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060)
2022(2722)
2021(2519)
2020(2352)
2019(5642)
2018(5467)
2017(10670)
2016(5760)
2015(6544)
2014(6434)
2013(6533)
2012(6248)
2011(5496)
2010(5847)
2009(5754)
2008(5910)
2007(5612)
2006(5372)
2005(5375)
2004(4656)
作者
(15978)
(13270)
(13151)
(12681)
(8735)
(6360)
(6074)
(5055)
(5007)
(4912)
(4498)
(4481)
(4472)
(4360)
(4231)
(4136)
(4124)
(4018)
(3938)
(3757)
(3534)
(3340)
(3183)
(3153)
(3151)
(3038)
(3022)
(2873)
(2761)
(2667)
学科
(24820)
经济(24776)
(24167)
管理(23741)
(23480)
企业(23480)
(13617)
(11013)
财务(10996)
财务管理(10980)
企业财务(10637)
方法(10191)
数学(8403)
数学方法(8255)
(8112)
中国(6288)
(5887)
业经(5376)
(5191)
公司(5179)
体制(5069)
(4660)
银行(4657)
理论(4575)
(4460)
地方(4316)
(4314)
(4123)
(3932)
金融(3932)
机构
大学(82639)
学院(79980)
(32688)
经济(31926)
管理(31406)
研究(26167)
理学(25841)
理学院(25597)
管理学(25185)
管理学院(25006)
中国(23632)
(21189)
(18167)
财经(15325)
(14806)
(13779)
(13145)
科学(13141)
中心(12733)
北京(12159)
(11411)
财经大学(11340)
研究所(10982)
(10172)
师范(10097)
(9897)
(9784)
商学(9561)
商学院(9494)
(9288)
基金
项目(42661)
科学(33878)
研究(32439)
基金(31792)
(26462)
国家(26201)
科学基金(23373)
社会(20712)
社会科(19630)
社会科学(19624)
基金项目(16227)
教育(16044)
(15549)
自然(15132)
自然科(14820)
自然科学(14815)
自然科学基金(14558)
资助(13994)
编号(13105)
(13092)
成果(12715)
(10210)
重点(9531)
(9408)
课题(9307)
教育部(9287)
人文(8964)
大学(8728)
项目编号(8664)
(8373)
期刊
(42019)
经济(42019)
研究(30450)
(20867)
中国(20564)
管理(14836)
(12648)
金融(12648)
教育(11548)
学报(10638)
科学(9485)
(8982)
大学(8833)
财经(8547)
学学(7717)
会计(7383)
(7197)
技术(7026)
经济研究(6530)
财会(6444)
业经(5706)
图书(5671)
(5308)
问题(5118)
农业(4980)
国际(4807)
(4772)
书馆(4658)
图书馆(4658)
通讯(4291)
共检索到145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海燕  李丹妮  江婕  
(一)商誉集中"爆雷"的成因分析1.并购重组带来商誉累积。并购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市值管理与战略谋定的基础手段,经过多年积累,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A股商誉规模达1.45万亿元。其中,传媒行业完成并购重组138起,合并商誉1 875亿元;医药生物行业完成并购87起,合并商誉1 516亿元;计算机行业完成并购85起,合并商誉1 133亿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琪  
本文基于2019年年初我国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集体计提巨额商誉减值事件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A股市场2007~2018年第三季度期间商誉及商誉减值损失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商誉集中减值及高额商誉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会计准则和监管角度提出治理商誉减值乱象的对策,以期对规范上市公司商誉会计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璧  
决策科学研究的问题很多,仅就两点与诸同仁切磋。软科学与决策程序。由于管理中一心的不断转移, 切都是空话。领导思维的力点是相当离散的;又由于实施领导的特质,创造性的意识流是自上而下的;更由于决策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丁祖彦  王晓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利强  汝莹  
由于诸多不确定性与现实的复杂多样性,对商誉的一些重要问题都不明确,导致了实务混淆与无所适从;本文从自创商誉、外购商誉以及负商誉方面入手,结合商誉会计实务与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商誉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张陶勇  
商誉是会计界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历来倍受争议。本文从对商誉本有关质诸多观点的分析出发, 得出商誉的再定义。同时,针对理论界与实务界区别对待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现状,也分析论证了两者的内在统一性,提出当前更应重视自创商誉问题研究的建议,并对自创商誉的计量及后续处理问题予以探讨,以期有助于商誉会计的整体协调发展并最终达成科学的共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永泽  黄晨忱  苏春华  
