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8)
2023(12393)
2022(10823)
2021(10017)
2020(8294)
2019(19000)
2018(18687)
2017(36518)
2016(19594)
2015(22046)
2014(21934)
2013(21836)
2012(20022)
2011(18017)
2010(17747)
2009(16204)
2008(15638)
2007(13549)
2006(11753)
2005(10038)
作者
(56832)
(47249)
(47052)
(44512)
(30187)
(22664)
(21352)
(18661)
(17970)
(16742)
(16489)
(15774)
(14834)
(14813)
(14611)
(14258)
(14148)
(14063)
(13428)
(13354)
(11674)
(11477)
(11360)
(10611)
(10523)
(10387)
(10332)
(10271)
(9475)
(9298)
学科
(85697)
经济(85611)
管理(59144)
(54917)
(45065)
企业(45065)
方法(41878)
数学(37013)
数学方法(36682)
(21172)
中国(21110)
地方(20296)
(19228)
业经(17659)
(17223)
农业(14951)
技术(14271)
(14109)
环境(13993)
(13595)
贸易(13589)
(13086)
理论(13026)
(12468)
财务(12409)
财务管理(12387)
(12260)
企业财务(11821)
地方经济(11556)
(11390)
机构
大学(283579)
学院(280993)
管理(116894)
(111449)
经济(109062)
理学(102725)
理学院(101614)
管理学(100020)
管理学院(99503)
研究(91207)
中国(66074)
(59954)
科学(58318)
(48998)
(44799)
(42348)
业大(42074)
中心(41230)
研究所(41225)
财经(40768)
(39015)
北京(37622)
(37459)
(37216)
师范(37152)
(33708)
经济学(33456)
农业(33188)
(32274)
财经大学(30652)
基金
项目(202779)
科学(160523)
研究(148277)
基金(148087)
(128535)
国家(127516)
科学基金(110516)
社会(93789)
社会科(89058)
社会科学(89035)
基金项目(79547)
(78916)
自然(72345)
自然科(70548)
自然科学(70535)
自然科学基金(69259)
教育(67030)
(66348)
资助(60813)
编号(60225)
成果(47426)
重点(44939)
(44753)
(43484)
(42320)
课题(40453)
创新(39398)
国家社会(38658)
科研(38570)
教育部(38399)
期刊
(114356)
经济(114356)
研究(78849)
中国(48898)
学报(44170)
科学(41150)
管理(40485)
(36746)
(34296)
大学(32881)
学学(30766)
教育(29112)
农业(26237)
技术(23656)
(20707)
金融(20707)
财经(19162)
业经(19067)
经济研究(18118)
图书(16994)
(16173)
科技(15682)
问题(15028)
资源(14904)
理论(14416)
技术经济(13975)
实践(13376)
(13376)
(13315)
商业(12412)
共检索到391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红梅  王晋剑  江崇莲  
基于区域科技资源集聚与共生理论的适切性,运用Logistic方程构建区域内企业和高校协同合作科技资源集聚模型,揭示区域科技资源集聚的微观机理。基于此,对黑龙江省科技资源集聚的阻隔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疏解策略。通过揭示区域科技资源集聚的微观机理,为地方政府提升区域科技资源集聚水平提供了决策支持,从而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促进企业和高校两大核心集聚体的协同共生,以此促进区域科技资源集聚能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奋  韩伯棠  
通过对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要素的分析,构建了基于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指数的知识生产模型,提出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效应可以利用单位经费投入产出来度量,并通过近四年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区域的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奋  赵宏宇  
通过对赫芬达尔指数及人力资源能力系数在描述科技人力资源集聚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分析,提出了综合数量与质量特征的科技人力资源集聚指数,以刻画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集聚水平;通过12年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区域的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建丽  刘兵  梁林  
探讨科技人才集聚受到Allee效应影响时与区域创新环境共生演化问题。构建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互惠共生演化模型,分析共生演化模型的平衡点及稳定条件并以雄安新区为例,对不同的稳定条件进行仿真,进而提出促进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共生演化的策略。研究表明: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的演化趋势符合预设的共生演化模型运行轨迹;共生演化模型的稳定取决于Allee效应、科技人才集聚初始规模、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共生系数的取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亮  
为促进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发展,通过区位熵模型构建生产制造业集聚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的实证代理变量,然后将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拓展、重整并对数化处理,构建产业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影响的基准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应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2010—2020年的宏观经济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产业集聚对科技创新效率的集聚效应与拥挤效应。结果显示,(1)城市产业内生产制造业集聚规模与其科技创新效率发展呈现出倒“U”型非线性关系,也即产生拥挤效应;(2)城市产业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与其科技创新效率发展呈现单调递增的正向线性关系,也即还存在集聚效应;(3)城市产业间生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集聚与其科技创新效率发展也呈现出倒“U”型非线性关系,关联集聚也出现拥挤效应。由此提出,以品牌质量为核心抓手推动生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国际创新资源,继续做大做强北上广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北上广深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对传统落后制造业与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继文  郭宝洁  
文章通过分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科技资源集聚度,以1997~2011年三大地区中心城市科技资源集聚度和各省GDP增长率为变量,讨论中心地区科技资源集聚与当地经济及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之关系。研究发现,上海的科技资源集聚对上海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推动作用;北京的科技资源集聚还没有实现对当地经济增长和周边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的辐射作用;广东省的科技资源集聚和广东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庆锋   沈伟康   李瑶  
