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03)
2023(14504)
2022(12569)
2021(11630)
2020(9576)
2019(21988)
2018(22054)
2017(41859)
2016(22777)
2015(25634)
2014(25862)
2013(25745)
2012(24299)
2011(22153)
2010(22363)
2009(20497)
2008(19854)
2007(17614)
2006(15900)
2005(14543)
作者
(67835)
(56080)
(55682)
(53147)
(35897)
(26871)
(25387)
(22066)
(21458)
(20274)
(19145)
(19111)
(18074)
(18045)
(17350)
(17324)
(16629)
(16292)
(16115)
(16093)
(14311)
(13982)
(13490)
(12968)
(12647)
(12555)
(12551)
(12351)
(11436)
(11014)
学科
(111170)
经济(111067)
管理(64128)
(59686)
(48239)
企业(48239)
方法(40828)
数学(34757)
数学方法(34413)
中国(30168)
地方(28704)
(26245)
(24207)
业经(23548)
(21591)
农业(18134)
(17542)
(16868)
贸易(16853)
地方经济(16839)
理论(16581)
(16185)
环境(16084)
(16072)
(15792)
金融(15791)
(15791)
银行(15750)
(15206)
技术(14961)
机构
大学(332388)
学院(330239)
(138083)
经济(135050)
管理(128435)
研究(118569)
理学(109459)
理学院(108185)
管理学(106489)
管理学院(105890)
中国(87952)
(72796)
科学(72227)
(61872)
(60614)
研究所(54710)
(52374)
中心(52155)
(49943)
财经(48582)
业大(47148)
北京(47110)
(46192)
师范(45787)
(43934)
(42726)
经济学(41240)
(40692)
农业(40535)
师范大学(37115)
基金
项目(216971)
科学(169893)
研究(161265)
基金(155063)
(134486)
国家(133310)
科学基金(113823)
社会(100956)
社会科(95630)
社会科学(95606)
(85145)
基金项目(82103)
教育(73695)
自然(72490)
(71240)
自然科(70715)
自然科学(70702)
自然科学基金(69414)
编号(66340)
资助(64150)
成果(54839)
(50335)
重点(48560)
(47442)
课题(46456)
(44340)
创新(41323)
国家社会(40933)
教育部(40721)
科研(40593)
期刊
(164629)
经济(164629)
研究(107356)
中国(68153)
学报(50524)
管理(49415)
(48370)
科学(47290)
(45361)
教育(41391)
大学(37967)
学学(35249)
农业(33657)
(30800)
金融(30800)
技术(30152)
经济研究(26432)
业经(26015)
财经(24244)
问题(20976)
(20766)
图书(19631)
技术经济(17679)
(17039)
理论(16461)
科技(15610)
现代(15356)
商业(14976)
世界(14824)
(14813)
共检索到512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看,所谓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使用价值特性。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体现经济发展的本真性质,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使用价值面即供给侧的关注,将变得尤为重要,受到更大关切。经济发展的本真性实质上就是以追求一定经济质态条件下的更高质量目标为动机。发展质量的内容所表现出的多维性和丰富性,要求发展战略和模式选择的高度创新性。系统性地创造发展优势,走符合实际和具有特色的道路,以各种有效和可持续方式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要,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性特征。各地区可以基于自身实际追求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思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高速增长带来的诸如经济社会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阶段性特征,推进中国由大到强的关键转变,也是抓住世界大环境变革机遇,提升国际地位的有力转变。高质量发展正在掀起我国经济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命。2018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内讨论热点,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阐释,然而现有文献中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高质量发展的较少,基于此,本文力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即高质量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转变,是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的统一。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解决生产力内部要素的矛盾,以推进生产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强   赵春艳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出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原则,将县域经济体的产业划分为追赶型、领先型、转进型、换道超车型和战略型等五种类型。有为政府,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需要根据不同产业类型提供因势利导的支持,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也要继续深化改革破除城乡融合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封世蓝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更加深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要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要以高质量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补环保生态建设短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同时,政府也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学术界对于高质量发展作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主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性展开,探究了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落脚于如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林毅夫  付才辉  任晓猛  
我国金融创新的内涵从需求特色来讲就是金融精准支持的金融产品创新,从改革特色来讲就是金融结构改革的制度创新。现代化的金融体系要以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则。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总量不足和水平不高,而在于结构性矛盾,导致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低下,跟不上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各地应该结合自身禀赋结构特征因地制宜地采取因势利导的金融创新,以更精准地满足本地实际的金融需求,而不是采取"一刀切"式的做法来落实国家的金融规划与金融政策或模仿其他地区的金融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2018年6月29日,《经济纵横》杂志社在北京举办"经济学热点与前沿暨特色期刊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邀请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张连城教授、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陈乐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应用经济学执行主编万晓琼、首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地位,走上了富强之路,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贫,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的变化,也是发展阶段的变化。这就要求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供给体系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高。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和持续性均出现深刻变化,但与主要发达国家尚存较大差距。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理念转变不到位、经济发展中的两难多难问题突出、科技创新瓶颈突破难度大、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适应要求等,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基本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三大变革,努力提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同时顺应要求加快完善政府引导调控体系、顺势而为谋划国际经济关系新布局,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区域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陆续形成了以地缘划分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即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同时实施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续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东西联动、陆海统筹、协同对外的区域发展新格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春林  张霜  
通过深入研究外贸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对2001—2020年中国外贸一线与二线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外贸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结果发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确实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助力作用,但是助力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在引入产业结构升级为中介变量后发现,中国省级外贸高质量发展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间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黄阳华  
本文系统梳理战后发展经济学的三次范式转换,比较"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结构范式、"政府失灵—市场机制"新古典范式和"创新失灵—国家体系"演化范式在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继承与分野,分析了各种范式对我国不同发展时期的影响。我国已经进入了中上等收入阶段,加快构建创新型国家,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以创新为内核的演化发展经济学,将对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俊山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规定性,包括基本质和非基本质。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非基本质的发展可能妨碍基本质的实现。事物的质量就是事物表现出的属性与人们所认同的事物的基本质的符合程度。经济的基本质是向人们、首先是向最广大的劳动者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过程。经济发展的质量是指经济活动实现这一基本质的程度。经济发展质量直接受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只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经济发展才与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相一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质量要求和表现内容各不相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技术基础、部门功能和比例、国家和政府作用、振兴农业基础及转变消费方式等多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薛见寒  
新质生产力是以突破性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生产要素优化升级为重要抓手,重塑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人类推动生产力变革的历史进程为鉴,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力的百年实践,不仅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逻辑、战略逻辑、辩证逻辑、价值逻辑层面具有高度的逻辑一致性,而且以新技术业态、新产业组织、新生产方式催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生产力发展趋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健全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生产力跃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江宁  袁瑞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目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质为主题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对需求体系的适配性,从而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整体高质量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高桂爱  刘刚  杜曙光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在于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通过梳理学界关于生产方式的各种定义,可以得出狭义和广义生产方式的二维视角,前者聚焦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劳动方式,后者关注"生产为谁服务"的生产目的。就狭义生产方式而言,高质量发展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在规模化生产之外追求质量效益的必然要求;就广义生产方式而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为目的的发展。因此,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可以归结为新科技革命所要求的劳动方式,以及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生产社会型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