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2)
- 2023(11865)
- 2022(9709)
- 2021(8835)
- 2020(7191)
- 2019(15859)
- 2018(15745)
- 2017(29283)
- 2016(16508)
- 2015(18280)
- 2014(18485)
- 2013(17642)
- 2012(16373)
- 2011(14780)
- 2010(15096)
- 2009(14233)
- 2008(14002)
- 2007(13067)
- 2006(11540)
- 2005(10931)
- 学科
- 济(57443)
- 经济(57330)
- 管理(50737)
- 业(44516)
- 企(37742)
- 企业(37742)
- 方法(20270)
- 财(19380)
- 制(19267)
- 中国(18258)
- 农(17650)
- 数学(16604)
- 数学方法(16300)
- 学(15278)
- 业经(15110)
- 体(13978)
- 银(13216)
- 银行(13189)
- 行(12657)
- 融(12368)
- 金融(12361)
- 务(11643)
- 理论(11633)
- 财务(11599)
- 财务管理(11565)
- 地方(11437)
- 农业(11288)
- 企业财务(11033)
- 体制(10532)
- 贸(9832)
- 机构
- 大学(230693)
- 学院(230292)
- 济(87871)
- 经济(85642)
- 研究(82472)
- 管理(80771)
- 理学(67963)
- 理学院(67101)
- 管理学(65790)
- 管理学院(65341)
- 中国(63109)
- 科学(50378)
- 京(49668)
- 财(47870)
- 所(42548)
- 农(41421)
- 江(38496)
- 研究所(38156)
- 中心(38053)
- 财经(36087)
- 业大(34236)
- 经(32547)
- 农业(32428)
- 范(31366)
- 北京(31198)
- 师范(30950)
- 院(30384)
- 州(29977)
- 省(28322)
- 经济学(27039)
- 基金
- 项目(150754)
- 科学(118124)
- 研究(111120)
- 基金(107807)
- 家(95179)
- 国家(94358)
- 科学基金(79491)
- 社会(69828)
- 社会科(65978)
- 社会科学(65964)
- 省(59796)
- 基金项目(55743)
- 教育(52498)
- 划(50768)
- 自然(50490)
- 自然科(49287)
- 自然科学(49271)
- 自然科学基金(48400)
- 编号(44839)
- 资助(43292)
- 成果(39249)
- 重点(34911)
- 课题(33511)
- 部(33295)
- 制(32205)
- 发(32116)
- 创(31565)
- 性(30641)
- 创新(29562)
- 国家社会(28893)
共检索到367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石田護 林盼菁 张虎
10+3在区域金融安全网络上已取得诸多成果,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中日两国更是加强扩大了金融合作。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导致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当前,这种恶化已开始阻碍企业之间的商务活动、民间交流以及各个领域中的合作。中日双方的政治领导人不应只着眼于争论钓鱼岛主权,而应该从更高、更广的视野来交流确保东亚和平稳定的大构想,并且说服各自的国民。还需要很多学者从权力政治的角度去研究国际政治,描绘可供选择的理想蓝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甘峰
基于东亚金融危机的体制性原因,东亚一体化提上了议事日程,应该说,这是区域合作的政治构想。然而,作为政治构想的东亚一体化是一种"经济增长型政治"的意图,它走出了一条与欧盟完全不同的路径。首先,在欧洲,以"欧洲人"为核心的欧洲主义成为地域统合的原动力,可是,东亚经济统合缺乏"欧洲人"那种主体性意识,这是一种地域结构性的差异。其次,东盟"10+3"模式是东亚共同体的推进机制,然而,与欧盟比较,东亚缺少一个既有共同政治基础、又有法律约束力的推进机构。再次,冷战从欧洲全面退却,但是,在东亚,"冷战"呈进攻态势,"亚洲主义"成为东亚一体化进程中难以跨越的障碍。最后,文章指出,应以自由贸易协定推进东亚机构建设,以机构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并推动东亚共同的经济政治制度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明 蔡彪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其他文化建设发挥作用的保障与基础,起着规范、激励和有效配置教育资源的功能。目前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性及功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期对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大学校园 制度文化 功能性 建设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施祝斌 王琪 乔红宇 沈苏海 刘芳武 朱永祥 袁健 杨泽宇 汤国杰 孙自力 季本山 薛仕中 徐传光
"校企共同体"是指企业与职业院校两个主体之间以协议形式缔约建设的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是从宏观角度对校企合作的各个微观层面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一个创新型实体,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校企合作的一次创新。文章分析了校企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海上教学工厂"和"高端海事人才培养基地"两个典型案例,介绍了"校企共同体"机制创新的具体举措,并对校企共同体的难点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我国校企合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校企共同体 高职院校 路径 思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姜跃春
因东亚地区区情复杂,加上构建"东亚共同体"也是一个复杂的艰巨工程,有关各方在参与范围、对象等问题上存有分歧,为此东亚共同体建设只能是区域合作的长远目标。从发展趋势看,10+3应该成为共同体的基础,中日韩应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与区域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政策协调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
东亚共同体 区域合作 中日韩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静玮
族性是构成族群、民族等族类共同体的基本属性,如认同、血统、语言、传统文化、祖籍地、宗教、种族等。自族类共同体诞生以来,族性便是富于变化的。对其变动机制的理论解释主要分为四种:强调内部识别的认同理论,强调外部交往的接触理论,强调内部关系的民族国家理论和强调外来影响的现代性理论。综合把握四种不同的解释路径及其内部理论流派的具体差异,有助于增进对族性变化和当下民族问题的理解。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管健 刘小睿
族际共情是个体与其他民族成员感同身受的群际情感,能够为促进各民族融洽共处夯实情感基础,但群体归属会导致族际偏差,弱化对其他民族的共情。根据群际情绪理论和群际接触的三重社会分类模型,可以培育积极的族际接触情境,进而通过优化社会分类以达到提升族际共情的目的。构建族际共情提升路径的整合模型,可为工作实践的开展提供抓手并形成系统性的参考框架。
关键词:
