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5)
- 2023(9757)
- 2022(8074)
- 2021(7497)
- 2020(6007)
- 2019(13640)
- 2018(13267)
- 2017(24984)
- 2016(13179)
- 2015(15063)
- 2014(14882)
- 2013(14908)
- 2012(13948)
- 2011(12987)
- 2010(13019)
- 2009(12540)
- 2008(12322)
- 2007(11155)
- 2006(10084)
- 2005(8998)
- 学科
- 济(60628)
- 经济(60453)
- 业(39722)
- 管理(39461)
- 企(29404)
- 企业(29404)
- 农(28316)
- 方法(23561)
- 中国(21214)
- 数学(19480)
- 数学方法(19379)
- 农业(18541)
- 业经(17988)
- 制(17633)
- 财(17519)
- 贸(12371)
- 贸易(12363)
- 易(12201)
- 体(11703)
- 银(11060)
- 银行(11055)
- 行(10699)
- 发(10310)
- 融(10230)
- 金融(10227)
- 地方(9703)
- 体制(9474)
- 学(9235)
- 和(9209)
- 环境(9154)
- 机构
- 大学(198651)
- 学院(196783)
- 济(93412)
- 经济(91755)
- 管理(74160)
- 研究(71644)
- 理学(63381)
- 理学院(62706)
- 管理学(62001)
- 管理学院(61619)
- 中国(56960)
- 财(44878)
- 京(41569)
- 科学(37327)
- 财经(34836)
- 所(34369)
- 农(32333)
- 中心(32329)
- 经(31821)
- 经济学(30875)
- 研究所(30640)
- 江(28657)
- 经济学院(27655)
- 北京(26588)
- 财经大学(25784)
- 范(25363)
- 师范(25212)
- 院(25016)
- 业大(25008)
- 农业(23871)
- 基金
- 项目(127326)
- 科学(103103)
- 研究(98172)
- 基金(96897)
- 家(83073)
- 国家(82346)
- 科学基金(71011)
- 社会(69705)
- 社会科(65059)
- 社会科学(65045)
- 基金项目(50270)
- 省(45730)
- 教育(44073)
- 自然(40942)
- 自然科(40014)
- 自然科学(40004)
- 自然科学基金(39350)
- 划(39001)
- 资助(38654)
- 编号(38219)
- 成果(32857)
- 部(31223)
- 制(30951)
- 国家社会(30285)
- 重点(28505)
- 教育部(27694)
- 发(27644)
- 中国(27044)
- 课题(26590)
- 人文(26453)
共检索到308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春梅 雷定鹏
"中国梦"在乡村社会的有效传播是培育地方性共识和提升农民群体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环节。传播的制度共识、社会共识、价值共识构成了"中国梦"在乡村社会传播的共识基础。传播语境的嬗变、传播网络的肢解、农民的私利主导制约着"中国梦"在乡村社会的有效传播。因此,应遵循"中国梦"在乡村社会传播的基本原则,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改善干群关系,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优化传播渠道与路径,以重塑乡村社会的精神信仰、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促进共同理想在乡村社会的内生生长。
关键词:
“中国梦” 传播 共识基础 制约力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严茂超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 ,正确分析制约中国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体的关键制约因子 ,对于制定正确的知识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情况的分析 ,文中认为 ,中国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的主要制约因子是管理体制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发育不全、人才成长缓慢、风险投资机制缺乏。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必须加快发展与改革的步伐 ,消除制约因子 ,只有这样 ,才能在世界知识经济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制约因子 政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费爱华
乡村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传播主要有"招呼"、"聊天"、"闲话"和"骂街"四种类型。日常人际传播是乡村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形成和运行的纽带,是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方式,也是村民形成社区心理认同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社会关联功能。日常人际传播明确了传播者在村庄里的地位和角色,有助于乡村社会规范的形成和乡村社区秩序的维护,发挥了一定的舆论监督作用,具有一定的秩序建构功能。另外,面对"拥挤"的乡村社会,日常传播也有利于妒忌和怨恨等不良情绪排泄,化解乡村纠纷,发挥安全阀功能。
关键词:
乡村社会 人际传播 社会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景再方 杨肖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乡村旅居产业发展迅速。但中国目前发展乡村旅居产业仍然受到地区发展不均衡,消费水平消费习惯难以短期内转变,城市居民没有足够的休闲时间以及乡村建设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中国乡村旅居产业应采取差别化发展战略,实行分层渐进式消费模式,并重点建设特色旅居项目,同时,政府及相关管理部分要在政策上对特色优势旅居项目给予扶持优惠,规范监督管理。
关键词:
乡村旅居 制约因素 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旷宗仁 谭英 左停
本文在分析中国乡村传播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将传播学中体现在中国乡村传播活动中的经典模式进行梳理归纳,提出一个较为理想的中国乡村传播模式,即以农民为传播主体、与各种外部信息传播组织互动、多种信息传播媒介相结合、为解决农民问题、满足农民所需、促进乡村发展的乡村传播模式。
关键词:
乡村社区 传播模式 农民参与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俊锋 罗梦兰 罗贤春
为促进国家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村,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信息链为研究视角,探讨基于信息链层次的单元式效能提升和基于信息链整体的立体式效能提升内容与过程。单元式提升强调事实层的“通达沟通”,数据层的“有效判定”,信息层的“认知输出”,知识层的“习得转换”,智慧层的“场域建构”。立体式提升有“多向度结构”,“精准性内容”和“组合化策略”等维度。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俊锋 罗梦兰 罗贤春
