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5)
2023(9334)
2022(8464)
2021(8036)
2020(6751)
2019(15924)
2018(16040)
2017(31299)
2016(17059)
2015(19597)
2014(19525)
2013(19473)
2012(17924)
2011(16000)
2010(15945)
2009(14502)
2008(13990)
2007(12129)
2006(10636)
2005(9308)
作者
(50104)
(41240)
(40942)
(39198)
(26348)
(19896)
(18791)
(16449)
(15881)
(14738)
(14320)
(13783)
(13071)
(13037)
(12766)
(12632)
(12349)
(12328)
(11774)
(11742)
(10239)
(10174)
(9972)
(9378)
(9241)
(9239)
(9204)
(9099)
(8308)
(8145)
学科
(68458)
经济(68380)
管理(49893)
(47455)
(40281)
企业(40281)
方法(33910)
数学(29143)
数学方法(28691)
(17565)
中国(16804)
(16770)
(16116)
业经(14732)
地方(14077)
理论(12277)
农业(11724)
(11708)
(11701)
(11347)
贸易(11341)
(11005)
财务(10941)
财务管理(10921)
技术(10898)
(10883)
环境(10483)
企业财务(10351)
教育(9962)
(9588)
机构
大学(245507)
学院(242550)
管理(100905)
(92643)
经济(90456)
理学(87992)
理学院(87044)
管理学(85393)
管理学院(84970)
研究(78947)
中国(57612)
(52892)
科学(50844)
(42360)
(39766)
(37713)
业大(37414)
研究所(36325)
中心(35358)
(34347)
财经(34206)
北京(33675)
(32078)
师范(31806)
(30977)
农业(29547)
(28820)
(28281)
经济学(26324)
师范大学(25754)
基金
项目(169431)
科学(132794)
研究(123643)
基金(122612)
(106499)
国家(105604)
科学基金(91070)
社会(75762)
社会科(71690)
社会科学(71668)
(66066)
基金项目(65616)
自然(60890)
自然科(59469)
自然科学(59459)
自然科学基金(58361)
教育(56767)
(55757)
资助(51625)
编号(51107)
成果(41484)
重点(37241)
(37173)
(35130)
(34869)
课题(34697)
科研(32491)
创新(32399)
教育部(31812)
项目编号(31705)
期刊
(99659)
经济(99659)
研究(71989)
中国(42602)
学报(38782)
管理(36286)
科学(35998)
(33841)
(30683)
大学(29043)
教育(27691)
学学(27141)
农业(23727)
技术(21459)
(18192)
金融(18192)
业经(16211)
财经(15819)
经济研究(15041)
图书(15015)
(13289)
问题(13131)
理论(13108)
技术经济(12395)
科技(12316)
实践(12257)
(12257)
(11344)
情报(11239)
现代(10968)
共检索到347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长瑞  
五等分比差法和基尼系数法是研究收入差异的公认方法,但在它们能否成为两极分化研究方法的问题上,理论界却产生了分歧。问题的焦点是,五等分比差法和基尼系数法能否反映两极分化的基本规定性,尤其是两极分化质的规定性?本文认为,两极分化包括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和发展趋势的规定性,五等分比差法和基尼系数法不仅能反映两极分化量的规定性和发展趋势的规定性,而且也能反映出两极分化质的规定性,是研究两极分化的有效方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城  
我国正处在杜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前条件下,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就应该承认由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所决定的在一定范围内的两极分化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因此,应该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理解和对待两极分化;应该采取措施,缓和两极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应该明确,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彻底消除两极分化现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兴建  李金昌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收入两极分化内涵的理解存有很大分歧,对中国是否发生了两极分化也有不同观点,但少有论述明确说明两极分化的本质内涵。收入两极分化的本质内涵是,一个初始收入分配比较均等的群体日益分裂成两个群体,并且群内差距越小、群间差距越大,群的规模越势均力敌,两极分化便越严重。因此两极分化是一个有别于收入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概念,所有测度收入不平等的指标均不能有效测度两极分化。本文对收入两极分化的测度方法进行了述评,并运用几个主要测度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四个主要年份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乡两极分化、城镇及农村内部的两极分化、沿海与内陆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方春  魏晶晶  
使用CHNS的8年调查数据,根据不同分组标志选取相应的极化测度方法,并结合相应的收入分布图分析我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状况,结果表明:基于中位数和平均数分组的我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以及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在1988—2003年不断上升,而2003年以后开始下降;基于众数的分组不能很好地度量我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状况;而基于贫困线分组的两极分化指标一直表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因此,在我国总体居民收入两极分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的背景下,贫困群体的收入和生活状况需要引起重视,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努力改善贫困群体的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圣明  