族际共情 社会分类 群际接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管占龙 费艳颖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教育,核心是建立以认同为内核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除依靠系统的知识传授外,更需注重主体的体验生成、情感触发和行动支持。主体间性理论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提供了注重师生互动、重视主体间交往及彰显共生指向的独特行动逻辑。依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生成—情感培育—行为塑造的逻辑进路,学校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中要强化理解与共悟为中心的知识生成;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教育中要着力提升主体间交往的“量”与“质”;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教育中努力实现他者、社会、国家的一体化连接,以此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由知到行、情理交融的一体化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严俊杰 秦祖泽 刘迎春
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职业教育学价值。工作室共同体与现代学徒制具有高度契合性,工作室共同体赋予现代学徒制以新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指导。案例学校的实践建设证明,通过校企共建、共创、共享工作室共同体,紧密产教结合关系和激发校企合作活力,有效解决了"校企两张皮,产教相脱节"的现实问题,提升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在基于工作室共同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创新方面,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月季
元符号在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过程中具有文化原型的功能,生成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但同时元符号的表意机制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面临着现代性语境转换的压力和挑战。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文化根基,我们一方面要夯实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域"的意义内核,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要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和机制,站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立场上,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原型内涵,并且融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国家文化符号,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提供持久的意义资源和文化动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肖鹏 陈润好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图书馆联盟在联合采购、统一编目、参考咨询等业务层面发挥着深远影响。作者通过回顾中国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历史,提炼了当前建设图书馆联盟的三种主要路径:动员制路径、数字化路径和总分馆路径,并分析图书馆联盟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专业化路径,尝试为新兴的图书馆联盟提供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常安 毛荣
法学教育应当坚决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也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路径。新时代法学教育需要服务于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大局,引导法科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在法治实践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法治人才基础。法治国家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价值层面存在高度契合,这为法学教育具有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提供了宏观可能。在法学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的具体操作层面,可以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重点从把握好课程思政参与主体的二元性、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中充分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在实践教学中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方面着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常安 毛荣
法学教育应当坚决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也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路径。新时代法学教育需要服务于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大局,引导法科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在法治实践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法治人才基础。法治国家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价值层面存在高度契合,这为法学教育具有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提供了宏观可能。在法学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的具体操作层面,可以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重点从把握好课程思政参与主体的二元性、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中充分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在实践教学中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方面着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君英
作为社区教育领域中重要学习样态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因其草根性、群众性、普及性、广泛性等特点,具有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基础。社区学习共同体参与社区治理,也是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样性和治理客体广泛性的需要。当前,社区学习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在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特别是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社区学习共同体 社区治理 参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