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7)
2023(9677)
2022(8254)
2021(7335)
2020(6338)
2019(14383)
2018(13817)
2017(26670)
2016(14545)
2015(16431)
2014(16674)
2013(16755)
2012(16074)
2011(14951)
2010(15142)
2009(14260)
2008(13907)
2007(12848)
2006(11375)
2005(10380)
作者
(45194)
(38187)
(38170)
(36610)
(24155)
(18434)
(17541)
(14940)
(14206)
(13365)
(13228)
(12775)
(12275)
(12135)
(12016)
(11848)
(11411)
(11236)
(11017)
(10912)
(9558)
(9480)
(9185)
(8840)
(8681)
(8676)
(8290)
(8173)
(7741)
(7592)
学科
(87885)
经济(87830)
管理(37403)
(33360)
方法(32536)
数学(29013)
数学方法(28806)
(24801)
企业(24801)
地方(23461)
中国(19195)
(18978)
(17515)
业经(14939)
地方经济(14939)
(14860)
农业(13104)
环境(12260)
(12057)
贸易(12052)
(11766)
(11513)
(10986)
(10424)
金融(10421)
(9679)
银行(9658)
(9361)
(9270)
经济学(9121)
机构
大学(225369)
学院(224644)
(104095)
经济(101979)
研究(83210)
管理(81615)
理学(69953)
理学院(68963)
管理学(67766)
管理学院(67326)
中国(61570)
科学(51459)
(47598)
(43830)
(43478)
研究所(39562)
(38888)
中心(37508)
财经(35239)
(34966)
经济学(33847)
业大(32691)
(31715)
(30878)
师范(30630)
农业(30588)
经济学院(30372)
北京(29976)
(29454)
(27041)
基金
项目(146453)
科学(115632)
基金(107031)
研究(104749)
(93773)
国家(93081)
科学基金(78872)
社会(68673)
社会科(65166)
社会科学(65146)
基金项目(57165)
(56940)
自然(49908)
自然科(48693)
自然科学(48678)
(48182)
自然科学基金(47791)
教育(46843)
资助(43138)
编号(41152)
(33865)
重点(33767)
成果(33293)
(32442)
(29383)
国家社会(29080)
课题(29010)
科研(28044)
创新(27731)
发展(27527)
期刊
(120559)
经济(120559)
研究(69291)
中国(40783)
学报(34873)
(34495)
(33169)
科学(32944)
管理(27749)
大学(25465)
学学(24277)
农业(23010)
经济研究(20052)
(19361)
金融(19361)
技术(19010)
财经(18037)
教育(17145)
业经(17041)
问题(16092)
统计(15945)
(15684)
技术经济(13370)
(13257)
决策(12385)
(12330)
资源(12316)
(12253)
世界(10878)
商业(10868)
共检索到339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晓兵  王美昌  
基于2001—2008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相关数据,首先使用人均GDP标准差系数和变异系数考察其县域经济增长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和估算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最后,以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指标进行了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8年县域经济增长差异快速拉大;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非均衡空间分布状态,二元结构、空间集聚性与异质性、中心—外围模式特征明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白永平  陈博文  吴常艳  
通达性是人文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交通运输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应用需求的持续加大和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达性测度方法和度量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交通路网为例,本文试图将城市、交通和区域结合起来全面阐述区域通达性。采用空间句法模型、可达性相关指标和等时圈通过特征点算法,多视角综合测度经济区路网通达性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路网体系较为完善,路网线段集聚明显;线段式空间伸展格局呈"点—轴"状发散,轴线式空间伸展格局呈"干—枝"状发散,初步形成核心圈、中间圈、外围圈三大等级圈层以及"米"字型路网骨架,区域交通运输与城镇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强的共轭协同发展关系。②城镇区域可达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中心性和周边路网发达程度,区域路网单中心极化现象比较明显,西安市对整个区域路网的控制作用过于突出。③区域通达度空间分布各异,核心板块连续性较好,外围板块破碎化明显。关中、天水两大梯度板块差异较大,天水与关中通达度中高值区出现断裂。鉴于区域中心偏于西安以西的现实,适度培育杨陵或宝鸡为区域路网的副中心城市;加快关中—天水高等级快速交通建设,推进关中—天水区域一体化进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高瑞  
借助G IS技术,通过空间关联模型,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和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关联性较弱,城镇人口呈高集簇分布。其中关中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差异,同时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针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发展趋势及空间关联性,提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可行性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东阳  赵永  王小敏  苗睿  田光辉  
运用EOF分析方法将中原经济区2004—2013年人均GDP数据分解为空间函数和时间函数,用前2个主要空间特征向量描述县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通过对应的时间权重系数,反映空间差异的时间变化,揭示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格局呈现以京广线为分界线,西部发达、东部落后的特征。研究时间内这种空间格局趋于明显,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差异有所扩大。(2)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都有明显的集聚特征。(3)西北部经济发达的县(市)经济发展活跃,而东南部大部分县(市)增长较为平稳。部分县(市)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局部经济差异格局发生转变。(4)EOF方法在分析经济发展格局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家强  董琳瑛  汪景宽  李双异  
以辽宁省4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8年各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及发展速度3项指标值的定量计算,应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研究表明:辽宁省县域经济的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和发展速度三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县域经济差异空间聚集显著;Moran散点图显示多数县域位于第一、三象限内,LL型较多,非典型县域数量较少,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实力和平均水平两个分析指标的局部自相关性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南部—中部—北部"逐级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发展速度呈现出两个热点区,分别为西部和中北部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鑫星  宫少颖  吴永兴  
以浙江省58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多指标因子分析、频率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县域经济进行总体评价,并进行空间差异的分析和解释。浙江县域经济实力得分的频数分布呈正偏态,说明得分较低的县(市)占据多数,岱山的经济实力名列第一位。将全省县域划分为8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单元,其中欠发达型县域最多,约占48%;从大区域的分布来看,浙东北的县域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以稳定的和上升的发达型为主,金丽衢地区则以上升的欠发达型为主,温台沿海稳定的欠发达型占多数;各县域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全省经济格局从西南向东北呈现"3+1"的空间格局;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涂玮  吴丽敏  