本文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形成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突出三个问题:其一、强调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对两极分化的作用;其二、市场与价值规律不是万能的,不能覆盖全社会;其三、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必须保证社会公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王海港  
本文基于我国1978—2002年间居民在初次分配中的要素所得,采用核密度函数估计各省区的收入分布,加总得到全国的收入分布,进而考察我国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分布演进。主要发现是,我国收入分布不断向右平移,逐渐呈现双峰分布,这直观地刻画了我国要素收入快速增长以及在初次分配中就呈现两极分化的现状;两极分化主要是由劳动贡献这个分配标准在产业间的差异造成的,要素贡献的其他差异对我国收入分布的扭曲程度为2%—15%。这些发现意味着,缓解、消除两极分化在于校正、消除经济体现有的一些扭曲及其对收入分配标准的影响,健全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运行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章洪海  苟娟娟  
两极分化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状态。从收入不良指数开始入手研究我国两极分化问题,又从收入不良指数的变化趋势和国际比较两个角度来分析我国是不是已经进入两极分化状态。结论非常明确,中国已经进入明显两极分化的社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荣德  武鑫  
文章主要考察工薪所得税免征额提高对两极分化程度的影响。对两极分化测度方法作介绍,对收入水平变动导致的两极分化程度变动的影响作了理论探讨,分析了工薪所得税免征额提高对两极分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工薪所得税免征额并不能降低两极分化程度,原因在于工薪所得税免征额提高使得高收入者相对于低收入者而言获得了更多的实惠,从而使得两极分化程度提高了,因此实际上并不能达到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目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俞彤晖  
笔者首先界定了收入两极分化的内涵,并使用ER指数测度了全国及各省区市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总体上有所加剧,且全国各省区市城乡收入两极分化程度各异,分布极不平衡,有显著的地域差异。随后,笔者依据人均GDP水平的高低,将全国31个省区市分为发达、较发达、欠发达三类地区,并对全国及各类型地区分别构建省级区域面板协整模型,结果发现: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两变量间呈反向变动关系,且经济越发达地区,ER指数对人均GDP的负面影响效果越显著。基于这样的结果,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芳  
根据中国1998~2014年的数据,利用EGR方法测算了中国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指数,并对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中国的极化指数和基尼系数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得出:中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增长速度小于收入不平等增长速度;中等阶层规模的缩小以及低收入阶层向高收入阶层流动性的减少促进了居民收入两极分化;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加剧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两极分化对劳动参与率和财产犯罪率均有显著影响;另外两极分化的增加以及收入不平等处于较高的国际水平,更应引起政府高度关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芳  
根据中国19982014年的数据,利用EGR方法测算了中国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指数,并对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中国的极化指数和基尼系数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得出:中国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的增长速度小于收入不平等增长速度;中等阶层规模的缩小以及低收入阶层向高收入阶层流动性的减少促进了居民收入两极分化;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加剧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两极分化对劳动参与率和财产犯罪率均有显著影响;另外两极分化的增加以及收入不平等处于较高的国际水平,更应引起政府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检贵  
两极分化可以区分为静态意义上的两极分化和动态意义上的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在本质上代表一种收入或财富差别程度极大的分配状况。只要收入 (或财富 )差距确已达到了非常大的程度 ,即使没有出现“穷人越穷 ,富人越富” ,也完全有理由说社会上存在两极分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占辉  
作者认为,在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出现了运营状况优劣分明的“两极分化”现象。它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严重影响改革的动力;加大实现“三年摆脱困境目标”的难度;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的积累;增加安置、消化下岗工人的压力;影响到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解决这些问题应本着“兴利去弊,政策引导”的原则,采取合理的政策措施:1全方位进行优劣势企业间接“整合”。2加强对劣势企业的政策扶持。3调整确定对优劣势企业普遍合理的收入分配办法。4探讨实施“一体化”管理方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圣明  郝梅瑞  
本文从客观、主观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 应的对策。突出特点是从经济规律上找客观原因,从政府行为上找主观原因。同时强调 市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不能覆盖全社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金霞  谢丽华  
从基尼系数的持续走高和民众对贫富分化的切身感受两个方面看,中国已初现贫富两极分化。贫富两极分化的直接诱因是拉大收入差距的收入分配制度,这一制度在精英们的支撑下得以成型并固化,深层原因是制度的制定模式。贫富两极分化将成为中国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隐患,因而亟需消解。政府消解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本措施是彻底变革制度制定模式,引入参与式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