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7)
- 2023(12984)
- 2022(10951)
- 2021(10181)
- 2020(8310)
- 2019(19430)
- 2018(19447)
- 2017(37781)
- 2016(20915)
- 2015(23553)
- 2014(23869)
- 2013(23456)
- 2012(21455)
- 2011(19134)
- 2010(19138)
- 2009(17532)
- 2008(17042)
- 2007(14876)
- 2006(13318)
- 2005(11995)
- 学科
- 济(86335)
- 经济(86232)
- 管理(58478)
- 业(55138)
- 企(44365)
- 企业(44365)
- 方法(35334)
- 数学(30256)
- 数学方法(29856)
- 中国(25223)
- 农(24746)
- 地方(20792)
- 学(20227)
- 业经(19692)
- 财(19609)
- 农业(16706)
- 制(15222)
- 理论(14000)
- 贸(13666)
- 贸易(13659)
- 环境(13487)
- 和(13244)
- 易(13166)
- 技术(12380)
- 务(12124)
- 财务(12049)
- 财务管理(12022)
- 发(11883)
- 银(11869)
- 银行(11830)
- 机构
- 大学(297327)
- 学院(295409)
- 管理(117421)
- 济(113222)
- 经济(110411)
- 理学(101138)
- 研究(100935)
- 理学院(99926)
- 管理学(98084)
- 管理学院(97567)
- 中国(74533)
- 京(65605)
- 科学(64912)
- 所(51298)
- 财(50799)
- 农(49305)
- 研究所(46662)
- 中心(45613)
- 业大(45607)
- 江(43707)
- 北京(41666)
- 范(41464)
- 师范(41116)
- 财经(40875)
- 农业(38510)
- 经(37089)
- 院(36940)
- 州(36166)
- 师范大学(33370)
- 经济学(33092)
- 基金
- 项目(203905)
- 科学(159838)
- 研究(148834)
- 基金(146869)
- 家(128389)
- 国家(127319)
- 科学基金(109016)
- 社会(92510)
- 社会科(87452)
- 社会科学(87425)
- 省(79130)
- 基金项目(78919)
- 自然(71549)
- 自然科(69859)
- 自然科学(69845)
- 自然科学基金(68536)
- 划(67348)
- 教育(67343)
- 编号(61656)
- 资助(59400)
- 成果(50059)
- 重点(45414)
- 部(44011)
- 发(43820)
- 课题(42296)
- 创(41534)
- 创新(38737)
- 科研(38628)
- 国家社会(37446)
- 教育部(37370)
- 期刊
- 济(127816)
- 经济(127816)
- 研究(88648)
- 中国(57348)
- 学报(47479)
- 农(46051)
- 科学(44951)
- 管理(41991)
- 财(37072)
- 大学(35341)
- 教育(34143)
- 学学(32956)
- 农业(31752)
- 技术(24718)
- 融(24095)
- 金融(24095)
- 业经(21395)
- 财经(19221)
- 经济研究(18884)
- 问题(18857)
- 图书(17874)
- 经(16347)
- 业(15570)
- 资源(14873)
- 理论(14792)
- 科技(14525)
- 现代(14112)
- 技术经济(13752)
- 实践(13607)
- 践(13607)
共检索到434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朔 李世平
研究目的:基于关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现状,探讨解决途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关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应当引入"精明增长"理念,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规模,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建立区域土地利用沟通协调机制,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丽萍,张锐波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经济驱动力和地形结构特点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以杭州市区为研究区,利用近10年的土地利用系列统计资料、遥感解译数据和GIS系统支持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区位原理,经过数值计算,揭示出了杭州市区扩建过程中,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特有规律,重点讨论了耕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波动递减过程。并应用区位商数分析了未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结论表明:①居民工矿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最为明显;②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递减速率高于耕地面积的递减速率,但菜篮子用地面积却在增加;③萧山区是主要的菜篮子工程发展区,西部是旅游风景保护区,城区发展园林绿地,建设用地向沿江、余杭、下沙扩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银蓉 梅昀 汪如民 赵冬
如何处理好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论文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研究内容和实质等方面阐述两者应协调的原因,从两者的研究角度、出发点、编制的基数和依据等方面阐述了两者不协调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规划实施的影响,最后,提出应从人口预测基数的选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的统一、用地布局的宏微观协调、规划实施强调两者一致有效等方面寻求两者协调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 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英辉
文章拟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熵理论,在历年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详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河北省1990~2005年的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以揭示河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并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机理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剖析,为促进河北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及制定科学的区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楠
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究其根源,对症下药,提出了建立土地利用听证制度、完善土地立法、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开发土地资源的对策,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在城市化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保护 土地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慈
全面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能够有效应对由于承包地“三权”分置及土地确权机制实施之后引发的规模经营难题,进而推动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工作持续开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完善农地流转相关政策,提高农地流转信息透明化程度,能够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本文梳理农村土地流转环节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结合成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国辉 李湛
