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0)
- 2023(2311)
- 2022(2049)
- 2021(1872)
- 2020(1689)
- 2019(3959)
- 2018(3861)
- 2017(7698)
- 2016(4383)
- 2015(5197)
- 2014(5245)
- 2013(5336)
- 2012(5142)
- 2011(4358)
- 2010(4653)
- 2009(4578)
- 2008(4768)
- 2007(4521)
- 2006(4278)
- 2005(4317)
- 学科
- 业(22567)
- 管理(21924)
- 企(21669)
- 企业(21669)
- 济(17356)
- 经济(17317)
- 财(12940)
- 务(10891)
- 财务(10884)
- 财务管理(10868)
- 企业财务(10539)
- 方法(8501)
- 数学(7194)
- 数学方法(7099)
- 制(6922)
- 公司(5139)
- 体(4958)
- 税(4495)
- 体制(4400)
- 税收(4260)
- 中国(4252)
- 业经(4242)
- 农(4229)
- 收(4227)
- 银(3761)
- 银行(3760)
- 行(3420)
- 划(3340)
- 策(3105)
- 理论(3087)
- 机构
- 大学(64682)
- 学院(63442)
- 管理(26177)
- 济(25710)
- 经济(25086)
- 理学(21644)
- 理学院(21479)
- 管理学(21227)
- 管理学院(21097)
- 研究(18422)
- 财(18001)
- 中国(17684)
- 京(13743)
- 财经(13061)
- 经(11726)
- 江(11645)
- 财经大学(9702)
- 中心(9468)
- 北京(9162)
- 所(9118)
- 州(9055)
- 科学(8903)
- 商学(8035)
- 商学院(7988)
- 省(7571)
- 研究所(7424)
- 会计(7315)
- 范(7253)
- 农(7201)
- 师范(7194)
- 基金
- 项目(32922)
- 科学(26324)
- 研究(25002)
- 基金(24785)
- 家(20336)
- 国家(20120)
- 科学基金(18389)
- 社会(16132)
- 社会科(15322)
- 社会科学(15319)
- 基金项目(12839)
- 教育(12269)
- 自然(12134)
- 省(12054)
- 自然科(11871)
- 自然科学(11868)
- 自然科学基金(11685)
- 资助(10976)
- 编号(10215)
- 划(10063)
- 成果(9726)
- 部(8051)
- 性(7468)
- 教育部(7369)
- 人文(7229)
- 重点(7120)
- 项目编号(6896)
- 课题(6809)
- 大学(6616)
- 制(6543)
共检索到112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琪
本文基于2019年年初我国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集体计提巨额商誉减值事件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A股市场2007~2018年第三季度期间商誉及商誉减值损失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商誉集中减值及高额商誉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会计准则和监管角度提出治理商誉减值乱象的对策,以期对规范上市公司商誉会计有所裨益。
关键词:
商誉 商誉减值 会计准则 监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孟荣芳
并购对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以及业务转型越来越重要,但并购重组形成的大额商誉,给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商誉减值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风险。因此,防范与研究商誉减值风险是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对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形成的商誉进行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并购"轻"资产公司形成巨额商誉已成为普遍现象,资产质量风险问题突出。在剖析商誉构成及实质、现行商誉存在减值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净化商誉确认、改进估值方法、对并购重组差额后续计量采用"在一定年限内摊销+减值测试"等相关设想与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魏星宇
(一)加强对并购重组"三高"的监管,遏制商誉增量要从源头上防范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带来的风险,就要坚决遏制并购重组"高估值、高溢价、高承诺"现象。一是加强对资产评估执业行为的规范约束。建议推动完善相关资产评估准则,明确在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中必须使用资产基础法对标的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慎用收益现值法,确需使用收益现值法对评估结果进行参考印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榴 袁诗淼
商誉是溢价并购重组的产物。受市场竞争及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持续升温,商誉资产在"高估值、高业绩承诺"的催化下飞速增长,背后积聚的潜在减值风险不容小觑。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的产生及其成因、会计处理及其减值风险,阐述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及其减值风险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增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造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失真,加剧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不确定性,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而,本文提出了加强并购重组"双高"监管、强化信息披露、改进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严查违法违规行为等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信远 徐焱军
本文以2016年度报告中计提巨额商誉减值的二六三公司为案例,通过对其商誉形成及减值过程的分析,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并购中形成商誉的会计确认及后续计量的规定存在企业管理层自由裁量空间大、企业业绩波动幅度大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改进商誉会计规则的思路。
关键词:
商誉 确认 计量 减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庄恒 赵敏莉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新准则”)中合并商誉的处理规定进行了探讨。在对合并商誉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就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依据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合并商誉 减值测试 依据 影响 弊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新民 陆亚晨