为促进国家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村,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信息链为研究视角,探讨基于信息链层次的单元式效能提升和基于信息链整体的立体式效能提升内容与过程。单元式提升强调事实层的“通达沟通”,数据层的“有效判定”,信息层的“认知输出”,知识层的“习得转换”,智慧层的“场域建构”。立体式提升有“多向度结构”,“精准性内容”和“组合化策略”等维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科鹏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乡村内涵的深度挖掘,可以吸引城市的人才、资金和信息等向农村流动,最终实现城乡的等值化。但是,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性工程,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路径,以求为全域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制约因素 提升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建飞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乡村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农民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应然之举。当前,我国在乡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却面临着多元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竞相涌现,基层干部理论匮乏与行为失范,农民知识的贫困与信仰的迷失,传播媒介资源缺失与功能弱化,宣传内容的缺位与表达形式的晦涩难懂等现实困境。透视乡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面临的现实问题,可从强化理论宣传队伍建设,发展生产力与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同时并举,科学选择与合理安排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建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加快农村传媒建设、强化大众传媒功能等路径寻求出路...
关键词:
乡村社会 马克思主义 传播 困境 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龙 杨莉莉
乡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子系统。乡村是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场域,但以往国际传播多从城市视角出发而聚焦乡村空间的国际传播研究尚付阙如。全球乡村建设实践和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聚光灯由城市转向乡村。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提出了现实空间感知、表征空间构想和传播空间实践的乡村国际传播分析架构。首先,乡村空间承载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主体实践,从“自然景观生成”“人文景观传承”“主体生活实践”三个维度感知乡村空间现实。其次,从文化、伦理、景观、产业四个方面表征乡村空间,建构国际受众对于中国乡村“底蕴深厚、乡风文明、景观民居、民富村兴”的认知图式。最后,从寻求乡村建设共识、建构乡村话语体系、贴近国外受众需求、唤起受众情感体验、主体视角下的微观叙事、赋能乡村短视频传播等方面提出中国乡村形象的国际传播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春柏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新发展理念,并把实施乡村振兴这一战略作为新阶段推进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建设美丽新农村,推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制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侯景娟
当前,中国梦已成为全国各界热议的话题之一。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为基本内涵的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它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理想息息相关。中国梦既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同时也尊重个人的梦想和追求,是个体梦与国家梦的和谐统一,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全球化的高度来看,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是全世界大多数民众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世界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济世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宏伟
研究阐述乡村旅游支持精准扶贫战略的内涵与意义;从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政策整合问题,产业融合问题及乡村旅游产业中项目受益机制问题等方面剖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颈所在;给出整合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产业政策功能,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和完善乡村旅游下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 旅游产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汪小亚 陈帅
乡村振兴债券制度设计契合国家战略,政策延续性较好,发行数量和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分布广泛覆盖、重点突出,行业分布科学合理,在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拓宽涉农资金来源、提升投资者组合管理水平、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制度设计尚待补足短板,发行人群体仍有待拓宽,投资者自发参与积极性尚待提升,对外资吸引力度尚待加强。新时代,乡村振兴债券发展应进一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创新开发复合品种,完善制度设计,拓宽发行人群体,激发投资者活力,扩大投资者范围,发展多层次债券市场。
关键词:
乡村振兴债券 国家战略 制度设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何义珠
文章阐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人文性、开放性、融合性、社交性和创新性特征,从经济动力、文化资源和治理价值三重维度阐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并就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普遍存在的功能弱化、主体性弱化、建设的形式化格式化、数字贫困等制约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空间整合、功能整合和合作治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