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53)
- 2023(18813)
- 2022(15682)
- 2021(14559)
- 2020(11761)
- 2019(26813)
- 2018(26662)
- 2017(50429)
- 2016(27170)
- 2015(30362)
- 2014(30351)
- 2013(29825)
- 2012(27682)
- 2011(24974)
- 2010(24886)
- 2009(22891)
- 2008(22038)
- 2007(19114)
- 2006(16986)
- 2005(15071)
- 学科
- 济(114309)
- 经济(114190)
- 管理(75221)
- 业(70685)
- 企(56575)
- 企业(56575)
- 方法(44073)
- 数学(37170)
- 数学方法(36737)
- 中国(34813)
- 农(32252)
- 地方(30836)
- 业经(29143)
- 贸(27670)
- 贸易(27648)
- 易(26697)
- 财(24803)
- 学(22851)
- 农业(21573)
- 制(19655)
- 理论(18541)
- 环境(18538)
- 和(17927)
- 银(17790)
- 银行(17750)
- 技术(17275)
- 融(17261)
- 金融(17257)
- 行(17089)
- 发(16405)
- 机构
- 学院(380233)
- 大学(378643)
- 济(151437)
- 经济(147988)
- 管理(147033)
- 研究(131107)
- 理学(126469)
- 理学院(124968)
- 管理学(122835)
- 管理学院(122153)
- 中国(97900)
- 京(81968)
- 科学(80971)
- 财(67618)
- 所(65211)
- 农(60374)
- 研究所(59220)
- 中心(59168)
- 江(56439)
- 业大(55161)
- 范(53728)
- 财经(53654)
- 师范(53261)
- 北京(51946)
- 院(48668)
- 经(48622)
- 农业(47022)
- 州(46832)
- 经济学(44881)
- 师范大学(43037)
- 基金
- 项目(259339)
- 科学(203636)
- 研究(193552)
- 基金(185261)
- 家(160753)
- 国家(159359)
- 科学基金(136805)
- 社会(121364)
- 社会科(114893)
- 社会科学(114865)
- 省(101915)
- 基金项目(98555)
- 教育(88077)
- 自然(87046)
- 划(85562)
- 自然科(85004)
- 自然科学(84988)
- 自然科学基金(83386)
- 编号(80892)
- 资助(74539)
- 成果(65370)
- 发(59158)
- 重点(58022)
- 部(55947)
- 课题(55737)
- 创(54131)
- 创新(50417)
- 国家社会(49405)
- 项目编号(49127)
- 科研(48703)
- 期刊
- 济(172419)
- 经济(172419)
- 研究(115155)
- 中国(77040)
- 学报(57237)
- 农(55787)
- 管理(54078)
- 科学(53618)
- 财(49646)
- 教育(47198)
- 大学(43283)
- 学学(40234)
- 农业(39002)
- 融(33361)
- 金融(33361)
- 技术(33146)
- 业经(30937)
- 经济研究(27879)
- 财经(24739)
- 问题(24381)
- 图书(23246)
- 经(21279)
- 贸(20588)
- 业(20556)
- 商业(18651)
- 科技(18076)
- 资源(17806)
- 国际(17716)
- 现代(17447)
- 理论(17425)
共检索到572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峰
本文从共生视角出发,对长三角地区的数字零售与商贸流通进行了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长三角城市的数字零售与商贸流通综合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商贸流通发展水平较高,数字零售发展波动较大。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和合肥的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第二,长三角城市的数字零售与商贸流通耦合协调度呈积极上升趋势,彼此相互作用和影响不断优化,但城市之间发展存在差异较大,部分城市仍需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以推动协调发展。第三,城市数字零售与商贸流通耦合协调度在省内和省际呈现差异缩小的趋势。浙江省的省内差异最小,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省市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第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应加强协作合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和技术应用,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并激发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数字零售和商贸流通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繁荣和数字经济崛起。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骅
随着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范式逐步向需求、市场、产业和竞争为导向转变,科技金融已不仅仅被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工具,而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本文在对科技金融概念与特性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两个维度三个方面构建科技金融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利用引力熵模型,通过对"科技金融区域发展指数"和"经济距离"内涵的界定,建立一个基于空间区域视角下的"科技金融引力"模型;同时,运用该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代表性城市的科技金融"引力值"进行测度,为该区域科技金融非均衡发展现象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也为我国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峰
由合理竞争导致的分工有利于效率提高,而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文章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各门类的非均衡发展状况,对文化产业的分工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寻求更好的区域内分工合作途径,为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促进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更趋繁荣。
关键词:
长三角 文化 分工 合作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丽芹
本文在对泛长三角地区范围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空间竞合基础分析,从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市场三方面对泛长三角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泛长三角地区旅游协同发展的意义进行了剖析,同时在旅游协同发展思路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邱风 朱勋
所谓的长三角地区产业重复投资以致引起结构趋同与过度竞争问题不断为学界和有关部门关注,而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因重复投资引起结构趋同与过度竞争问题并不突出,正是区域内产业的有效竞争使得该地区表现出领先于全国的经济活力和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竞争以及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长三角地区有必要防止过度竞争,加强区域产业的一体化融合,并尽可能通过投资政策的协调来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
长三角 重复投资 过度竞争 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张婧 王能洲
随着各类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集群以及在地域上竞争与合作的不断推进,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的发展状况及其协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长三角在推进三大群体协同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出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产业群 城市群 港口群 协同发展 长三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宗晓华 冒荣