建设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创新驱动力、实现数字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共生视域结合技术进化理论,分析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涵与进化机制,进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共生度、共生进化动量和障碍因子诊断分析模型等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化过程及障碍度。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显著;(2)共生进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马太效应”,总体进化动量非均衡性波动减小,区域不均衡是造成总体进化动量不均衡的主要来源,进化动量轨迹由初、中级水平转向中高、高级水平;(3)区域共生基质是制约共生进化的主要障碍因子,其数字技术发展平均障碍度为37.47%,是影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嘉仪  
本文从知识溢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首先,分析了我国创新活动的区域分布格局,计算其空间集聚度,并通过Moran`sI指数检验证实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确实具有空间相关性;其次,构建含知识溢出的创新知识生产函数,并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邻地区之间的知识溢出以及各省市的科技经费、人员投入的差异是引起创新活动集聚的重要原因;其中,知识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衰减,这也从侧面解释了我国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竟竟  
本文从区域层面来考察科技园区和产业集群,以河南商丘市为实证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区域经济胞体的科技园区与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的关系;企业、产业、集群、园区、集聚区及区域经济则构成了具有等级体系的共生单元;区域经济、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企业则形成了圈层嵌套的逐级共生环境;在商丘市科技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存在着点共生、间歇共生和一体化共生模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仲基  王宏起  武建龙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本文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定位及其互动关系,确定了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的4个关键维度,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突变级数法,对中国30个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部分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强,但东部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普遍高于其它地区;区域成果供给能力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影响最大,科技服务支撑能力次之。本研究旨在为科学评价地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导地方政府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芳  谢贤君  
为了探索区域一体化对就业效应的影响,本文基于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双重视角,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代理变量——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进行测度,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增长、产业集聚和就业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总体就业效应方面: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对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区域一体化通过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对就业产生间接作用,区域一体化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要素匹配效应,提高了对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进而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区域一体化带来产业的集聚效应,促使区域协同发展,降低了运输交易成本,实现了劳动力的均衡就业。长江经济带地区异质性效应方面:上游地区商品市场一体化对就业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资本市场一体化对就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就业,且产业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具有均衡协调功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饶光明  王勇  吴忠俊  
在全球化环境中,受知识溢出效应、科技与文化跨国界传播潮流的推动,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是知识溢出效应带来的内生因素与外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证结果显示,长江上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忽视了区域科技创新的内外共生循环性。因此要围绕知识创新、成果转让、应用推广等需求共建科技创新共享平台,协调好内生与外生因素共同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沈婕  钟书华  柳婷  
传统发展动力逐渐式微,创新驱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需要新的经济理论解释、构建并指导各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转型。智慧专业化是一种新兴经济理论,能够较好解释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动力。智慧专业化有效支撑区域资源集聚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相关性研究,从资源内存性和外向性、资源技术和经济属性以及资源支持程度3个方面,论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动力持续性,进而解释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绩效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芳  
本文通过数据面板模型分析2007-2018年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其中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起到促进作用,而服务业竞争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从各行业角度分析,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而交通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和计算机产业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泰  张祖妞  
在运用H指数、区位熵指数测算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采用1995~200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服务业资本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正相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服务业集聚的专业化效应大于多样化效应,这与我国服务业集聚的政府主导模式密切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