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58)
2023(2536)
2022(2083)
2021(2043)
2019(3344)
2018(3470)
2017(5590)
2016(3490)
2015(4048)
2014(4022)
2013(3814)
2012(3875)
2011(3529)
2010(3915)
2009(3620)
2008(3753)
2007(3647)
2006(3455)
2005(3480)
2004(3237)
作者
(10398)
(8459)
(8303)
(8279)
(5440)
(4074)
(3867)
(3383)
(3366)
(3230)
(3034)
(2950)
(2945)
(2903)
(2767)
(2647)
(2590)
(2513)
(2508)
(2418)
(2405)
(2177)
(2091)
(2023)
(2004)
(1985)
(1923)
(1920)
(1842)
(1783)
学科
(11887)
经济(11852)
管理(8917)
(7314)
教育(7314)
(6479)
企业(6479)
理论(5955)
中国(4996)
(4760)
教学(3999)
(3976)
(3975)
思想(3545)
(3489)
业经(3387)
政治(3362)
思想政治(3007)
政治教育(3007)
治教(3007)
德育(2965)
(2867)
方法(2866)
(2763)
学法(2753)
教学法(2753)
(2722)
银行(2722)
(2671)
金融(2670)
机构
大学(54747)
学院(52769)
研究(18555)
(17193)
经济(16578)
中国(14686)
管理(14134)
(12682)
(11545)
(11068)
师范(11001)
科学(10958)
(10846)
理学(10408)
理学院(10215)
管理学(9932)
管理学院(9820)
(9774)
(8840)
师范大学(8784)
北京(8675)
教育(8572)
研究所(8360)
财经(8129)
中心(7997)
(7144)
技术(7138)
职业(7067)
(6817)
(6743)
基金
项目(24269)
研究(22372)
科学(17856)
基金(14677)
教育(12560)
社会(12383)
(11903)
国家(11698)
社会科(11403)
社会科学(11397)
成果(11004)
编号(10658)
(10048)
科学基金(9368)
课题(8675)
(8476)
(7914)
基金项目(6816)
(6428)
项目编号(6257)
重点(5882)
资助(5875)
规划(5855)
(5839)
(5826)
阶段(5809)
研究成果(5663)
(5566)
(5561)
(5477)
期刊
(27521)
经济(27521)
研究(23962)
教育(18402)
中国(16871)
(10694)
学报(9176)
大学(7352)
科学(7148)
管理(7110)
技术(6928)
(6826)
图书(6290)
学学(6144)
(6127)
金融(6127)
财经(6023)
职业(5511)
(5239)
书馆(5058)
图书馆(5058)
(4119)
论坛(4119)
农业(4082)
问题(3917)
技术教育(3520)
职业技术(3520)
职业技术教育(3520)
业经(3457)
(3382)
共检索到101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金木  
面对德育回归生活中的误识,首先需要在学理上澄清生活德育不否定理性,否定的只是唯知性;不否定政治,否定的只是意识形态化;不否定学校教育,否定的只是脱离于生活的教育;不否定价值引导,否定的只是单向授受。其次,在生活德育理念指导下,德育实践在价值导向上,逐渐摆脱泛政治化,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在表现形态上,从知识化的学科课程到关注情感体验的综合活动课;在资源选取上,紧紧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事件。无论是学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证明德育需要回归生活,回归真实的日常生活,同时立足现实生活,在引导中实现一种超越。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侯洁  王澍  
鲁洁德育思想体系以实践为中心、以人的两重性为出发点,论述实践与道德、实践与生活、生活与道德的关系,即,实践与道德具有同一性,生活世界具有实践属性,生活是道德存在的主要形态。鲁洁德育思想体系是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建构的,在批判"神化""物化"人性假设的同时,突出实践的重要性:人通过实践从实然走向应然,在生活实践中,成为超越的人、走进世界历史的人、有理想的人和生活中的人。鲁洁对我国德育理论的贡献在于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其优势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体现在逻辑与方法上,确立"人—道德—道德教育"的思维逻辑,讲求整体、历史地审视道德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志毅  
德育是一种对于理性的建构。知性德育的极端化导致了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使德育走向抽象化、虚假化和失范化。生活德育在批判知性德育的同时,将德育泛化为生活的全部内容,把"知识"与"生活"割裂,使"生活"概念化、理想化和绝对化,跌入非理性的泥淖。实践理性德育汲取了生活德育论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肯定了知性德育论的合理成分,把道德意志的培养作为德育的关键,将意志的自律视为德育的根本指标,使普遍的道德法则深入人心,成为人的行为准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不同于抽象的人性观,马克思主义以实践的观点看待人:人是实践的人,实践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实践人是道德生成的内在根基,生活是实践人的基本存在形态。因此,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基于生活,为了生活。生活德育就是要引导人自觉地批判日常生活,创造道德生活,过一种真正的人的生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菁  
"德育人文关怀"这一课题在被提出的三十多年中,逐步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新理念后,德育人文关怀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如何将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来,落实到能够让大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来,既是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庆文  缪启军  