长三角地区在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协作的过程中,面临着高校之间协作不足的困境。长三角地区高校之间的协作不足主要表现在高校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和无序竞争。根据合作博弈理论,高校之间的联合博弈和协调博弈将能有效增进整体收益。为实现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实力提升,必须将其视为一个生态整体,重构高校之间的博弈规则和结构,创造高校之间合作博弈空间,推进区域集群发展,形成和谐共生的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群落。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高校 合作博弈 集群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婕
在协同治理背景下,通过加速长三角地区零售业差异化协同,实现空间内部零售业特色化、创新化发展,形成独特竞争格局,对于提升长三角地区零售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社会经济数据(2015-2020)为基础,使用重合指数作为区域零售业同质化程度的指标变量,分析各城市零售业在门店规模、品牌形态、服务模式、客群结构等方面的重合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新时期协同治理理论为指引为长三角地区零售业同质化改进提供相应对策。结合研究结论可以发现,现阶段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间零售业同质化程度较高,主要体现在门店规模、品牌形态等硬件方面,而在服务模式和客群结构方面同样表现出同质化倾向。协同治理背景下,需要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零售业协同发展,提升长三角地区零售业产业集群规模,实现零售资源差异化配置,充分释放长三角地区零售市场潜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可侠 夏琦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差距,已经成为我国沿海与内陆地区新一轮发展差距加大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快内陆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作者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进行比较探讨。首先从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分析,提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其次,通过长三角地区四省市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据比较,论证了内陆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根源,并给出加快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长三角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谭倩
生态市场是一种兼具经济合理性和生态保护性的市场模式。农村生态市场协同发展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虽然长三角地区已有众多农村生态新模式出现,但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农村生态市场协同发展还未有实质性进展。产品同质化竞争问题严重,相关服务及配套设施并未形成联动效应,城乡协调共建体制尚未建成。建议健全长三角农村生态市场协同发展机制,优化农村生态市场支持政策体系,并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并培育农村生态品牌等,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性发展的区域农村生态市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本文从要素流动和空间经济集聚的研究视角,借助于一系列关系数据,实证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要素空间集聚与扩散的新变化。研究发现:(1)自2003年以来,以往与上海经济联系较弱的城市,其增长势头显著于其他城市;(2)尽管2003-2007年间,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但是,动态人口流动和货物流动的数据显示,经历2007年金融危机冲击后,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流动经济空间网络中的综合地位有重回上升的态势。(3)交通条件的改善将有助于区域差距的缩小,随着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增强,长三角地区城市区域将呈现扁平化发展。整个长三角城市群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婷
商贸流通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该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掌握发展的空间分布信息,就必须对商贸流通业在当前空间布局下的收敛趋势进行研究。笔者将发展对象选定为2008-2017年的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业,从中探究其空间分布的收敛特征。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空间分布 收敛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俊成
多中心城市经济族群式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与财富积累与增长中心。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驱动下,以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经济板块间的联系与关联性越来越明显。长三角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城市经济多中心化与模块化成为其重要表现载体,如何实现多中心的互动、关联与协调发展成为长三角未来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长三角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多中心共生作为多中心间新的关联形式,有利于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模式。利用城市经济能级、城市经济关联、城市流强度与城市外向功能指数等对长三角16个城市进行定量比较,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经济运行态势,并在诊断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茂森 刘荣庆
数字经济和绿色创新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统计方法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耦合协调度的分布动态演进特征、区域差异以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的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稳定,空间背景对耦合协调度具有较大影响;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不同地区的障碍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最后,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伟奇
以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开发区为例,构建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效益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效益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一种动态的检测体系,作为评判开发区相对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标杆。通过对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效益比较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还有近半数的国家级开发区空间效益水平低于城市,违背其设立的初衷,最后从城市和开发区两个层面探讨了影响开发区相对于城市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