作为一项特殊的经济资源,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同的合并商誉确认和后续计量方法,一方面体现了不同的合并理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商誉本质的不同理解。文章通过对合并商誉的合并理论、后续计量方法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对确认与计量现行规范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任成  
一、问题现状近期,上市公司东方精工(002611)和子公司普莱德就对赌期内的"经营业绩"隔空掐架,再次引发了资本市场各方对并购重组中上市公司与标的子公司之间是非曲直的热烈讨论。事件的概况是:以包装设备为主业的东方精工于2016年7月通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丽青  王雲慧  黄志军  
本文以联建光电为例,分析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减值风险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对策。研究发现:高溢价收购、并购前尽职调查不到位、盲目相信对赌协议的约束、对被并购公司疏于管理是造成上市公司发生巨额商誉减值风险的原因,文章从加强并购过程管理的角度提出加强并购前尽职调查、科学设计对赌协议、加强对子公司的整合管理等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涛  孙即  
20102015年,A股市场发生重大资产重组、要约收购、定增重组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上市公司整体商誉呈逐年增长态势,后续商誉减值也呈同步上升态势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引发了新一轮的上市公司并购热潮,与此同时,市场上的商誉水平快速上升。2015年,商誉占上市公司全部并购交易金额的比重达到29%。此背景下,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无法兑现,将造成商誉计提减值,作为资产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潘舒畅  黄宁霞  
近几年,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中国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日趋活跃,并购重组给上市公司带来跳跃式发展的同时,因重大资产收购事项带来的"高估值""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现象亦频繁出现,进而导致上市公司商誉总值不断攀升。日趋堆积的大额商誉给市场埋下了巨大隐患,甚至沦为部分公司操纵盈余的工具。本文认为,应加强并购监管、强化并购及商誉相关信息披露,同时改进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以此防范商誉泡沫,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永刚  程聪  陈彬  王迪迪  闫登峰  
一、引言2018年以来,并购市场依然维持较高的热度。据Wind资讯统计,2018-2020年度A股市场上市公司作为购买方完成的并购交易金额分别达到5,036.68亿元、7,691.24亿元和5,370.17亿元,对应的并购标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221.18亿元、3,602.34亿元和2,182.38亿元,评估值为4,497.05亿元、7,343.07亿元和3,737.00亿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涛  孙即  
2010~2015年,A股市场发生重大资产重组、要约收购、定增重组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上市公司整体商誉呈逐年增长态势,后续商誉减值也呈同步上升态势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引发了新一轮的上市公司并购热潮,与此同时,市场上的商誉水平快速上升。2015年,商誉占上市公司全部并购交易金额的比重达到29%。此背景下,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无法兑现,将造成商誉计提减值,作为资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祁双云  
反向并购作为一种高效上市途径受到追捧。反向并购往往会形成巨额商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为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中包含了股权溢价部分,即在商誉中计入了壳资源价值。该处理方式会导致商誉后期存在减值风险,难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那么,如何将壳资源从商誉中分离单独进行确认和后续计量,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以具体案例形式开展思考和研究,以期从实践方面为上市公司同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指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曹湘平  
商誉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悠久的经营历史、高水平的管理、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融洽的社会和企业关系,使一个企业的获利水平高于同行业平均获利水平的特殊资产,商誉可分为自创和外购两部分。本文就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以及外购商誉的推销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