研究目的:研究各种基础设施在关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探讨关中小城市土地利用的前景。研究方法:计量检验。研究结论:充分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但是对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本文搜集关中小城市基础设施相关数据,通过计量检验发现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道路建设对关中小城市经济增长有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关中特殊的水资源约束下,自来水供给水平的提升却对经济增长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经济增长是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保证,本文的检验结果对于关中小城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巴罗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毛蒋兴 闫小培 李志刚 黄鹄
论文以深圳为案例,在评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数据、详查数据和政府部门资料等多种数据源,引入数字地形模型、格网、缓冲区和空间叠加等GIS分析技术以及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系统全面地开展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深圳土地利用变化结构及空间特征,定量阐释了深圳各类型土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归纳出了各类型土地利用变化与影响因子的函数关系,揭示了自然和人文影响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大小和方向,丰富和拓展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弘 陈田 谢婷
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牵涉的各种土地利用问题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城市和乡村交汇的地带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区域,半城市化地区正是处于这样的区域当中。因此,基于土地利用视角来探讨我国未来的半城市化地区空间整合和有序发展成为该区域发展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从半城市地区的非农土地利用演变模式、非农土地利用特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回顾总结了以往国内外学者对半城市化地区非农土地利用的研究,最后阐述了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和今后研究展望。
关键词:
半城市化地区 非农土地利用 整合 进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慧梅 郝永利 任志远
【目的】掌握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实际状况,提高土地资源科学管理、高效持续利用能力。【方法】基于RS和GIS技术,采用空间转移矩阵、修正动态度及开发程度等模型分析关中地区1990—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结果】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而复杂,耕、林、草之间的双向流转空间上并存,1990—2000年相对剧烈,2000—2007年较为有序稳定,整体向着改善生态的方向发展;17年建设占用耕地共18.33万hm2且以水浇地为主,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关中盆地区、时间上主要在后一阶段。修正的单一和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可定量表达不同时间段土地利用变化差异、对比区域间土地利用类型变更速度差异;后者结合变化幅度还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海涛 娄成武 崔伟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辽宁省为样本,选取2000和2009年辽宁省14个地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和相关指标,对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进行了系统测评。结果表明,在辽宁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现状不理想,尤其是工业用地结构效率低于农业用地结构效率。在分析影响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设计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城市化 效率 DEA 辽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菁 谢晓玲
利用2003—2007年海西的遥感和统计资料,根据海西的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选取12个影响海西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构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因子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海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在影响指标体系的相关性分析中,所选取的指标基本上都与海西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及城市化水平等因子。②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进出口总额、非农业人口比重、总人口等因素成为了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更的重要影响因素。③人口、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在未来海西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调整好城市发展中的各因素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宇 刘彦随
文章以沿海城市——无锡为例,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不同阶段上,驱动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阶段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土地转换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就案例区域而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前期,需求和产业成长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投资、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需求、产业成长、城市化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农村工业化、经济国际化、比较利益和投资。需求和产业成长一直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影响耕地转换主要的、一般的因素。而城市化则是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中期影响耕地转换的主要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劲松 马耀光 魏晓妹
根据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水资源及环境状况,结合世界和国内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对关中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城市洪涝及城市缺水问题日趋严重、区内城市水资源不足且可挖潜力有限、城市水体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严重并引发不必要的地质灾害等水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大力建设蓄水水库、加强城市节水工作、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环境保护工作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陕西关中地区 城市化进程 水环境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天山 郑寒
应用RS、GIS技术和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的方法以1990年、2000年、2009年、2014年大理环洱海区域的遥感数据为基础,采用监督分类法制作了4期土地利用分类图,并计算了8种景观格局指数,对24年间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区域内各用地类型间相互转化频繁,景观中斑块数量变少,平均面积增大,趋于规则几何形,建筑及交通用地更加聚集,使总体区域成为一个更加紧实的整体,并逐渐从周边自然环境中独立出来。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得到增强,景观内部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价值下降,这是导致当地人地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洱海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