本文从投资者股价高估和管理层盈余管理两个方面,结合2018年出现的政策预期,考察2015—2018年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价高估程度越高,未来商誉减值的风险就越大,此时,成长性较差的上市公司会比成长性较好的公司面临更高的商誉减值风险。相比民营企业,股价被高估的程度对国有企业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更显著。此外,政策预期增加了上市公司通过计提商誉减值进行"洗大澡"管理的行为,减少了上市公司通过计提商誉减值的方式进行盈余平滑管理的行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军辉
一、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AAA 2015年6月30日以10亿元收购了标的企业BBBB100%股权,收购基准日,资产评估机构采用收益法评估BBBB股权价值为10.1亿元。收益法评估中,BBBB收益预测中的主要产品、产能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B1产品是标的企业主要产品,B2产品在收购基准日处于在建中,属于对B1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2016年2月,BBBB完成工商变更、实现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陆正华 戴其力 马颖翩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7~2008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状况进行了统计性描述,并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商誉减值准备计提进行了差异分析,同时在控制会计师事务所类型以及财务状况因素的影响下,采用2007~2008年的截面样本数据对影响商誉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其他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率、合并商誉规模以及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因素对商誉减值测试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减值测试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动机。
关键词:
合并商誉 商誉减值测试 盈余管理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许言 陈子曦
2014~2015年中国迎来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热潮,A股整体的商誉规模迅速扩大,由于业绩对赌,2017年和2018年商誉减值持续暴雷,公司业绩大幅下跌,2017年商誉减值规模已经达到366.1亿元,减值同比增速达到220%。2018年业绩预告净利润最低的前三十家上市公司中,有17家都明确提到计提商誉减值损失是主要亏损原因,其预计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占市值的平均比例高达51%。面对市场高企的商誉总值,商誉减值风险已不再是无法
关键词:
商誉减值 中小板 并购方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鲁立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规模的不断扩大,上市公司的并购商誉资产不断增长,至2018年末,全部A股商誉资产已高达13093亿元。与此同时,2018年起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不少行业出现增长下滑甚至负增长情况,原先上市公司并购时对收购标的公司所约定的业绩对赌要求往往不能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排减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对于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风险,2018年末,中国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余应敏 孙娜 徐鑫 黄阳
自2018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商誉大规模减值现象,证券市场的异常波动带来了投资者的信任恐慌。商誉减值乱象频频引发股价波动,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而且影响了企业经营业绩和融资能力。文章通过对商誉的本质、计量、现状及商誉减值乱象的成因与危害进行分析,提出商誉减值乱象的治理与监管对策:客观层面,市场应完善准则制定,加强监管;主观层面,企业应优化内控,强化披露以及确保并购理性。基于商誉会计稳健性原则,提出将分期摊销与减值测试两种方法融合运用,以期缓解商誉减值乱象,保障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商誉 商誉减值 会计治理 监管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春丽 褚志姣
本文以2010-2018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商誉减值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商誉减值与公司短期绩效显著负相关,与公司长期绩效显著正相关,即U形。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越差时,商誉减值对公司短期绩效的负向影响更加明显,同时对公司长期绩效的正向影响也更加明显。以上结果在经过自变量因变量替代、双重聚类分析后仍然成立。本文结果丰富了商誉减值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并对商誉减值对公司长短期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考察,为上市公司、投资者等相关决策提供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
商誉减值 商誉 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建新 张秦川
2021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最新的关于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的讨论稿,但IASB内部对于减值和摊销的选择依然存在争议,商誉减值是取是舍难以形成一致意见。笔者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商誉减值问题的研究不应止步于计量方法和会计信息的视角,更应该挖掘信息背后反映的经济实质(Sloan,2001),进而优化调整,发挥会计的控制职能。在经济转轨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必要从会计和宏观政策层面共同发力,为加快建设服务我国国情的经济治理体系提供路径选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海燕 李丹妮 江婕
(一)商誉集中"爆雷"的成因分析1.并购重组带来商誉累积。并购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市值管理与战略谋定的基础手段,经过多年积累,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A股商誉规模达1.45万亿元。其中,传媒行业完成并购重组138起,合并商誉1 875亿元;医药生物行业完成并购87起,合并商誉1 516亿元;计算机行业完成并购85起,合并商誉1 133亿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