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3)
2023(11156)
2022(9292)
2021(8413)
2020(6794)
2019(14971)
2018(14752)
2017(27391)
2016(14832)
2015(16578)
2014(16360)
2013(15566)
2012(14420)
2011(13286)
2010(13652)
2009(12516)
2008(12155)
2007(11125)
2006(10047)
2005(9162)
作者
(41382)
(34390)
(34224)
(32254)
(21767)
(16317)
(15516)
(13249)
(12947)
(12300)
(11595)
(11458)
(10857)
(10809)
(10579)
(10513)
(10231)
(10115)
(9968)
(9680)
(8679)
(8563)
(8266)
(7863)
(7837)
(7774)
(7663)
(7635)
(6945)
(6783)
学科
(67218)
经济(67170)
管理(39303)
(37361)
(29256)
企业(29256)
地方(24537)
中国(22216)
(19303)
方法(18341)
业经(17832)
数学(14868)
数学方法(14711)
地方经济(14675)
农业(13312)
产业(12279)
(12181)
(11685)
贸易(11673)
环境(11376)
(11257)
金融(11256)
(11190)
(11166)
(11076)
银行(11066)
(11016)
技术(10955)
(10863)
(10407)
机构
学院(206354)
大学(202258)
(84120)
经济(82179)
管理(75231)
研究(73443)
理学(63274)
理学院(62494)
管理学(61402)
管理学院(61010)
中国(55029)
科学(44036)
(43620)
(36714)
(36707)
(33731)
研究所(33046)
中心(32956)
(31967)
师范(31698)
(31091)
财经(28056)
北京(27765)
(27728)
业大(27127)
(26994)
(25075)
经济学(24709)
师范大学(24632)
农业(23947)
基金
项目(132621)
科学(105085)
研究(103882)
基金(91365)
(77883)
国家(77176)
科学基金(66545)
社会(65132)
社会科(61884)
社会科学(61875)
(55863)
基金项目(47839)
教育(47720)
(45433)
编号(44355)
自然(39515)
自然科(38567)
自然科学(38561)
自然科学基金(37826)
成果(36761)
(36241)
资助(35810)
课题(32512)
重点(30610)
发展(29908)
(29393)
(28883)
(27448)
(27419)
创新(26808)
期刊
(105728)
经济(105728)
研究(64711)
中国(49299)
教育(33249)
管理(30971)
(30372)
科学(26789)
(26610)
学报(26316)
农业(21291)
业经(20618)
大学(20557)
(20454)
金融(20454)
技术(19264)
学学(18286)
经济研究(16679)
图书(13700)
问题(13339)
财经(13283)
(11756)
商业(11451)
(11289)
(11188)
论坛(11188)
(10650)
科技(10414)
现代(10094)
(10066)
共检索到329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颖  
文章通过对共生理论及其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从共生单元的合作与协调发展、共生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角度阐述了高校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互动机理,并分析高校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投资不足影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规模不尽合理的现状,提出了人才培养与产业目标共融、与产业布局共建、与产业发展共进、与产业需求共研的共生发展策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凌霄  周敏  
通过选取多项指标构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2年度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作用水平,结果发现:1两者的协调度还处于中低水平,除个别发达省份以外,大多数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刺激;2从空间分布上看,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趋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民春  蔡宇飞  
区域创新系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其创新模式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以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和特性相配套的产业政策。文章首先在区域创新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将创新系统与产业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区域创新系统作为连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政策的纽带,以期得到适合产业发展的、与区域创新系统相配套的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创新政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胡宪君  游静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准确定位,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支持。本文依据产业发展模式、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的政府职能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外部效应相关理论分析政府作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结合美国、新加坡、日本、印度的经验进一步阐述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实践,基于"钻石理论"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府作用机制模型,再从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机制、市场环境规范机制、创新资源集聚机制4个方面探索相应的政策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文锋  刘薇  
文章突破从速度、规模等单一指标去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表象,创新性地概括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的内涵。同时构建了产业导向性、产业带动性、产业市场化、产业创新性、产业效益性五个一级指标和十七个二级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28个省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部省份综合质量领跑,但产业创新"掉队";中部省份创新能力突出,但市场拓展"缺位";西部省份市场表现积极,但产业反应"冷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万丛颖  徐健  
文章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两个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当前的地区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对区域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如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效率值偏低,规模效率普遍高于纯技术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会新  白嘉  
根据产业发展特征,文章运用DEA方法评价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绩效。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中国29个省区作为决策单元,以201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绩效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发展绩效较高,资源利用效率较高,不同区域间以及同一区域内均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运用DEA投影分析探究绩效较低的地区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原因,并以陕西为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在产业政策方面应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现有资源的投入利用效率和产出转化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小明  
传统优势产业是当前区域经济的产业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区域经济未来的产业支柱,两者如何协同融合已成为区域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动态分析,综合应用协同学等理论探讨其协同融合的发展路径,并提出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生霞  裴晶晶  
文章以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切入点,探讨了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耦合协调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并采用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表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虽然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并且表现出“先增后减”的非线性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特征。西部地区的线性带动效应较强,而东部地区的门槛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津平  吴小康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剖析地方政府产业补贴政策的形成机制和经济效应,并利用实证分析方法揭示地方政府产业补贴率与区域生产成本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当地方政府产量偏好相同时,生产成本优势越明显的地区,地方政府产业补贴率应越高。但如果高成本地区的产量偏好远大于低成本地区,高成本地区地方产业补贴率就会大于低成本地区。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地方政府产业补贴率与生产成本正相关,说明地方政府产业补贴政策存在逆成本优势选择现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涂文明  
该文在解读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基础上,从国家战略层、区域集聚层和技术-产业层三个层面探讨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发展路径,剖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三种实践模式,即突破性技术创新驱动型、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型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型,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月英  邸泽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基于现有优势、国际形势而选择的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技术创新是一种成长与竞争实力的体现,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探讨如何促进、加速我国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文献研究入手,探讨了耦合系统的特征、耦合内容、耦合过程,构建了耦合系统耦合模型,最后以28个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若霞  
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国家发展蓝图的重要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区域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选择、重点突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先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合理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规划和建设中应注意:重点布局、有序发展,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依托新的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剑华  马军伟  洪群联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地位、不确定性特征以及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现实,其发展需要量多面广并与其特征相匹配的金融资源支持。同时,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是金融共生的要求。实现两者的共生发展,需要构建利润共享、风险分担、持续合作机制,营造共生的环境和文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剑华  马军伟  洪群联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地位、不确定性特征以及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现实,其发展需要量多面广并与其特征相匹配的金融资源支持。同时,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是金融共生的要求。实现两者的共生发展,需要构建利润共享、风险分担、持续合作机制,营造共生的环境和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