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7)
- 2023(13379)
- 2022(11774)
- 2021(11153)
- 2020(9011)
- 2019(20957)
- 2018(20786)
- 2017(39942)
- 2016(21550)
- 2015(24287)
- 2014(24266)
- 2013(23847)
- 2012(22112)
- 2011(19879)
- 2010(19803)
- 2009(18133)
- 2008(17395)
- 2007(15166)
- 2006(13507)
- 2005(11227)
- 学科
- 济(87336)
- 经济(87230)
- 业(57135)
- 管理(54887)
- 企(42921)
- 企业(42921)
- 方法(37809)
- 农(34376)
- 数学(32062)
- 数学方法(31698)
- 农业(23010)
- 中国(22950)
- 地方(22280)
- 业经(21423)
- 财(19578)
- 学(19051)
- 制(14726)
- 贸(14256)
- 贸易(14246)
- 理论(14180)
- 易(13743)
- 环境(13446)
- 和(13376)
- 发(12434)
- 技术(12221)
- 融(11801)
- 金融(11796)
- 教育(11634)
- 银(11550)
- 银行(11513)
- 机构
- 大学(303813)
- 学院(303515)
- 管理(121254)
- 济(115595)
- 经济(112831)
- 理学(105561)
- 理学院(104246)
- 管理学(102448)
- 研究(102096)
- 管理学院(101890)
- 中国(73967)
- 京(65355)
- 科学(65249)
- 农(52633)
- 财(51007)
- 所(50337)
- 中心(46965)
- 业大(46815)
- 研究所(46212)
- 范(44531)
- 师范(44163)
- 江(43832)
- 财经(41314)
- 北京(41218)
- 农业(39987)
- 经(37485)
- 院(37156)
- 州(36215)
- 师范大学(35978)
- 经济学(33560)
- 基金
- 项目(214211)
- 科学(168070)
- 研究(158315)
- 基金(154422)
- 家(134835)
- 国家(133403)
- 科学基金(114106)
- 社会(99316)
- 社会科(93705)
- 社会科学(93679)
- 基金项目(83946)
- 省(83876)
- 自然(73718)
- 自然科(71924)
- 自然科学(71910)
- 教育(71108)
- 自然科学基金(70593)
- 划(70336)
- 编号(65878)
- 资助(62098)
- 成果(52954)
- 重点(47206)
- 发(46588)
- 部(46502)
- 课题(44471)
- 创(43923)
- 创新(40807)
- 科研(40546)
- 国家社会(40284)
- 教育部(39654)
- 期刊
- 济(131242)
- 经济(131242)
- 研究(86747)
- 中国(55347)
- 农(52453)
- 学报(48385)
- 科学(46377)
- 管理(40458)
- 大学(36790)
- 财(35921)
- 农业(35751)
- 学学(34444)
- 教育(33958)
- 业经(24342)
- 技术(24256)
- 融(23194)
- 金融(23194)
- 经济研究(18552)
- 财经(18414)
- 问题(17814)
- 图书(17800)
- 业(16329)
- 经(15647)
- 资源(15539)
- 版(15500)
- 科技(15246)
- 理论(14225)
- 现代(13485)
- 技术经济(13336)
- 实践(13266)
共检索到435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聪 王军
一些传统村落依靠自身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特点。论文运用村落空间纵横向、行为与环境关系比较方法,对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聚落空间及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聚落空间进行比较研究。在分析两村发展历程及村落空间的基础上,归纳了两者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乡村旅游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根据两村各自特点,总结出“物化传承”类型传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精神传承”类型传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乡村旅游 空间形态 比较研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勇 李娜
本文以陕西咸阳袁家村为研究对象,根据Alexa世界旅游媒体排名选取携程旅行、马蜂窝及途牛旅游上343篇网络游记作为资料文本。采用ROST CM6文本挖掘和SPSS统计分析,研究了TGC(旅游者产生内容)中高频特征词的频率、语义网络关系和长尾分布特征;结合扎根理论重点对游客负面情感类游记进行了编码,探究了袁家村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综合对TGC挖掘与分析,总结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点。结果发现,袁家村高频特征词呈长尾分布;其感知形象以积极感知为主,中性感知和消极感知占比并不少;袁家村关中体验地有着"核心-边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 杨思洁
长期以来,国家自上而下的社区规划变迁,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组织载体和制度保障,但农民的主体性和社区的自主性依然没有被充分激发起来。文献研究发现,对社区内涵和定位认识的不同理解会产生农村社区建设是基于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还是国家行政权力向基层社会延伸两种演进脉络。以关中袁家村为例,从为何营造、营造什么、怎样营造三个层面切入,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改善民生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产、文、人、地、景"的乡村社区营造,国家规划变迁和社区自主实践相结合。指出乡村社区营造何以成功的启示是"三位一体"现代社区内涵的正确理解及其功能的准确定位,其引发的本土实践体现了国家主导和社会参与的互构效应。
关键词:
