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64)
2023(3912)
2022(3250)
2021(2756)
2019(4869)
2018(4745)
2017(8854)
2016(4546)
2015(5293)
2014(5354)
2013(5552)
2012(5768)
2011(5559)
2010(5815)
2009(5602)
2008(5276)
2007(4935)
2006(4949)
2005(4773)
2004(4268)
作者
(15482)
(12981)
(12963)
(12647)
(8459)
(6030)
(5871)
(5049)
(4982)
(4798)
(4663)
(4422)
(4392)
(4197)
(4192)
(4030)
(3894)
(3843)
(3759)
(3712)
(3309)
(3128)
(3128)
(3078)
(3011)
(2981)
(2768)
(2723)
(2601)
(2600)
学科
(48496)
经济(48469)
地方(14337)
管理(12697)
方法(11685)
地方经济(11488)
(10568)
数学(10208)
数学方法(10176)
中国(8823)
(8648)
业经(7309)
(6794)
企业(6794)
经济学(6230)
(5657)
环境(5299)
(5137)
(5079)
金融(5079)
(4876)
(4869)
(4813)
(4731)
产业(4587)
理论(4395)
(4199)
银行(4192)
资源(4167)
(4120)
机构
大学(83671)
学院(82008)
(46742)
经济(45959)
研究(34100)
管理(27398)
中国(25209)
理学(22232)
理学院(21937)
管理学(21669)
管理学院(21496)
(19841)
科学(18214)
(17699)
(17435)
经济学(16292)
研究所(15665)
财经(15287)
经济学院(14239)
中心(13942)
(13680)
(13444)
北京(11505)
(11422)
(11416)
师范(11343)
财经大学(11042)
(10559)
科学院(10480)
社会(10248)
基金
项目(44713)
科学(35144)
研究(33759)
基金(32578)
(27780)
国家(27561)
社会(24014)
科学基金(23123)
社会科(22795)
社会科学(22789)
(16722)
基金项目(16122)
教育(14721)
资助(13769)
(13490)
编号(12362)
自然(12340)
自然科(12003)
自然科学(12000)
自然科学基金(11781)
(11583)
经济(11491)
(11382)
成果(11043)
国家社会(10692)
重点(10298)
(9994)
发展(9905)
(9790)
课题(9265)
期刊
(63127)
经济(63127)
研究(33429)
中国(16219)
(15055)
管理(12109)
经济研究(11346)
学报(11299)
科学(10546)
(9908)
财经(9269)
(8795)
金融(8795)
大学(8568)
(8217)
学学(7991)
问题(7963)
技术(7685)
业经(7251)
教育(6452)
技术经济(6382)
农业(6249)
统计(5758)
(5669)
世界(5660)
经济问题(5169)
国际(5023)
经济学(4878)
经济管理(4614)
改革(4601)
共检索到143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本文将立足于一种观念演变的框架,考察对"无形之手"各种解释的成功与失败。一、起源与复兴"无形之手"概念之所以得到普及,成为现代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立鑫  
向计划经济转型的实际动力在于,对于市场经济制度下那些收入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低收入群体而言,具有平均分配倾向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预期更好的制度,因而推动向计划经济的转型可能是其理性选择;欧美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的变化与工人运动的起伏变化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也表明,在进行"滞后"修正后,这两个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秀丽  王文亮  王成璋  
城市出现的原因有多种,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解释以集聚效应为特征,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城市化理论有更强的解释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宪  
新制度经济学打开了企业"黑箱",它试图用交易费用来讨论企业问题,但它却并没能够对企业的起源做出合理的解释。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阐述了企业起源这一问题,也为我们的研究就提供了指导思路。企业并不是一直存在的,它是以协作为基础并且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产生的,其根本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建军  吴海民  
蓝海战略的理论精髓是规则再造与价值创新。本文为蓝海战略提供了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框架,指出价值创新的奥秘在于整合运用边际效用递增与边际成本递减两大经济规律,从而实现高效用与低成本的有效结合;规则再造的关键在于将传统市场逻辑下的“价格—需求—供给—价格”机制,改造成非竞争性市场逻辑下的“效用—需求—供给—成本”机制,重新塑造新的供求法则。这正是蓝海战略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文平  卢新波  
本文试图用经济学和法学的方法 ,分析了贫困的成因和贫困的测量。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一个代表性的非洲案例 ,本文认为 ,权利和资本在反贫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航  