以安徽省各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克里格空间插值、空间变异函数等方法,结合ArcGIS9.3及GeoDA软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经济自2002年开始出现微弱的空间集聚态势,人均GDP自西向东有逐渐增加,从北向南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HH区主要位于皖江城市带中个别县域,LL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LH区与HL区大部分交错分布在中部地区。皖江城市带地区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西北地区逐渐沦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洼地"。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北地区,热点地区分布在皖中及中部偏东地区。空间变异分析发现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区域中心地区影响力度逐渐增大。总体上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增大,区域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发展政策、中心城市发展状况是引起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妙妙  曹小曙  
选取城市规模、经济、社会、设施水平4类26个指标测算城市综合质量修正交通通达性和引力模型,测度1980—2014年关中—天水经济区与全国329个城市通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及隶属度,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公路、铁路站点、航空机场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逐年递增,基于航空机场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变化率最大,其次是铁路站点和公路;2基于公路、铁路站点、航空机场的城市经济联系热点区域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冷点区域集中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主要联系城市具有地域临近性和城市综合质量高双重特征,基于铁路站点和航空机场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优于公路;3基于公路、铁路站点、航空机场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分别呈现倾斜"十"字型向"K"型或倾斜小"T"型转变、倾斜大"米"字型向小"米"字型转变;4以西安为中心的经济联系范围逐渐扩大,西安与全国329个城市联系紧密且具有稳定性,其它7个城市外向联系微弱,整体空间经济联系轴线未形成。研究认为,应塑造大西安的核心地位,以宝鸡、渭南等城市依托交通干线培育"米"字型经济联系轴,形成内外圈层相互促进的整体经济联系网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旭  金凤君  刘鹤  
基于成渝经济区2000年、2007年的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区近8年的经济发展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有所减小,但仍比较明显;县域经济总体呈"凹"型格局,城镇沿长江干支流、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轴线布局的特征明显;成都和重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但两个城市呈离心发展,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经济区中部存在较大的经济低谷;县域经济实力的空间变化呈圈层结构,遵循空间距离衰减规律;2000—2007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集聚的空间范围扩大,由犬牙交错的斑块状分布向连片的面状分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磊  李景保  袁华斌  朱辉  田小琴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学和ESDA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10年长江中游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经济区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呈"M"型变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差异是经济区差异的主要贡献者;GlobalMoran’s I指数为正,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波动式减弱。②高水平县域有所增加,主要集中于省会城市下辖县域、地市市区或县级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明显;县域经济呈现出两级"中心—边缘"的空间结构。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经济基础因子对经济差异影响最大,行政因子、工业化因子分居二、三位,市场因子影响最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栋材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建设的经济区之一,由陕西省的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杨凌五市一区和甘肃省的天水市共同组成。经过两省长期的互补互动,各城市之间相互吸引辐射,空间地域毗邻相连,多种基础设施相通对接,从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带和经济区。从空间结构理论的角度审视,关中-天水经济区还存在核心不强,区内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地区之间产业趋同、关联度弱等明显制约经济区健康发展的因素,因此,需要通过西安、咸阳两地一体化,建立区域副中心和实施大城市发展战略,城市间实施产业的有序转移和扩散等措施,使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空间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以产生特有的结构效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的空间聚集效应明显,总体上是一个中心-外围圈层结构状态。县域单位的经济增长只能溢出到4个最近邻接县域单位,市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县域的溢出效应仅限于地级市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婷  李晶  王彦泽  曾莉  
【目的】量化区域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以下简称"固碳服务")的供需平衡状况,模拟固碳服务的空间流动,揭示区域固碳服务功能转变的空间规律,并据此给出区域固碳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为引导区域的低碳发展提供直观的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模型模拟人口空间密度,进而估算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需求量;使用CASA模型计算研究区生物碳库的固碳服务供给量,在此基础上结合遥感碳循环过程模型估算土壤碳库的固碳服务供给量;使用流动比率量化区域固碳服务的供需平衡状况,以空间可视化的方式梳理固碳服务从供给区到受益区的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春燕  薛鹏  刘邵权  
经济发展可决定一个地区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格局,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以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为评价单元,建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值,将其划分为最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最低5个等级,进而运用多元变量回归分析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趋势为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地形、区位及交通3者是造成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远离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坡度大的山区,交通通达性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因而,要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建军  
区域创新网络是解决当前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助推关中-天水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组织工具",积极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创新网络,应扬长(优势因子)避短(劣势因子),通过选择区域创新网络的重点"区位"、培育并完善区域创新网络主体功能、优化区域创新网络环境、选择区域创新网络运行模式以及强化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构建中的主导作用等途径和措施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和发展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实践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