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20)
- 2023(6368)
- 2022(5193)
- 2021(4494)
- 2020(3700)
- 2019(8057)
- 2018(8053)
- 2017(14494)
- 2016(7911)
- 2015(8959)
- 2014(9148)
- 2013(9200)
- 2012(9199)
- 2011(8643)
- 2010(9261)
- 2009(8750)
- 2008(8529)
- 2007(8135)
- 2006(7932)
- 2005(7294)
- 学科
- 济(58457)
- 经济(58416)
- 管理(23420)
- 地方(18960)
- 业(14855)
- 中国(13658)
- 方法(13350)
- 地方经济(12669)
- 学(11691)
- 农(11525)
- 环境(11446)
- 数学(11307)
- 企(11213)
- 企业(11213)
- 数学方法(11211)
- 业经(10964)
- 制(8388)
- 农业(7870)
- 发(7679)
- 经济学(7494)
- 和(7435)
- 生态(7358)
- 财(7318)
- 融(7145)
- 金融(7145)
- 资源(7134)
- 银(6777)
- 银行(6773)
- 行(6614)
- 体(6495)
- 机构
- 学院(122805)
- 大学(122109)
- 济(60152)
- 经济(58839)
- 研究(49252)
- 管理(41499)
- 中国(38493)
- 理学(33187)
- 理学院(32757)
- 管理学(32224)
- 管理学院(31990)
- 科学(27637)
- 财(27374)
- 京(26999)
- 所(24958)
- 中心(22474)
- 江(22363)
- 研究所(21994)
- 财经(20132)
- 经济学(19520)
- 北京(18038)
- 经(17936)
- 农(17841)
- 范(17777)
- 师范(17672)
- 院(17644)
- 州(17436)
- 省(17243)
- 经济学院(17029)
- 科学院(15074)
- 基金
- 项目(70416)
- 研究(54957)
- 科学(54756)
- 基金(48795)
- 家(41763)
- 国家(41377)
- 社会(36018)
- 科学基金(34726)
- 社会科(34011)
- 社会科学(34003)
- 省(28265)
- 基金项目(24853)
- 教育(24498)
- 划(22862)
- 编号(21904)
- 资助(19994)
- 自然(19389)
- 成果(19008)
- 自然科(18740)
- 自然科学(18737)
- 自然科学基金(18360)
- 发(17566)
- 课题(17107)
- 重点(16567)
- 国家社会(15037)
- 部(15007)
- 发展(14928)
- 展(14698)
- 年(13838)
- 济(13785)
共检索到220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天任,那文俊
一、土地资源特点及其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浙闽山地以西、湘西山地以东的广大地区,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部分。这里地貌结构复杂,红岩丘陵、盆地广布,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生长旺盛,各种物质的迁移和能量转化特别迅速,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较悠久的地区,其土地资源有下述特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国泽
川中丘陵地区幅员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在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选择应是:(1)加强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改善投资环境;(2)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3)拓展居民生活服务业、生产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及金融保险业等第三产业领域;(4)改造现有工业;(5)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重金
四川盆中丘陵地区位于华莹山和龙泉山之间,南至长江,北抵绵阳、南部、营山一带。跨越6个地(市)42个县(区),总面积9700余万亩,有农业人口3270万人。其间丘陵起伏,田园密布,林地分散,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旱涝风雹灾害频繁,人口密度大,农村经济落后。地处长、沱二江汇合口的泸县是四川盆中丘陵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县,笔者通过对泸县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状况的调查与评价,意在阐明四川盆中丘陵地区林业发展必须走生态经济型林业的道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勇,Roy C.Sidle,景可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提出了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架、地域类型及产业基础建设标准 ,最后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等角度对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价和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茂才
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实行农业现代化和广大农民的小康,必须认真对县级经济进行研究,尤其是对丘陵农业大县的经济进行研究。丘陵经济已成为制约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作者通过对丘陵农业大县的实地考察,认为一般的丘陵农业大县目前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恶性循环,即:低水平的社会再生产的恶性循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恶性循环,人文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恶性循环。要使丘陵农业大县脱贫致富,必须实现这三个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此,就必须下大决心,对丘陵农业大县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配套的改革,并依靠科学技术去推动丘陵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国彬 胡维银 许明祥
建立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是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实现黄土高原山川秀美的目标。论文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林草覆盖度、基本农田面积、土壤抗冲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农业产投比、粮食单产、人均纯收入和综合治理减沙效率等反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评价指标,定量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安塞纸坊沟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中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研究表明,该小流域经过近20年治理,经历了起始恢复、稳定发展阶段,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其健康指数由1985年的0.178增加到1999年的0.707。研究中首次引入土壤抗冲性和有机质指标,并在评价中对生态系统恢复不同阶段给予各指标不同权重值,对方法进行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宁 王远 陆根法 张蓓
本文根据矿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和演化的原理,提出合理规划、建设铜陵生态市的建议,以实现铜陵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矿区生态经济系统 演化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利民 张安录 刘成武
基于农户调查数据,结合相关统计资料,采用综合指数与回归分析等方法,以地处江南丘陵山区的通城县为例,探讨了农地边际化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地边际化会导致农地利用经济效益降低、区域种植业产值减少、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纯收入减少;②农地边际化促进了农民非农收入增加和边际农地的退耕;③农地边际化会使一些丘陵山区从农村景观演变成半自然景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葆金 曲福田
本文对华东五省丘陵山区农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现状与存在问题,发展方向、道路、目标及产业战略,创汇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措施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
华东 丘陵山区 外向型经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德法
本文概要地论述了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涵。提出了生态价值的效益费用计算公式以及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实例分析计算了河北省太行山内邱县岗底村的生态经济建设的费用与效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忠良 吕学芳
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武陵山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具有政策、区位和资源等优势,但在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资源减退等等。因此,必须转换农民的落后观念,并依据武陵山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农村生态旅游观光和生态家园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武陵山区 农村 农业 生态农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贵华 李鸿儒 冯良 李超 林向来 梁勤玲
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途径的思考——四川丘陵大县射洪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陈贵华李鸿儒冯良李超林向来梁勤玲文章介绍了四川省射洪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养支柱工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协调发展县域经济等方面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经验,由此提出了如下方面的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