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93)
- 2023(6877)
- 2022(5882)
- 2021(5680)
- 2020(4656)
- 2019(10294)
- 2018(10303)
- 2017(19975)
- 2016(11279)
- 2015(12384)
- 2014(12560)
- 2013(12465)
- 2012(11964)
- 2011(10983)
- 2010(11532)
- 2009(10841)
- 2008(10766)
- 2007(10088)
- 2006(9615)
- 2005(8882)
- 学科
- 济(46870)
- 经济(46813)
- 农(45436)
- 业(39865)
- 农业(30076)
- 管理(27892)
- 企(18961)
- 企业(18961)
- 业经(15105)
- 中国(14071)
- 制(12905)
- 方法(12535)
- 地方(12519)
- 策(12040)
- 数学(11089)
- 财(11025)
- 数学方法(10862)
- 农业经济(10120)
- 及其(9912)
- 政策(9449)
- 发(9358)
- 村(9163)
- 农村(9155)
- 贸(9098)
- 贸易(9089)
- 方针(9000)
- 易(8879)
- 银(8841)
- 银行(8838)
- 行(8565)
- 机构
- 学院(159853)
- 大学(153194)
- 济(70291)
- 经济(68686)
- 管理(61383)
- 研究(56925)
- 理学(51448)
- 理学院(50962)
- 管理学(50206)
- 管理学院(49903)
- 中国(47575)
- 农(45760)
- 农业(34418)
- 财(33091)
- 京(32343)
- 科学(32104)
- 所(28966)
- 江(28958)
- 中心(28288)
- 业大(28101)
- 研究所(25441)
- 财经(23898)
- 州(21955)
- 省(21802)
- 范(21686)
- 师范(21557)
- 经(21493)
- 农业大学(20389)
- 北京(20206)
- 经济管理(19720)
- 基金
- 项目(96042)
- 研究(77171)
- 科学(75832)
- 基金(67830)
- 家(57259)
- 国家(56571)
- 社会(48520)
- 科学基金(48483)
- 社会科(45505)
- 社会科学(45496)
- 省(39322)
- 基金项目(35002)
- 编号(34773)
- 教育(34122)
- 划(31525)
- 成果(29213)
- 自然(28677)
- 自然科(27963)
- 自然科学(27957)
- 自然科学基金(27456)
- 资助(27428)
- 农(27087)
- 课题(23571)
- 发(22771)
- 部(21891)
- 重点(21092)
- 性(20917)
- 制(19710)
- 创(19648)
- 年(19543)
共检索到269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朝才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体制性矛盾长期累积的产物。但是,目前的“三农”问题已经和过去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说过去的“三农”问题主要是粮食产量、农业产业的问题,那么现在的“三农”问题已从单纯的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演变成一个以收入分配、公平待遇为核心的社会经济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关乎全局的问题。为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萌山
开展"三农"政策研究,要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三农"研究的思想源泉,是"三农"政策形成的重要过程。要着眼于现实重大问题,深入农业生产和农业治理第一线。采用典型调查、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观察法等方法,对真实事物、真实问题进行完整观察与系统思考。从点上突破,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进行分析。坚持深入基层、接地气、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基本原则,调查与研究相结合,创新理论与政策研究。
关键词:
“三农”政策 调查研究 调查方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卜祥来
党的十六大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放到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来认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来部署。现结合学习十六大报告,对“三农”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一、“三农”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三农”问题主要是一个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产业基础不牢,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社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汝熹 张国安 陈志洪
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障碍性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分析 ,认为在发展战略的高度必须真正地把农业提高到与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在认识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的同时 ,本文强调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持久性地提高农民收入 ,立足于农村发展 ,着眼于农业的现代化。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土地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文生
一、财政支出应注重总量的适度性对于财政支出而言,科学的做法,可以简单作这样的理解:既要保证预算周期内重点项目和重要方面的实现,又要注重财政支出总量的适度性。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财政支出本身的规模与结构问题,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角度分析,财政支出的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凌志
当前,我国以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大幅增加财政支农资金为标志的"以工补农"政策已开始全面展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已把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作为切实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成一 赵永乐
农民工就业状况正从农村和城市两方面得到改善。在农村,国家加强了新农村建设;在城市,各地加快了和谐就业的步伐。然而农民工就业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户籍制度的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就业的总量矛盾。因此,用经济手段扩大城乡就业容量是根本途径。引导城市非农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农村转移,实现"农村工业化",构造"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是解决农民工就业的不足,实现城乡和谐就业的较好途径。
关键词:
就业 农民工 经济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金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谢太峰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三农"问题的解决涉及很多方面,而资金问题则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尽管目前我国并不乏涉农金融机构,但这些金融机构在解决"三农"资金问题中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三农"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为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领会《决定》精神,结合当前"三农"中的实际情况,有七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认真思考:(1)关于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有关"三农"改革论述的初步认识;(2)关于当前"三农"工作中要防止的四个问题;(3)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4)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5)关于推进农村金融改革;(6)关于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问题;(7)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关键词:
“三农” 改革 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菁
"三农"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20世纪90年代起,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三农"资金呈来源渠道多、资金流转环节多、管理分散等特点,难以形成合力,削弱了资金的支农效率。本文论述了我国"三农"资金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三农"资金管理体制、整合"三农"资金、建立和完善"三农"资金全流程控制与监督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三农”资金 管理 现状 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灼锋
文章肯定了市场经济对农民解放思想、强化市场意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改进完善,农科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产业比较效益的牵动,对“三农”影响的负效应。论述了农村、农业、农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三农”与二、三产业、社会政局稳定的辩证关系,指出正确处理“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稳定发展农业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提出树立经济工作整体观念,克服片面性;把制订经济政策重点放在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上;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出发点,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业保障机制等科学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农业,农村,农民,市场经济,农民利益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拴正
本文从中部地区的实际出发,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应该从农民的增收与减负、稳定土地承包政策基础上适当促进土地流转,以及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三个方面入手,既要注意国家财政的政策扶持,也要注意相关措施的配套,如推进基层政府的改革,强化各种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等。
关键词:
三农 增收 减负 土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强 王雍君
一、“双紧”政策的积极意义应从更深层次和更广阔的意义上去理解,不能笼统地归结为“抑制物价上涨”。今年我国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这种同向搭配的政策组合一反多年来财政、货币政策通常互不配套、相互脱节的做法,成为我国宏观财政、货币政策相互协调配套的一个良好开端,其意义不容低估。但我们以为,双紧政策的积极意义不能简单地、笼统地概括为“抑制物价上涨”,而应从更深层次和更广阔的意义上去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