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4)
- 2023(12615)
- 2022(11026)
- 2021(10254)
- 2020(8333)
- 2019(19383)
- 2018(19472)
- 2017(37148)
- 2016(20236)
- 2015(22813)
- 2014(22949)
- 2013(22836)
- 2012(21432)
- 2011(19458)
- 2010(19540)
- 2009(17643)
- 2008(17103)
- 2007(15086)
- 2006(13534)
- 2005(12164)
- 学科
- 济(87014)
- 经济(86925)
- 管理(56227)
- 业(54281)
- 企(43674)
- 企业(43674)
- 方法(34339)
- 数学(29077)
- 数学方法(28763)
- 中国(25946)
- 地方(24104)
- 农(23914)
- 业经(20303)
- 学(18882)
- 财(18466)
- 农业(16341)
- 贸(14999)
- 贸易(14985)
- 制(14743)
- 和(14425)
- 易(14424)
- 环境(14418)
- 银(13946)
- 理论(13935)
- 银行(13907)
- 技术(13870)
- 融(13597)
- 金融(13596)
- 行(13403)
- 发(13150)
- 机构
- 大学(288267)
- 学院(287780)
- 管理(114189)
- 济(113015)
- 经济(110372)
- 研究(101190)
- 理学(97862)
- 理学院(96688)
- 管理学(95104)
- 管理学院(94591)
- 中国(75362)
- 科学(63700)
- 京(63695)
- 所(51598)
- 财(51129)
- 农(47245)
- 研究所(46804)
- 中心(45075)
- 江(43035)
- 业大(42888)
- 北京(41144)
- 范(40702)
- 师范(40338)
- 财经(40112)
- 院(36866)
- 农业(36618)
- 经(36317)
- 州(35576)
- 师范大学(32621)
- 经济学(32305)
- 基金
- 项目(194181)
- 科学(152058)
- 研究(143971)
- 基金(138354)
- 家(120239)
- 国家(119153)
- 科学基金(101967)
- 社会(88564)
- 社会科(83817)
- 社会科学(83795)
- 省(76915)
- 基金项目(74196)
- 自然(66157)
- 教育(65369)
- 划(64621)
- 自然科(64565)
- 自然科学(64553)
- 自然科学基金(63359)
- 编号(59990)
- 资助(56658)
- 成果(48853)
- 发(45421)
- 重点(43313)
- 部(41874)
- 课题(41742)
- 创(40161)
- 创新(37357)
- 科研(36607)
- 项目编号(36438)
- 发展(36300)
- 期刊
- 济(132411)
- 经济(132411)
- 研究(90042)
- 中国(58999)
- 学报(44478)
- 农(43944)
- 管理(42891)
- 科学(42169)
- 教育(36670)
- 财(36437)
- 大学(33324)
- 学学(30962)
- 农业(30803)
- 融(26675)
- 金融(26675)
- 技术(25763)
- 业经(23042)
- 经济研究(20264)
- 财经(18771)
- 图书(17770)
- 问题(17149)
- 经(15903)
- 业(15468)
- 理论(14802)
- 科技(14706)
- 技术经济(14248)
- 实践(13700)
- 践(13700)
- 现代(13481)
- 资源(13357)
共检索到437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娜 石冬雪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依据我国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的战略选择。2020年,学者们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现实原因、历史溯源、实施路径等方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界还应从强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构建,以及深入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发展等层面加强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捷 陈少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话题,引发了学界的研究探讨热潮。学界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意蕴、生成逻辑、实施路径等方面入手,初步回答了“什么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何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三个基本问题。但既有研究存在内涵元素间界限尚不明确、生成逻辑不够深入、缺乏史料支撑、路径对策同质化与块状化明显、缺乏具体措施等不足。今后应深化内容要素分析,加强史料研究,着重多学科交叉融通,丰富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域,突出实证效度以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灏 史昭君 朱泊翰
基于经济循环理论,该文依据经济运行特征按规范方法,研究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循环逻辑结构、分类资源特性及配置规律、典型经济运行前提,以及典型经济之间交换的不平等性。依据驱动力的差异,划分出资源—劳力型经济和知识—资本型经济,据此讨论双循环的本质含义、促进因素、阻碍因素、教育科技体制改革需求、国际国内影响以及决策条件制约。研究认为,驱动双循环的是知识和资本,我国走向双循环既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让中国经济走向可持续、高质量、循环增强的发展道路,让中国增强独立性、自主性,让中国人增强向心力、自信心,让世界多极化竞争进步、缩小贫富差距。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力 张立洁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金融动力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着重发展实体经济,避免投资无序化,充分发挥货币资本对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及企业的金融支撑作用。当前,我国金融存在金融供给区域分布失衡、金融供给城乡差距大、金融资源配置职能虚弱、消费金融潜力挖掘不够、金融开放有待高质量发展等问题。相应的对策建议是:优化金融供给空间布局,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激发创新潜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动能,补齐融资市场短板,促进消费金融升级转型,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关键词:
资本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金融体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博 李明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这集中体现为:以深化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为逻辑导向的理论创新价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导向价值;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目标建构价值;为助力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引擎的世界引领价值。面对逆全球化浪潮兴起、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的两难局面,这一思想体系的出场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同时为全球经济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具有破除国内发展束缚与破解世界发展难题的双重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洪心 陈慧敏 金钰
