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9)
2023(5038)
2022(3966)
2021(3772)
2020(2792)
2019(6137)
2018(6195)
2017(10259)
2016(5866)
2015(6264)
2014(6177)
2013(5996)
2012(5656)
2011(5116)
2010(5386)
2009(4951)
2008(4869)
2007(4428)
2006(4032)
2005(3384)
作者
(15857)
(13192)
(12963)
(12477)
(8301)
(6236)
(5860)
(5058)
(4979)
(4914)
(4529)
(4410)
(4405)
(4147)
(4135)
(4133)
(3873)
(3793)
(3696)
(3690)
(3295)
(3203)
(3176)
(3122)
(3023)
(3023)
(2970)
(2960)
(2653)
(2642)
学科
(18593)
经济(18575)
管理(15106)
(8607)
环境(8110)
中国(7579)
(7284)
(6635)
企业(6635)
地方(6402)
(5885)
理论(5831)
业经(5581)
教育(5525)
生态(5390)
(4968)
教学(4754)
(4749)
农业(4740)
(4376)
资源(4234)
(3770)
(3747)
金融(3747)
(3643)
发展(3447)
(3430)
方法(3295)
建设(3201)
(3192)
机构
学院(72242)
大学(70944)
研究(29866)
(24439)
经济(23608)
管理(23309)
中国(22599)
理学(18609)
理学院(18276)
科学(18145)
管理学(17857)
管理学院(17706)
(17066)
(14612)
中心(13892)
(13574)
(13087)
研究所(13082)
师范(12976)
(12259)
(11780)
(11686)
北京(11495)
(10711)
技术(10695)
师范大学(10429)
业大(9868)
(9677)
教育(9652)
职业(9632)
基金
项目(47199)
研究(39360)
科学(35989)
基金(30385)
(26826)
国家(26524)
社会(22576)
科学基金(21746)
社会科(21112)
社会科学(21107)
(19321)
教育(19143)
编号(17517)
(16373)
基金项目(15575)
成果(14976)
课题(13610)
自然(12313)
(11858)
自然科(11829)
自然科学(11827)
重点(11717)
自然科学基金(11602)
(11123)
资助(11003)
(9966)
(9872)
规划(9810)
项目编号(9755)
(9574)
期刊
(35880)
经济(35880)
中国(24575)
研究(24062)
教育(19809)
(11141)
学报(10397)
管理(10145)
科学(9613)
(9107)
技术(8753)
大学(8174)
农业(7933)
图书(7460)
职业(6926)
(6912)
金融(6912)
学学(6884)
书馆(5789)
图书馆(5789)
业经(5743)
资源(5204)
(4902)
论坛(4902)
(4807)
技术教育(4710)
职业技术(4710)
职业技术教育(4710)
经济研究(4420)
问题(3997)
共检索到128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紫薇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倡导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为应对全球生态问题、促进世界生态治理所提出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这一国际倡议的引领下,我国不仅与世界共享“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球生命共同体”等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还通过构建绿色“一带一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动实践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在继续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亟需构建出一套更加成熟完备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紫薇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倡导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为应对全球生态问题、促进世界生态治理所提出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这一国际倡议的引领下,我国不仅与世界共享“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球生命共同体”等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还通过构建绿色“一带一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动实践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在继续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亟需构建出一套更加成熟完备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生态文明国际话语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宏春  
生态文明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文章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理论基础与理论演化,回顾了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及其演变过程,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抽象和实践探索,从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从制定并实施最严格的制度、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部门集成和协调、创建生态社会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若干保障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宏春  
生态文明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文章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理论基础与理论演化,回顾了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及其演变过程,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抽象和实践探索,从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从制定并实施最严格的制度、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部门集成和协调、创建生态社会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若干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藏鸿雁  徐辉富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袖珍"移民国家,通过建立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构建全方位的培训系统、推行优厚的人才招揽政策、举办内容丰富的讲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等举措建成了具备公民学习意识普遍增强、学习行为持续不断、学习内容全面多样、学习方法科学有效等特征的学习型城市,这对于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士果  
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耦合点在于:循环经济是城市社会在生态文化支撑下,转模仿自然生态,自觉自我组织、自我调整以与城市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一种技术范式。文章提出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可资借鉴的循环规划及其制度支撑的实践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翟紫含  陈妍  
近年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的角度,探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NbS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利用NbS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助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新启  
新时代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课程与课堂是关键支撑点,充分认识高职课程的特征,把握高职课程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建设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同时关注课堂,让高职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含金量高起来。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课程建设,遵循高职课程的特征规律,从"体现三个特征、遵循三个规律、达成三个目标、实施三化评价、推进三个建设"五个维度体现"金课"课程理念,使高职院校的课程有魅力,课堂有活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翁铁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担负着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既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力量,又是高校党委培养高素质业务骨干和党政管理干部的后备力量。显然,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具有“双重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业翠  郑新奇  
核心提示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土地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在当前土地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的背景下,节约集约用地是提高资源承载力的重要途径,重新审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的内涵和工作重点很有必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汉城  聂风华  
通过对清华大学全国中学生文化艺术冬令营实践的分析,论述了清华大学重视艺术教育的传统以及在培养全面素质人才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总结了文化艺术冬令营15年以来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大、中、小学艺术教育所产生的重大推动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菡晗  
工业产品设计师是处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工业产品中介者,一种产品的环境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设计阶段,如果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忽略了环境问题,所设计的产品一经生产,在其制造、运输、销售、使用以及废弃的某个或多个环节造成环境破坏,其影响是相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珠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生态文明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必须以维护人类经济利益为前提。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离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人类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必须实行人的生态化转向。具体我们可以从硬约束和软约束两方面着手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克斌  
生态文明本质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涉及到人类的观念、制度、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负有特殊使命。高校应制定清晰准确的生态化发展战略,从管理、教学、科研等高校的基础任务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展开。高校在实现自身生态化的前提下,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