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3)
- 2023(9266)
- 2022(7904)
- 2021(7003)
- 2020(5924)
- 2019(13681)
- 2018(13313)
- 2017(25362)
- 2016(13533)
- 2015(15546)
- 2014(15966)
- 2013(16289)
- 2012(15886)
- 2011(14794)
- 2010(15274)
- 2009(14545)
- 2008(14410)
- 2007(13608)
- 2006(12232)
- 2005(10977)
- 学科
- 济(86207)
- 经济(86143)
- 业(37828)
- 管理(35546)
- 方法(30249)
- 农(29764)
- 数学(27071)
- 数学方法(26893)
- 企(25623)
- 企业(25623)
- 地方(21782)
- 农业(20017)
- 中国(19532)
- 业经(17749)
- 学(15620)
- 财(14971)
- 制(13440)
- 地方经济(13282)
- 融(11204)
- 金融(11202)
- 贸(11200)
- 贸易(11195)
- 银(11013)
- 银行(10993)
- 发(10823)
- 易(10748)
- 行(10559)
- 和(10206)
- 环境(10092)
- 体(9298)
- 机构
- 学院(218026)
- 大学(216954)
- 济(102539)
- 经济(100423)
- 管理(80227)
- 研究(79195)
- 理学(67964)
- 理学院(67179)
- 管理学(66134)
- 管理学院(65715)
- 中国(60605)
- 科学(46900)
- 京(45372)
- 财(44309)
- 农(41881)
- 所(41151)
- 研究所(37015)
- 中心(36401)
- 财经(34706)
- 江(34434)
- 经济学(32877)
- 业大(32165)
- 农业(31773)
- 经(31135)
- 经济学院(29427)
- 北京(29034)
- 范(28534)
- 师范(28308)
- 院(26959)
- 州(26928)
- 基金
- 项目(134595)
- 科学(105198)
- 研究(100356)
- 基金(96164)
- 家(82688)
- 国家(81943)
- 科学基金(69147)
- 社会(65211)
- 社会科(61583)
- 社会科学(61564)
- 省(53647)
- 基金项目(50811)
- 教育(44034)
- 划(43968)
- 自然(41315)
- 编号(40928)
- 自然科(40279)
- 自然科学(40262)
- 自然科学基金(39525)
- 资助(39123)
- 成果(34019)
- 发(31746)
- 重点(30155)
- 部(29885)
- 课题(28243)
- 创(27681)
- 国家社会(27089)
- 发展(26237)
- 创新(26001)
- 展(25857)
- 期刊
- 济(126508)
- 经济(126508)
- 研究(69028)
- 中国(44218)
- 农(43483)
- 财(34091)
- 学报(32990)
- 科学(31401)
- 农业(28236)
- 管理(27645)
- 大学(25108)
- 学学(23897)
- 融(23016)
- 金融(23016)
- 业经(21155)
- 经济研究(19866)
- 技术(19049)
- 财经(18176)
- 教育(17397)
- 问题(16749)
- 经(15756)
- 技术经济(13662)
- 业(12417)
- 统计(12209)
- 贸(11558)
- 世界(11437)
- 经济问题(11326)
- 版(11295)
- 策(10673)
- 理论(10573)
共检索到341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红升
本文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分析了区位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从中关村的发展史看,由于区位因素的影响,中关村以贸易起步并被锁定在贸易和商业导向这一路径上,这导致中关村不能成为像硅谷那样的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高科技园区,同时它也导致中关村和北京地区不能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建立自己的优势,其结果是,中关村的研发和人才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损害了中关村的竞争优势。中关村的区位也使其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损害了其创新能力。最后,本文分析了中关村模式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区位 高技术产业 中关村科技园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湘云 叶生新
文章从多层次资本市场及"新三板"的基本概念和在我国发展的背景出发,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出高新科技园区经济的五大特性,揭示了"新三板"对高新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新三板"在北京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的实践,证明了"新三板"对科技园区的投融资体系建设具有的巨大促进作用。文章对在我国现实金融体制下,如何发展科技金融、解决科技创新与风险资本之间的对接渠道设计、最终达成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铁山 高洪深 吴永林 白波
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建立中关村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模型,并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创新资源优势,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指出中关村科技园区应该实行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战略。
关键词:
科技园区 技术创新 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维迎 周黎安 顾全林
本文运用来自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套独特数据 ,从企业退出这个角度探讨决定中关村高科技企业成长的相关因素 ,尤其是企业的效率因素、企业负债和所有制性质 (或行政隶属关系 )对退出的影响。本文的基本发现是 ,效率高低日益成为决定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 ,这表明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开放 ,市场力量的重要性已日渐上升。另一方面 ,企业负债也成为制约企业生存与成长的重要因素。但是 ,企业净资产负债率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退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国有企业总体上不受其影响 ,而且行政隶属关系越高 ,所受影响也就越小 ;但净资产负债率对非国有企业则形成显著的压力。这说明传统计划体制下的预算软约束问题...
