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4)
2023(11384)
2022(9399)
2021(8475)
2020(6923)
2019(15566)
2018(15344)
2017(29160)
2016(15905)
2015(17828)
2014(18093)
2013(18009)
2012(16563)
2011(14768)
2010(15370)
2009(14556)
2008(14972)
2007(14018)
2006(12860)
2005(11900)
作者
(45403)
(38010)
(37809)
(35670)
(24168)
(18256)
(17107)
(14666)
(14395)
(13879)
(12917)
(12859)
(12135)
(12048)
(11548)
(11390)
(11267)
(11011)
(11006)
(10975)
(9405)
(9372)
(9206)
(9124)
(8789)
(8415)
(8350)
(8349)
(7697)
(7661)
学科
(83319)
(74044)
经济(73932)
(65997)
企业(65997)
管理(59440)
(49124)
农业(32838)
业经(31185)
方法(25270)
(23992)
中国(21821)
(17770)
(17677)
财务(17654)
财务管理(17620)
数学(17393)
数学方法(17196)
企业财务(16582)
技术(16152)
地方(16036)
(15124)
理论(14153)
(13581)
(13385)
(12746)
(12538)
农业经济(12462)
(11812)
贸易(11802)
机构
学院(239865)
大学(227567)
(102179)
经济(99880)
管理(96667)
理学(81496)
理学院(80724)
管理学(79689)
管理学院(79250)
研究(73701)
中国(62869)
(50206)
(48269)
(48021)
科学(41591)
(40848)
农业(37429)
财经(36896)
(36241)
业大(36068)
中心(36015)
(33038)
(32406)
研究所(31534)
北京(29969)
(29668)
师范(29492)
经济学(29076)
经济管理(28376)
(26372)
基金
项目(144810)
科学(116045)
研究(113899)
基金(104033)
(87135)
国家(86072)
科学基金(76695)
社会(74823)
社会科(70402)
社会科学(70383)
(60111)
基金项目(55876)
教育(49849)
编号(48809)
(46682)
自然(46245)
自然科(45191)
自然科学(45185)
自然科学基金(44401)
资助(40077)
成果(38120)
(34068)
(33302)
(32853)
课题(32606)
(31448)
重点(31135)
(30542)
国家社会(30217)
创新(29738)
期刊
(134174)
经济(134174)
研究(73678)
(55543)
中国(52394)
(40692)
管理(37798)
农业(37121)
科学(30706)
业经(29994)
学报(27905)
(26640)
金融(26640)
大学(23372)
教育(23372)
技术(23364)
学学(22243)
问题(19704)
(18278)
财经(18070)
经济研究(17280)
(15750)
农村(15279)
(15279)
农业经济(15125)
技术经济(14639)
现代(13629)
世界(13187)
(12718)
经济问题(12621)
共检索到381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玉明  
在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是新形势下破解这一难题的一把钥匙。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立群  许清正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两个“趋向”的论断,即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一论断在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得到了体现,这标志着我国“反哺”时代的开启。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涉及以下问题:工业反哺农业的内涵,我国是否进入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要约束条件,反哺的路径与方式,反哺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等。本文就此进行评述和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世明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和经济发展实力供给保障交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它是铲除历史上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影响、缩小直至消除城乡收入差距、开拓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市场、消除城乡社会断裂的现实选择。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宏观政策上应采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以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昉  
本文论证了实施反哺农业和支持农村的战略,并不意味着实行对农业的保护政策,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劳动力流动的环境,建立有保障的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机制,增强农业基本资源和生产条件的可持续性,提高农村的社会发展水平,形成一个和谐、平衡的城乡关系格局。本文还探讨了反哺农业的条件和时机,并就如何实施反哺农业和支持农村的战略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鲁晋  
新农村建设应统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典型引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发展,使新农村建设有序向前推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鲁晋  
新农村建设应统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典型引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发展,使新农村建设有序向前推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尚国胜  
农村城市化若干问题探讨尚国胜农村改革十五年来,在农业上创造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工业上创造出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现在,在生产力的组织形式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创造,这就是农村城市化。农村城市化现象在苏、粤、鲁、沪、浙等省市的发达农村表现得非常活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池泽新  郭锦墉  张小有  张雅燕  
中介组织在本质上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有关交易主体为了节省交易成本而选择的一种与市场、企业和政府组织互补的“制度安排”或“行动集团” ;农业中介组织有准市场、准企业组织和准企业、准政府组织两种基本类型 ,但以准市场、准企业组织为主 ;“龙头企业”、农民(专业 )协会和农业合作社分别是不同阶段农业中介组织的主导形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只有在农业哺育出非农产业后,才会提出反哺农业问题。哺育和反哺的不对称导致城乡差距的扩大。反哺农业和农村的内容主要涉及反哺收入和反哺要素两个方面。反哺农业和农村的初期阶段是工业起主导作用,进入全面反哺农业和农村阶段则需要城市起主导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会突破乡镇范围,实施的中心需要转到县级政府。政府实施反哺的主要途径是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和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茆志英  李晓明  
工业化中后期进行工业反哺农业,是世界经济发展遵循的客观规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论断,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结合安徽省实际,分析反哺农业政策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讨新农村建设下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家虎  
现阶段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措施侧重于收入方面的反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实现从收入反哺向要素反哺转型,通过农村要素培育和要素市场化改革,来实现工农、城乡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公平交易,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要素反哺可以从农村人力资本培育、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发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市民化及农村金融自由化等方面重点实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秋  
从制度的角度看,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可归结为农村的制度贫困。因此通过制度创新,实行制度反哺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工业反哺农业不仅仅是增加财政投入,重点在于改革和消除所有歧视农民和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制度,通过提供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机会和能力,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凡兰兴  
世界各国工业反哺农业有不同的模式与路径,但都很重视开发农民就业渠道,对农民进行就业反哺。这是值得中国借鉴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对农民实行就业反哺,既要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户籍等制度改革,引导农民多元就业,又要发展农村和农民教育、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管理,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凡兰兴  
民生为本,就业先行。世界各国在实施工业反哺农业过程中,都很重视开发农民就业门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我国也应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促进农民就业,实现城乡、工农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春时  高洪宇  高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