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4)
- 2023(9171)
- 2022(7901)
- 2021(6994)
- 2020(5782)
- 2019(12707)
- 2018(12512)
- 2017(23669)
- 2016(12689)
- 2015(14729)
- 2014(15297)
- 2013(15250)
- 2012(14510)
- 2011(13473)
- 2010(13895)
- 2009(12909)
- 2008(12748)
- 2007(11814)
- 2006(11050)
- 2005(10501)
- 学科
- 济(80406)
- 经济(80344)
- 管理(36872)
- 业(31128)
- 企(24857)
- 企业(24857)
- 地方(24220)
- 方法(22133)
- 中国(18844)
- 数学(18533)
- 数学方法(18294)
- 农(16709)
- 业经(16598)
- 地方经济(16222)
- 学(14820)
- 制(12928)
- 财(12344)
- 产业(12310)
- 农业(11466)
- 环境(11064)
- 融(10581)
- 金融(10578)
- 银(10536)
- 银行(10529)
- 理论(10359)
- 行(10129)
- 和(9694)
- 发(9683)
- 体(9636)
- 贸(9431)
- 机构
- 学院(198094)
- 大学(194389)
- 济(91150)
- 经济(89187)
- 研究(72097)
- 管理(70045)
- 理学(57691)
- 理学院(56968)
- 中国(56630)
- 管理学(55985)
- 管理学院(55610)
- 京(42137)
- 科学(41768)
- 财(40853)
- 所(37126)
- 江(33794)
- 中心(32804)
- 研究所(32685)
- 财经(31061)
- 经济学(28958)
- 经(27648)
- 北京(27627)
- 范(27450)
- 师范(27183)
- 农(27073)
- 州(27062)
- 院(25735)
- 经济学院(25619)
- 业大(23807)
- 省(23421)
- 基金
- 项目(117463)
- 科学(91999)
- 研究(90661)
- 基金(81724)
- 家(69729)
- 国家(69144)
- 科学基金(58869)
- 社会(58038)
- 社会科(55009)
- 社会科学(54999)
- 省(48023)
- 基金项目(42240)
- 教育(40564)
- 划(38960)
- 编号(37288)
- 自然(34360)
- 资助(33582)
- 自然科(33432)
- 自然科学(33429)
- 自然科学基金(32790)
- 成果(31167)
- 发(29234)
- 课题(27533)
- 重点(27275)
- 部(24774)
- 发展(24657)
- 展(24300)
- 创(24248)
- 国家社会(23861)
- 性(22744)
- 期刊
- 济(119992)
- 经济(119992)
- 研究(68079)
- 中国(44922)
- 财(31956)
- 管理(29874)
- 农(25501)
- 学报(24998)
- 科学(24648)
- 教育(23428)
- 技术(21151)
- 融(21006)
- 金融(21006)
- 大学(19233)
- 经济研究(19104)
- 业经(18397)
- 学学(17794)
- 农业(16907)
- 财经(16417)
- 问题(15569)
- 经(14610)
- 技术经济(12217)
- 贸(11640)
- 统计(10713)
- 经济问题(10136)
- 国际(10054)
- 图书(10033)
- 商业(9894)
- 坛(9775)
- 论坛(9775)
共检索到330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施修霖 李鸿阶
中华经济协作系统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式的设想,是建立包括大陆东南部的广东、福建、海南、广西和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但它不同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而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暂时分裂而尚未统一的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内部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组织。当然,由于长期的历史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枝连
作者是第一个用“中国人共同体”的概念来探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四个“中华经济”的交流协作现象;指出了用“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的概念,比诸“中国经济圈”或“大中华经济共同体”更能反映发展规律,也更有利于处理有关的内外矛盾。 作者认为,走向21世纪,“跨越边界、跨越制度、跨越世纪”的发展取向,正在成为可能的事;“中华经济协作系统”与“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地区)产业协作系统”及“亚洲西南大陆桥产业协作系统”之类的概念与理论,将随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成为世界经济新格局中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长茂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协作不断扩大并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经济联系。有学者将这一体系称之为“中华经济协作系统”,世界银行在1993年4月18日的一份报告中则把它称之为“中国经济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沐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在西方各国迟迟走不出经济困境时,世界的东方却有两个犹如孪生的蓬勃发展的地区,这就是东南亚地区(本文主要指东盟六国地区)和中国大陆及其周围地区(包括香港、台湾、澳门)。本文认为这两个地区是又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如仅说合作是不符合现实的,但如果仅看到竞争则是忽略了相互合作、促进其共生共荣的巨大潜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殷存毅