利他行为可以分为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纯粹利他三种形式。对前两种利他行为,生物学已经给出了较为圆满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也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关于纯粹利他,生物学存在着很大争论,至今没有圆满的解释。本文在“合作剩余”和“生物演化稳定策略”(ESS)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能够解释纯粹利他行为的模型,并利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一行为内在的激励机制作出了说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波  张彤  
营利性教育的兴起呼唤对营利性教育进行理论解释。营利性教育的兴起是市场力量介入教育资源配置、加速知识生产与转移的尝试。营利性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和营利性教育机构之间建立起来的知识交易的关系。政府应当从政策扶持和制度管理两个方面干预营利性教育。建立客观公正、简明有效的营利性教育认证体系是政府为发展营利性教育进行的最为重要的准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灵燕  
中国人倾向于以不同的规则对待和自己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人,这种关系导向行为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加以解释。由于熟人之间的交往是持续的,且某两人之间的交往情形会被熟人圈中的其他人了解到,因此,当个人实施“送人情”这种看似利他主义的行为时,虽然栖牲了短期利益,却可以期望在未来获得他人的回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送人情”时都抱有未来从他人那里获得互惠性报偿的期望,只有家人之间在相互帮助时才不会计较对方回报与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翠萍  汪戎  
本文从分析"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入手,通过四象限模型分析了个人行为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的行为如何影响制度供给,反过来制度供给又是如何通过"生产"或"塑造"个人偏好而影响经济效率。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制度是微观个体行为的产物,宏观绩效是制度价值的落脚点,是个人行为选择的结果。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不能忽视对个人行为的研究,不能忽视制度供给是通过影响人的行为而影响经济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瑞龙  赖步连  周业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傅瑾诚  邓子良  
定金作为保证交易双方信守承诺的信用工具,其法律意义不言自明。笔者应用博弈论、最优停止理论、期权理论对定金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揭示了定金背后的微观经济含义。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定金的存在使双方都有积极性履行合同;根据最优停止理论,定金的存在降低了某一特定值,使双方更容易达成交易;应用期权理论分析,定金使买卖双方分别获得了买入、卖出的期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予龙  谷树忠  
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无论是当代还是后几代人都可以稳定、及时和经济地获取自然资源 ,同时又使人类发展赖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处于良好或不遭受毁灭性破坏的状态。资源安全研究是一项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资源科学研究新领域。文中扼要地论述了国内外资源安全研究的特征及热点问题 ;同时参照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和方法 ,提出了资源安全机理的PSR概念模型 ;还以石油供求安全调控过程为例 ,阐释了资源安全的经济学含义 ;最终归纳提出了资源安全研究领域尚须进一步探讨的若干重点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迪  吕康银  朱金霞  
文章通过统计数据验证了我国行业收入的绝对差距逐渐扩大,相对差距持续高位的现实,并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论证了行业收入差距的产生与发展机理。首先,垄断企业的高利润获得机制决定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决策主体地位;其次,行业市场分割与拥挤效应再现了垄断行业高利润与低就业的利己目标与社会效应的矛盾;最后,垄断行业存在的大量的隐性工资收入,即福利津贴等准固定劳动力成本,更加放大了行业收入的差距状况,使得民众感受的行业收入差距大于数据中的体现。这部分隐藏的非公平的社会感知,是政府决策者在缓解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制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余立智  
主流经济学一般将“家族制企业”视为是一种低效、落后的前现代企业组织形态。但目前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主却普遍选择自愿“锁定”在这种落后的企业制度结构中 ,本文通过对家族企业制度的经济实证分析 ,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民营企业家族化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