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09)
2023(5576)
2022(4465)
2021(4229)
2020(3678)
2019(8691)
2018(8924)
2017(17898)
2016(9401)
2015(10872)
2014(10993)
2013(10745)
2012(9763)
2011(8672)
2010(9056)
2009(8204)
2008(7867)
2007(7225)
2006(6384)
2005(5910)
作者
(27447)
(23044)
(22802)
(22014)
(14640)
(10923)
(10276)
(8944)
(8615)
(8373)
(7927)
(7811)
(7459)
(7444)
(7241)
(7197)
(7071)
(6780)
(6563)
(6469)
(5919)
(5674)
(5550)
(5331)
(5169)
(5107)
(5100)
(5044)
(4672)
(4649)
学科
(46677)
经济(46647)
(30536)
管理(28313)
方法(24742)
(24071)
企业(24071)
数学(22830)
数学方法(22331)
技术(13042)
(11672)
中国(10393)
(8746)
农业(8681)
(8233)
地方(8212)
业经(7947)
(7729)
贸易(7724)
理论(7677)
(7541)
技术管理(7153)
(6161)
(5582)
金融(5579)
(5463)
银行(5446)
教学(5435)
(5410)
地方经济(5270)
机构
学院(137424)
大学(137028)
(59582)
经济(58440)
管理(55040)
理学(47612)
理学院(47184)
管理学(46031)
管理学院(45809)
研究(45071)
中国(33620)
(29029)
科学(27145)
(25270)
(23001)
(21190)
研究所(20780)
(20666)
中心(20582)
业大(20167)
财经(19867)
经济学(18508)
北京(18444)
(18061)
技术(16963)
(16914)
师范(16734)
经济学院(16717)
农业(16497)
(16176)
基金
项目(91330)
科学(72339)
基金(66376)
研究(65610)
(58106)
国家(57716)
科学基金(49897)
社会(41824)
社会科(39929)
社会科学(39917)
(36303)
基金项目(34239)
自然(32645)
自然科(31995)
自然科学(31993)
教育(31577)
自然科学基金(31397)
(30152)
资助(28712)
编号(26370)
重点(20761)
成果(20645)
(20289)
(19742)
(19494)
创新(18600)
课题(18258)
国家社会(17557)
教育部(17556)
科研(17190)
期刊
(63183)
经济(63183)
研究(40616)
中国(27893)
管理(21940)
科学(19853)
学报(19615)
(19473)
(19051)
技术(17944)
教育(16300)
大学(15348)
学学(14490)
农业(13128)
经济研究(10949)
(10423)
金融(10423)
技术经济(10149)
统计(10107)
财经(9827)
业经(9467)
(9320)
(8521)
决策(8179)
问题(7967)
科技(7903)
(7527)
(7430)
论坛(7430)
(6343)
共检索到206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晓云  
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技术转移的典型实践,东亚经济体大都呈现明显的出口导向、激增的外国投资和迅速的技术进步增长。本文从宏观总量层面上分析外国技术供应对东亚地区的技术溢出在多大程度上和东亚地区的进口、外国投资量和技术进步相联系,是否有助于东亚也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技术供应方而对外转移技术。并对东亚独有的技术———经济模式演变过程进行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杜晓蓉  刘艳  
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供给的角度,以制成品出口取代总出口作为国际贸易中技术溢出的代理变量,构建了制成品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型。利用修正的模型考察了东亚新兴经济体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技术溢出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动态面板的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东亚新兴经济体制成品出口的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制成品出口确实提高了该地区的增长效率。但是金融危机后,制成品出口的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减弱,意味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急剧下降。因此,抓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修正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迫在眉睫。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任若恩  
由克鲁格曼挑起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也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热烈讨论。国内许多研究试图沿用克鲁格曼的立论所依据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方法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以此判断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对关于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论进行深入考察有助于对中国有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本文力求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对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发展和理论基础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经验的回顾,来论证克鲁格曼当年挑起这场争论的出发点是站不住脚的,他的文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意义存在误解,在经济学理论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我们不应该以克鲁格曼的方法和立论为依据,继续宣传与此有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璐  茆健  
二战以后至现在东亚六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东亚奇迹"到"东亚危机"再到"东亚复兴"的起伏之路。文章试图从对东亚模式导致的经济增长理论之争为切入口,对从二战后"东亚奇迹"的出现到21世纪"东亚复兴"期间内的有关经济增长机制的文献特别是对区域产业循环模式的文献做一梳理,希望能够增加后发国家关于经济增长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东亚经济的未来走向。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林进成  