乡村社区营造 现代社区内涵 本土实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傅钰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推上战略高度,陕西省袁家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其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通过实地调查,文章分析了陕西省袁家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斌 郭冰玉 岳士俊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精度遥感图像,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Arc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庄用地功能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旅游干预对村庄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22年袁家村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由村民生活生产主导转变为旅游发展所需,致使村庄空间结构由村民居住空间为中心的单核心放射状转向旅游空间为主的多核心密集型;(2)乡村旅游促使空间关系网络趋向复杂化,同时在土地功能细碎化过程中村庄交通空间的稳定性和空间结构主导性凸显;(3)袁家村空间格局演变受市场需求和政府调控等多方面因素推动,村民的积极响应和空间功能的理性更新是其中关键作用力。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静 李树民
农家乐和当地居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农家乐经营者同时具有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其旅游影响感知对于乡村旅游开发及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以袁家村为案例地,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获取数据,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乡村旅游地农家乐经营者的旅游影响感知。结果显示:1.通过因子分析可将旅游影响感知分为社会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和管理影响感知;2.经营者身份对经济影响感知具有显著差异,即本地居民餐饮经营状况略好于外来经营者,后者的住宿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前者;3.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社会、经济、管理影响感知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三个变量对社会影响感知的作用均不明显;4.经营时间长的经营者相对于经营时间短的经营者拥有更高的正面经济影响和管理影响感知,本地居民经营者相对于外来经营者经济影响感知和管理影响感知更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卫华 赵振斌 李艳花
本文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运用EXCEL、SPSS等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了居民对当地旅游开发的感知态度及差异,探讨了有关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并运用旅游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分析了党家村旅游开发的现状,认为目前党家村的旅游开发处于良好的状态,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和旅游者持欢迎态度,处于融洽阶段。
关键词:
古村落 居民 旅游影响 感知 差异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占锋 田晨曦
“村落终结”一度被抽象为城镇化进程的代名词,是城市挤压村落空间引致的结果。然而,部分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却呈现主动求变、“自我终结”的反向演化态势,凭借自身优势和内生性发展动力重新掌握空间拓展的话语权。陕西省袁家村就是通过此种转型路径对传统地域空间进行规划,实现“自我终结与再造”的典型。对此,本文通过提炼融“空间开放-自主规划-组织理性-利益联结-内外联动”于一体的“自我终结与再造”框架,对典型案例展开分析,试图寻找其实现由终结到再造的机制。研究发现:空间开放是实现“自我终结与再造”的前提,此类村庄通过开放空间边界打造“内外联动”的共生发展格局;自主规划是实现“自我终结与再造”的建设力量,此类村庄掌握了产业发展与空间转型的自主权;组织理性是实现“自我终结与再造”的特色保障,村“两委”切实维护着发展与和谐共存的正义空间;利益联结是实现“自我终结与再造”的核心驱动力,多元主体在休戚相关中构建“共生共担共享”的命运共同体。上述发现为新时代探索就地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村落终结 社区再造 乡村空间转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伟 王永香 任思琪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型村庄越来越多,但其如何才能自治有效尚未得到充分讨论。构建了制度赋能-社会资本激活-自治有效的递进式分析框架,并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对所构建的框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旅游型村庄自治有效的实现离不开制度对社会资本的激活,被激活的社会资本能提高村民自治主体的积极性、自治过程的效率以及自治结果的效能:党建引领、协商决策和监督保障的政治制度能加强村庄内部主体间的信任;有序竞争、科学分配和共享互助的市场体系能打造村庄利益共同体,从而赋能规范;强化个体培训、培育社会组织和实施村规民约的社会治理机制极大地推动了村庄人际网络的建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会 赵和生 刘峰
