩出口”的现象。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稳健性 (Robustness) ,论文除了保留自己前期研究方法上的特色以外 ,还根据结构变化检验 (ChowTest)的结果 ,将上述这些方法分阶段运用 ,同时 ,又进一步利用体系转换模型 (RegimeSwitchingModel)来考察受货币政策影响的三种价格环境的制约作用。另外 ,对冲击反应函数 (VMA)又做了因素确定的方差分解 (VarianceDecomposition) ,从而使得价格传递效应的动态特征被揭示得更为明显和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立坚  江彦  
本文的目的是根据价格传递效应的理论,通过考察中、日、美三国间进出口价格的相互影响来检验是否存在中国“通缩出口”的现象。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稳健性(robustness),论文在两个方面作出了创新的努力:首先,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不再是只依赖对数据要求苛刻的古典最小二乘法来做参数估计,以免造成“虚假回归”的问题。注意到数据本身的序列相关、异方差、结构变化和非线性等特征,我们还分别采用了工具变量(IV)、虚拟变量(DM)、一般矩(GMM)、向量自回归(VAR)和误差修正(ECM)等比较科学的方法来检验中国“通缩出口”论假说的真伪性。其次,代理变量界定及其数据的设计。由于数据本身的不稳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奔  
本文从3个方面分析了关于中国输出通缩的观点在理论上和事实上都缺乏根据:一,通缩和降价根本是两个不同的经济现象;二,人民币在现行制度下不存在输出通缩或降价的机制;三,市场扩大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实现所产生的物价水平下降是有利于各方的好事,与输出通缩或降价无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任永菊  
本文根据我国 1980 - 2 0 0 1年的有关数据 ,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 ,检验了我国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协整关系 ;在建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的基础上检验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 ,二者之间不仅存在着协整关系 ,而且在滞后期数为 1~ 2时进口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 ,反之 ,却不成立。基于检验结果 ,本文在最后部分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乔晶  
本文基于Feder的分析框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GMM估计实证检验中国出口部门相对非出口部门的生产率优势及其外溢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是因为要素生产率差异而不是出口部门的外溢效应。整个出口部门,以及细分的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出口部门、内资企业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外溢效应均不显著,外资企业则存在微弱的负向外溢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伟力  
在过去的20年里,对于出口导向增长假说的检验一直是有关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研究文献中的热点问题。然而,这些研究未能对中国经济增长是否是出口导向的获得一致性的结论。而且这些经验研究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由于出口是GDP的一部分,因此在回归分析中直接用包含出口的GDP作为因变量是不恰当的,模型的结果有可能受到联立性偏误的影响;二是没有明确地考虑投资增长、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注意到与中国的高增长相伴随的是出口和投资占GDP的高比例和高增长,因此有必要考虑投资在出口增长中的作用。在考虑到上述两点不足的基础上,本文拟运用多变量协整分析框架进一步实证检验中国出口导向性增长假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张帆  陈志远  
本文在着重考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进口、直接与间接出口以及出口贸易方式等因素的基础上,在统一的理论框架内,利用改进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系统地检验了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中国企业在出口活动中既不存在明显的"自我选择效应",也不存在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其次,间接出口企业或从事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活动不存在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与"出口学习效应";直接出口企业或从事混合贸易企业的出口活动存在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但这两种类型企业的出口活动只存在相对微弱的"出口学习效应";只有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其出口活动存在显著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璐航  首陈霄  
近期一些文献发现以潜在关税上升空间衡量的关税不确定性的下降对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多重差分的方法在更加宽松的回归模型设定下对这一结论的稳健性进行检验。我们发现,在有效控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配额取消的异质性影响之后,关税潜在上升空间的缩减对中国的出口并没有显著影响。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可能导致这一不显著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有证据显示中国加入WTO之前关于对美出口关税上升的主观概率可能并不高;另一方面,低沉没进入成本也使得进入行为的动态影响有限。由此我们得到结论,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出口增长与不确定性的降低没有关系。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启示是,理解不确定性产生的根源对于科学的度量不确定性进而估算其影响至关重要。由此,在衡量贸易争端的影响时也应该对相关经济个体的微观决策机制予以充分考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宜红  林发勤  
本文通过我国2005年工业普查的企业数据,对Melitz(2003)的异质企业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主要检验企业要素生产率、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所处区域和企业要素比率等因素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越高越容易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容易出口。关于企业要素比率的结论是,从整体来看,企业要素比率的作用不确定,这说明了我国出口不再仅仅依赖丰裕的劳动禀赋,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分行业的检验结果显示,在一些资本密集性的企业,资本与劳动比率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表明我国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也具有出口竞争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亚男  
进出口商品检验是随着国际货物买卖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为了便于查明货损原因,确定责任归属,以利于货物的交接和交易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商品检验机构对货物进行检验或鉴定。因此,进出口商品检验是国际货物买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史龙祥  马宇  
本文利用中国27个制造行业1992—2004年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优化出口结构的作用加以分析。结论认为,融资能力改善虽然存在优化出口结构的作用,但并不像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显著;金融结构优化促进出口结构优化的作用相对较弱,相当数量的行业并未因此受到明显影响。上述两种作用均对机械设备、电器机械行业出口份额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对其他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影响较小,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份额增长则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目前,充足的流动性为金融发展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应抓住这一时机推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文章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蕾  
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其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厘清影响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主要因素十分必要。通过对中国本土制造业行业出口行为选择的动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需要适当放松新新贸易理论的经典假设以适应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实际情境;中国的出口企业存在与新新贸易理论经典的单一生产率异质性推论相背离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该"生产率悖论"现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以及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而愈发明显;在中国企业出口选择的决定因素中,除了生产率要素之外,还存在着如企业规模、创新能力等诸多其他要素,从而使中国企业在出口行为选择上表现出动态的多重异质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辉  樊艺璇  
出口退税有利于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一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的税收措施。本文利用我国经验数据,基于整体和区域结构视角,从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总量的影响、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出口退税对不同区域出口贸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并建议实施差别性的出口退税政策以起到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平衡不同地区出口贸易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未无  肖宇  
文章利用2007~2009年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HS六分位上的月度数据,运用倍差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实证检验了2008年8月开始实施的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上调对出口美国的纺织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纺织品出口价格总体上并未下跌,而是呈上涨趋势;(2)出口退税率上调显著降低了中国对美纺织品的出口价格,从而减缓了出口价格的涨势,提高了在美市场的出口竞争力;(3)对某些大类商品政策倾斜度加大,其出口价格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那些仅提高了部分细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大类商品,这体现了政策倾斜度不同带来的差异性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立敏  杨振  侯再平  
企业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后,会因当地生产满足了当地需求而替代对该国的原有出口,还是会因海外子公司的机械设备和中间产品进口等因素而创造出对该国的更多出口?有关这个问题的结论对近几年迅速从贸易大国和引资大国走向投资大国的中国至关重要。本文采用2003年以来中国对26个主要国家的进出口和直接投资数据进行面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近几年"走出去"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对出口贸易已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这说明边际产业战略在现阶段的中国正在被有效实施,而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即使仅从贸易带动效应出发也应被高度重视和支持鼓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