关键词:
企业退出 预算软约束 经济转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甬军 付晓明
分析了科技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并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案例,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对北京市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贡献,测度了科技园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度。研究显示:最近十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对北京市TF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3.36%;同时,中关村科技园区5个主要产业的产业资本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促进0.253~0.394个百分点的北京市周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增长。最后,针对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园区 中关村 区域经济 发展方式转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谭成文,杨开忠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关村发展的四个阶段,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关村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尽管中关村号称是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动机,然而调查发现,中关村高科技形象远未确立,中关村形象还停留在"电子一条街"或者倒卖场所这样一个狭隘的概念当中。信息流通不畅,技术搜索成本较高也是其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中关村创新软硬件环境尚待进一步建设。本文认为,中关村要真正成为带动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劲发动机,成为世界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必须着重培育区域创新网络,培育孵化器机制,培育创新环境,完善中关村形象工程。
关键词:
中关村 高科技 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雪莲
以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分析为核心,将衍生效应分为两大类:企业衍生效应和技术衍生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衍生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分析标准,用以反映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衍生效应能够提升竞争优势和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衍生效应能够强化集群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扩散;技术衍生效应能促进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而企业衍生效应强化了集群内部的竞争,能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雪莲
以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分析为核心,将衍生效应分为两大类:企业衍生效应和技术衍生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衍生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分析标准,用以反映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衍生效应能够提升竞争优势和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衍生效应能够强化集群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扩散;技术衍生效应能促进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而企业衍生效应强化了集群内部的竞争,能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志强 乔怡迪 刘璇
创新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基本属性,创新质量决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质量。科技园区促进区域产业集聚,集聚显著影响科技园区创新,但缺乏对"一区多园"创新质量的综合集聚效应研究。由此,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指标体系,在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3种集聚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集聚模式对创新质量影响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2006—201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等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集聚模式与创新质量的时空效应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呈现显著时间循环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各园区创新质量空间集聚存在高-高、低-低等模式并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跃迁。所有园区受到正向显著的专业化集聚影响,大兴-亦庄园受到负向显著的多样化集聚影响,而房山园、密云园和延庆园受到的多样化集聚影响不显著,海淀园、朝阳园、大兴-亦庄园、东城园、西城园、通州园、门头沟园和顺义园受到市场竞争集聚效应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平
加速建设中关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技术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审时度势提出的,是面向21世纪国家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战略性决策,是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要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就必须首先为中关村地区的发展制定一个一流的规划,作为有计划、有步骤开发和建设的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彦云 申晓玲 杨宏亮 姜万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汪川 武岩 桂青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型企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但是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少,具体表现在产权交易市场、创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发展不完善,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进程。因此,如何建立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多层次融资体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重点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科技型企业为例,分析现阶段我国科技型企业融资状况,并为现阶段我国科技型企业融资状况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 多层次融资体系 中关村科技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金梅 马虎兆
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北京中关村的设立是国家战略,对于这三区的科技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发现和把握天津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该文通过对三地创新投入、创新基础、创新绩效和创新经济的对比发现,天津滨海新区目前处于技术依赖的第二阶段,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及创新龙头地位有待夯实。为改变此种状况,该文提出开放创新、资源集聚与共享、结构调整、加强服务及构建创新体系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创新投入 创新基础 创新体系 创新集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峻 韦晶磊
科技园区是新型工业经济的载体,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园地。作为特殊的工业用地,科技园区的企业在取得优惠地价的同时,还会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种种举措显示了大陆发展高新科技的决心。长期以来,大陆工业用地主要采取协议出让方式。调查中发现,当前科技园区中出现了项目的实际用途与合同签订用途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了对外出租、出售等经营性的行为,造成了土地资产的流失,同时也存在土地资源稀缺与浪费并存的局面,影响了科技园区的健康发展。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区工业用地的现状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工业用地用途变更的驱动因素,最后提出了解决园区工业用地用途变更的相关调控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智慧 范萤心 张相林 段丽娜
我国的高新科技园区正在步入高端人才的高需求期。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国内一流科技园区的人才策略进行了归类、对比分析,论述了高端科技人才对推动科技园区科研创新及促进其产业化规模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吸引创新人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园区 高端人才 比较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传统要素、创新要素与农业科技园区经济增长——基于106个园区的实证分析
高科技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
高新技术产业园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
区域创新网络与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以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区为例
浙江省竹子现代科技园区结构与社会经济功能分析
产业园区与城乡结合部产业集群的共生关系——以北京中关村丰台科技园为案例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
数字化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与机制演进——基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纵向案例研究
中美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以中关村和硅谷为例
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与合作共建模式——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