作为创新“试验田”的自贸区,是促进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平台和战略支点。本文以自贸区与“双循环”战略的发展关系为切入点,系统阐释并深度剖析了各自贸区以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助力“双循环”高效畅通的路径。研究结论表明:自贸区可以依托其创新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运行效率。同时,自贸区能够从区位优势和制度红利共享两个维度,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共建多边合作机制赋能国际循环,进而实现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的“双循环”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原伟鹏 孙慧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样本,采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模型,从时空异质性、协同性和传导机制视角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存在时空异质性和协同交互效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市场化水平起中介桥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正康 邸嘉禹
受到国内国际环境影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会展业作为新兴服务业也处于变局之中,能够以其强大的影响效应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本文基于产业经济学中的平台经济理论,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与会展业功能出发,对会展业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作用机理与内在逻辑进行理论诠释,以期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会展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平台经济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歆莹 孙军
江苏省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RCEP、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的重点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打造国际一流枢纽平台是江苏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了新发展格局对江苏省构建物流枢纽提出的新要求,阐述了新发展格局下江苏省双循环物流枢纽的构建基础,分析出江苏省物流枢纽仍存在着未充分协助形成和融入统一大市场等短板。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江苏省应加快推进物流枢纽融入统一大市场、增强物流枢纽的国际化水平、提升物流枢纽内园区建设质量和提升物流枢纽的现代化水平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枢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江苏省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曹誉波 刘猛
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针对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为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有必要重新审视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架构和实践路径。参考美元、欧元和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经验,当前"结算-投资-储备-计价"的路径可能更适用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霞 俞萍萍
基于企业和省份数据衡量数字化转型程度,探究数字化转型的“畅通内循环”与“赋能外循环”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畅通内循环”与“赋能外循环”效应。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诸多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有效。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双循环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对于制造业、中低技术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双循环的驱动效应更强;对于开放度高、东部和第二产业比重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的“畅通内循环”与“赋能外循环”效应得到验证。微观和宏观研究机制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外部成本的降低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两个途径提升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的效率。研究结论为双循环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发元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经济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期而作出的科学决策,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而采取的积极主动应对策略。要着力解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科技创新引领、重点产业优化、财政政策支持、金融政策配套、良性机制形成等问题。应举全国之力做好"卡脖子"技术攻关,行踏实之路促进全面高质量发展,集有限财力打通"双循环"梗阻节点,立全局高度做好金融业配套支持,聚全民之力支持"双循环"协同推进。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政宁 李村璞
文章采用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两国两部门的开放经济模型,模拟分析了中国外循环比重下降对中国和外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和外国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逐渐由贸易部门向非贸易部门转移,中国和外国贸易部门的就业比重均下降。(2)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结构性转移,中国和外国贸易部门产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非贸易部门产出在总产出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3)中国总产出显著上升,而外国总产出缓慢提升,中国与外国总产出的比值明显上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动态一般均衡 外循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冠军 胡珺媛 袁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对经济环境、发展阶段和制约条件变化的审慎思考下做出的必然抉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分析我国在国内消费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走出去"等方面面临的关键问题,明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政府审计定位;围绕关键问题和审计定位,分析政府审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预警反馈机制、调控协调机制和评价问责机制。以此为基础,提出政府审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实施路径及建议。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双循环 作用机制 实施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城 霍忻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