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以南京市固城镇蒋山何家-吴家村为例,科学理性地解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探寻村民活动与空间形态的关系,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系统保护和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 保护与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婷婷 保继刚
大众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市场乱象导致诸多旅游目的地面临治理困境,如何实现目的地有效治理成为各旅游地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利用实证归纳的案例研究方法,还原其在乡村旅游发展阶段旅游市场秩序的形成过程,并据此分析其形成规范商业经营环境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袁家村旅游市场秩序的形成经历了市场培育驱动、同质竞争驱动和品牌输出驱动3个阶段,诚信规范的消费环境在不同阶段中发挥差异化作用。(2)核心吸引物非垄断性的市场供给特征,构成相对完全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调节机制得以有效激活,游客分流危机促使目的地规范市场秩序。(3)本地村民高度参与旅游经营使个人生计与目的地旅游发展直接相关,激发了其参与旅游治理实践的主动性,村集体与本地村民共同治理为促成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了保障。该研究将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特质纳入旅游治理议题之下,丰富了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并为大众旅游背景下市场秩序的促成提供了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虹 王彩彩
包容性发展强调经济持续、机会均等、公平参与、成果共享,以此为视角对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机制进行探究,有助于实现人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包容性乡村旅游扶贫愈发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脱贫致富方式,本文以袁家村为例,全面把握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动态过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构建包容性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机制。结果表明:(1)包容性发展由经济包容、制度包容、环境包容和文化包容四个维度构成。(2)在脱贫致富的不同阶段,包容性发展呈现动态的演变过程,由初期、成长期经济发展和机会参与的经济包容性,丰富为快速发展期、稳定增长期公平分配的经济包容性;由成长期制度管理、权利行使的制度包容性,丰富为快速发展期、稳定增长期权力约束的制度包容性;由快速发展期自然环境保护的环境包容性,丰富为稳定增长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维护的环境包容性;在稳定增长期表现为重视思想教育和知识学习的文化包容性。(3)乡村旅游脱贫致富形成了政府引导下的村民自治共享的包容性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机制,具体包括领导执行机制、公平参与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和引导服务机制。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乡村旅游 脱贫致富 袁家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帆 孙新
文章在宁夏泾源县回族冶家村和青海互助县土族小庄村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同之处,并探讨差异形成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在发展阶段、开发模式、居民的参与态度、参与形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业起步方式不同、发展历程不同、社区居民自我发展能力不同和政府扮演的角色不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军
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综合影响体现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如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有利影响,规避不利影响,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效应,从而加快乡村社区全面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于家村乡村旅游开发为例,通过对于家村居民乡村旅游意向调查分析,结合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综合影响,探讨如何正确处理乡村旅游开发与旅游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社区 综合影响 调控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中华 董格 王永帅
地方性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另外一个地方的根本所在,而传统乡村聚落景观作为地方性的重要载体,研究其保护与传承策略具有重要价值。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研究对象,应用人类学领域中"地方性知识"为理论指导,解构和分析党家村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特征,并以图谱的形式予以可视化呈现。运用德尔菲、层次分析法等构建价值评价模型,对党家村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进行价值评析,从保护与发展两个维度提出相关景观规划策略。以期完善地方性知识理论研究体系,丰富传统聚落景观的研究视角,同时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传承提供有效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