文章从高职实践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入手,指出了其教育目标包含德育任务、教学内容蕴含德育资源,提出了高职实践教学作为高职立德树人重要途径的具体策略,是结合高职实践教学设计与组织形式特点开展德育渗透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惠碧仙  
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核心在于强化德育是首位、是灵魂、是核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教育思想。高校大学生生活形态调查结果显示,德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应通过改善道德教育方法,营造德育氛围,注重人格养成,塑造个性完美,强化仁爱为本,重视德育实践等举措,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茂聪  刘含宇  侯洁  
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重要论述。具身德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同时,形成自身鲜明的发展逻辑:在德育发展中,从身心分离状态走向"群己利群、天人和谐"的一元共生;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继承超越的态势,传统德育的"不变"与现代德育的"变"并存;在个体发展中,"正心立德、劳动树人、厚德载福"的精髓体现出刚性与柔性诉求的交织;在实践取向中,迸发出课内、课外的联动合力。这些发展逻辑彰显出我国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经验,日益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道德基础,并象征着德育理论实践的不断优化,揭示出未来具身德育研究的发展趋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康平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情况,对改进和加强大学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客观地分析新形势,切实把握新情况,认真总结新经验,研究采取有效方略,推进大学德育的新实践极为重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长阳职教中心创新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培育德育文化,着力破解中职德育难题。创新"四全"育人模式。一是全纳理念育人。学校接纳所有学生,每个学生享有尊重;学生接纳同伴,理解、尊重老师,人人融入集体。通过"零辍学班级创建"等活动,教师变培养人为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云  
本文是在对多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田野观察基础上展开的对学校德育实践相关问题的实证探讨。研究指出,本应是最具国家意志刚性要求的学校德育,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人的内在成长本身难以评量以及当下学校评价体系中业绩主义取向的影响,学校德育的考核从本该对人内在成长的关注转向了过程可视化、可量化的内容,学校德育活动也就从指向人的改变以符应国家社会要求成为"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目标转向了符应视导、考核指标的技术性表演。德育对学校的重要意义变成仅仅在于让学生服从并配合于学校的管理、教学以及考核等各项工作。如此,学校如何认识、想象、定义学校中的孩子们,很大程度影响甚至决定了学校德育的路向以及相关的学校办学目标。从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惊铎  
生态体验德育通过体验式干预设计,创设富有意义生成和经验开悟的生态体验之境,从根本上解构枯燥说教模式,显现德育文化的原生态人本吸引力和感染力。生态体验德育的实践形态通过全息体验、对话反思、智慧融通探索出丰富多彩的课堂形态和体验活动。生态体验德育把优化生命样态、开发魅力载体、采用现场扎根性研究方法等作为实践着力点,以生命感动的魅力实践形态实现"德育是学校教育灵魂"的诉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项建微  孙元涛  刘辉  
基于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特色,青田职业技术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上形成了"青石德育"的品牌。围绕"三品六相"的青石德育内涵,学校在德育活动、德育工作和德育资源各方面进行了零散活动系统化、日常工作精细化、德育资源品牌化的实践,突显了德育特色,拓展了德育深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车如山  
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进程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外,也深受前辈教育家思想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中无不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注。作为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他始终坚守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宗旨,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崇高的学术境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文全  
从哲学、教育学和德育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进行严谨的审视,不难发现"生活德育"论在思维方式上不仅犯有形而上学的错误,而且也经不起教育历史与现实的事实检验和教育理论的拷问。澄清问题,理清思路,在基于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重构"生活德育",方能使我国学校德育走出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