“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的产业合作决策理论 “中华经济协作系统”有关各方相互交流与合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合作。对于这一问题是否有必要加以讨论,有着不同的看法,或曰,产业分工是依据比较利益规律的一种自然现象,人为的干预或过多地讨论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必要。我们认为这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静 程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婷 匡欣 胥雯
2000年11月25日-28日,由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香港岭南大学商学研究所、香港亚太21世纪学会和澳门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第六届国际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的交流协作,是历届会议中最具规模的一次,共有来自港、澳、台、日本和中国内地的110位专家学者参加,提交了近百篇高质量的论文和报告。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就新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两岸四地经济的交流协作的现状及前景做了详细的论述和探讨,主要观点如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生延超 欧阳峣 刘长生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新兴大国进行区域合作的基础,其能够有效地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以及提高交易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构筑理论模型,对新兴大国内部跨区域经济合作中公共产品的供求进行均衡分析,研究发现:大国区域经济分工协作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之后,区域才能在内部公共产品与合作中公共产品的需求之间实现均衡;利率决定着大国区域经济合作中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当利率上升时,区域购买公共产品的数量会下降;当利率下降时,区域购买公共产品的数量会增加;大国经济规模与公共产品需求是正相关关系,两者通过利率机制的媒介作用形成良性循环。新兴大国必须基于要素禀赋,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经济规模,积极...
关键词:
分工协作 经济规模 区域合作 公共产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修颖
流域经济协作区是一个生态系统与经济生产系统、社会文化紧密耦合的生态经济系统。以其作为经济发展的地域单元,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的互联,充分发挥资源秉赋优势、克服地区产业结构雷同,获得域际分工效益。本文讨论了设立流域经济协作区的理论基础、流域经济区的功能特性及其实施的现实意义和相关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超泽
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已引起中国大陆经济理论界和经济战略制订者的普遍关注。中共中央也作出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进入90年代以来,大陆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架构已趋明朗: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国际经济环境,按照加强经济联系和打通对外通道的崭新思路,从较大范围和各自不同特点出发,对大陆区域和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协作加以规划,从而形成沿海、沿边,多元性、多层次、全方位的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开放网络和国民经济的有机系统,以整体协调参与国际竞争,迎接世界经济区域化的挑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肖枫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有关国家的学者先后提出了各种各自侧重东北亚某一局部地区的设想和方案,但是,随着近几年来形势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有必要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考虑建立“东北亚大经济协作区”。大协作区应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协调与合作的机制,通过其协作与合作功能,充分发挥地理上的接近性、生产要素上的互补性和经济上的互利性,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东北亚大协作区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环渤海、黄海地区将是其中的一个突破口。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刚 余之祥
分析了长江流域经济协作系统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其未来的运行模式,并就该模式运行的关键策略,即长江三角洲国际性区域建构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其措施进行了论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成文,杨开忠
本文在从消费模式和劳动生产率两个方面首先对经典经济基础方法进行修正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京津两市第三产业的差别与联系,为京津发展提供依据。其主要结论:①北京第三产业总体优势明显,发挥着全国性三产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天津在第三产业服务输出上,总体明显弱于北京,主要为大区服务。②北京以物流为基础的三产行业处于绝对劣势,或处于显著相对劣势地位;天津则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相对北京的劣势十分突出。相对而言,北京发挥了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的作用,天津则扮演了物流中心的角色,而且这种分工在经历了八五期间之后越发明显。③京津两市联手发展的原则和方式主要为完全分工、相对分工、产业地域一体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