所谓世界经济增长重心是指世界经济中经济活力旺盛、市场容量巨大、经济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即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自从世界经济形成以来,由于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世界经济的增长重心已经发生过并将继续出现转移。认识这种转移,适时地采取正确的对策,对于我们国家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迎接挑战、加快发展,从而使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做出较大的贡献有重大意义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高程  
在经历了从"奇迹"到"神话"的沧桑变迁后,技术供给和销售市场过分受制于美国的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在结构转型的挑战下多少显得有些迷茫。作为一个群体的东亚经济,依靠市场力量自发调整的转型过程漫长且痛苦。由相关大国带动的合作模式是东亚诸国更为现实的选择。鉴于自身战略重点的转移和相对实力的下降,美国于心于力,都越来越难以担当东亚经济坚强"后盾"的角色。而在东亚群体内部,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力量对比也正在发生心照不宣的变化。庞大的市场规模,相对稳健、坚挺的货币,更具可比性的发展模式,使中国在未来的东亚经济合作中可以有所作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树成  
一、把握中国经济走势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不能就国内论国内1997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自1993年下半年进入回落阶段以来的第五年。该年,GDP增长8.8%,其中,净出口增长即国外需求增长的贡献大约占到2点几个百分点。外需增长的贡献如此之高,是改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歆  
1994年美国《外交》杂志第6期上发表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库格曼(Paul Krugman)题为“东亚奇迹的神话”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库格曼教授根据斯坦福大学劳伦斯·劳(刘遵义)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艾尔温·扬教授(现在波士顿大学任教)的研究成果指出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省60年代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瑾  
二战以后,实行"东亚增长模式"的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从较低经济水平起飞,顺利跻身于高收入经济体行列,而奉行其他发展战略的经济体,包括南美的巴西、智利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却最终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本文在对东亚增长模式及相关争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界定、测度以及成因等多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评析,研究东亚国家成功跨越陷阱的经验和教训。同时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和日韩等国家地区间的异同,并结合中国当前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江林  张中元  
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在东亚地区已推行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带动了多个东亚国家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增长奇迹"。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人们对东亚长期推行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产生了更多的质疑。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后危机时代,东亚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仍具有可持续性,但是其作用会有所弱化,同时内需将成为东亚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陶新宇  靳涛  杨伊婧  
东亚模式经历了"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的整个过程,"中国模式"与"东亚模式"是殊途同归,抑或是能够走出超越"东亚模式"的大国之路?本文基于"东亚模式"发展历程的整体评价,并结合中国现实,通过与"东亚模式"的代表性经济体——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在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外贸结构以及城乡收入结构上进行比较,透视中国经济的可行性空间。参照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本文使用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之谜"通过算术平均法将五个经济结构指标合成为经济结构指数,合成的经济结构指数与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赵慧娥  
利用联合国统计署农产品统计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方法(CMS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东亚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主要受竞争力因素的影响,这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受进口需求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此基础上,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中国选择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丁骋骋  程跃飞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静  
一、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政府主导型、开放型的赶超模式东亚经济是一个区域经济概念,包括整个东亚地区①经济。当今世人热切关注的东亚经济所指地区则主要指以下10个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东盟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华阳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理事会第48届年会2015年5月4~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亚太地区经济形势、亚洲国家经济转型、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深化亚行与中等收入国家合作及强化亚行机构能力等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