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0)
2023(9637)
2022(8389)
2021(7708)
2020(6745)
2019(15508)
2018(15310)
2017(28821)
2016(16800)
2015(19470)
2014(20000)
2013(19648)
2012(18752)
2011(17129)
2010(17641)
2009(16362)
2008(16727)
2007(15553)
2006(13573)
2005(12208)
作者
(53098)
(44795)
(44610)
(42490)
(28330)
(21649)
(20476)
(17534)
(16847)
(16172)
(15398)
(15345)
(14395)
(14289)
(14220)
(14202)
(13893)
(13293)
(13054)
(12807)
(11400)
(11371)
(11079)
(10215)
(10156)
(10116)
(9931)
(9927)
(9378)
(9255)
学科
(70495)
经济(70422)
(43642)
管理(43303)
(35004)
企业(35004)
方法(32841)
数学(28878)
数学方法(28452)
(19764)
(17897)
中国(17869)
地方(16893)
(16269)
业经(13550)
理论(13233)
农业(12846)
(12737)
贸易(12734)
(12280)
(11966)
(10741)
教育(10648)
环境(10228)
(10178)
银行(10123)
(10105)
财务(10082)
财务管理(10050)
地方经济(10035)
机构
大学(254651)
学院(253447)
(95502)
经济(93191)
研究(89568)
管理(88646)
理学(76142)
理学院(75073)
管理学(73328)
管理学院(72857)
中国(64731)
科学(60177)
(55036)
(52041)
(48744)
研究所(44702)
(42965)
业大(42774)
农业(41622)
(41095)
中心(40698)
(37639)
师范(37198)
财经(34456)
北京(34362)
(32282)
(31572)
(30989)
技术(30231)
师范大学(29711)
基金
项目(166637)
科学(128171)
研究(118497)
基金(116804)
(103764)
国家(102864)
科学基金(85256)
社会(71145)
(67692)
社会科(67131)
社会科学(67104)
基金项目(62219)
(57502)
教育(57155)
自然(56182)
自然科(54825)
自然科学(54798)
自然科学基金(53818)
编号(49080)
资助(48482)
成果(41544)
重点(39040)
(36765)
(36411)
课题(35682)
(34101)
计划(32297)
科研(32223)
创新(31945)
大学(30715)
期刊
(106818)
经济(106818)
研究(70931)
中国(52235)
学报(49036)
(46734)
科学(41683)
教育(36432)
大学(35466)
(33647)
学学(33332)
农业(31807)
管理(30014)
技术(23146)
(20424)
金融(20424)
(17288)
财经(17213)
业经(16906)
经济研究(16214)
(14861)
(14815)
问题(14414)
业大(12973)
图书(12955)
技术经济(12824)
资源(12353)
统计(12248)
科技(11743)
(11722)
共检索到375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覃泽宇   孙杰远  
共生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技术、人与文化等主体或要素在特定系统中存在的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国人古时在与自然界的交互中早将共生视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延续至今,而“symbiosis(共生)”成为西方学术话语并传播开来也不过一百多年。探讨共生的内涵,需要追溯至甲骨文中的“共”与“生”和西方的“共生”词源。借助范畴逻辑对共生的范畴体系进行推演,是促进共生完成现代化蜕变的必由之路。共生素养是指人作为共生主体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技术、人与文化等相互依存的共生属性的认识能力,以及对主体之间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共生关系的实践能力。中小学生共生素养的培育,需要从设计学生共生素养的培育目标、开发共通融合的共生校本课程、实施师生共同成长的共生教学、构建和谐的学校共生文化场域等四个方面来进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潇  
文章分析了职业素养和航海职业素养培养现状,阐述了"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及对于航海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构建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模型,提出了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内容和途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胡艺龄  张启迪  孙珂  吴忭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融合,数据驱动教学成为时代所趋。作为应对教学范式从基于经验向基于证据转变的趋势,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成为教学数据能否转化为有意义教学决策的关键。教师研修作为培养教师数据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存在教师合作参与效果不佳、自身认知负荷较大、新旧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存在认知冲突等问题,而调节学习理论通过对自我和集体进行教学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协作学习效果。因此,本研究基于调节学习理论,设计自我调节和共享调节作为学习支架,采用项目式协作学习,构建出新型教师数据素养培养模式。通过对20名参与数据素养培训项目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实证研究发现:在调节学习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培养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数据素养发展,调节支架能够对数据聚合和数据推理这两项高阶技能产生积极效用,并且不同支架间存在协同作用,相互促进。该结论对今后培养教师数据素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云   张琳玲   陈元辉  
理性素养在“即时性”“紧迫性”的教育活动中难以发挥作用,真正帮助教师形成判断、展开实践的是感性素养。感性素养助力教师迅速实现教育互动,即时关注学生状态,自发改变语言和行为方式,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经分析而直接做出判断、采取行动。“未经分析的综合判断”是教师感性素养引发的独特判断,产生于师生交融的教育情境,缘发于教师以自身身体、目光、情绪等感性条件构造而成的现象空间。教师感性素养的培育,从师范教育“实习”环节的浸润与学习到新任教师的指导与训练,再到优秀教师的反思与实践,是一个伴随着教育情境构建能力不断提升的长期过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迎新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本文在对国内外核心素养的内涵梳理之后,从创新发展、批判性思维、交流与合作、终身学习与发展等四个维度重新界定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阐述和论证了如何通过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与发展能力,以便更好地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国珍  罗海鸥  
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新加坡在中小学普遍开设了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网络使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责任感。该课程的师资、教材、经费等问题,不在公办教育体制内独自解决,而是采取一种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化合作方式。借助公益组织和私立教育机构之力,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在新加坡中小学里迅速普及起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夏永庚  
尼采从对基督教以及上帝的批判着手,开始了人的再发现与再解放之旅。之后,海德格尔和萨特的思想一脉相承,建构出自主、自由、自为、自我生成的具有独特个体差异的人的形象。文章从学校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和学校氛围五个方面探讨了存在主义这种人格形象的培育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润洲  
从知识结构来看,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出三种形态:一是从结果来看,由事实或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构成的层级结构;二是从过程来看,由价值旨趣+问题+方法(论)+事实或概念性知识构成的顺序结构;三是从过程的结果来看,由事实或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构成的层核结构。当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遭遇着教学目标"低阶追求"、教学内容"囫囵吞枣"与教学方式"张冠李戴"的阻隔。因此,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基于学科知识的层级性,用学科思想或价值观引领教学;基于学科知识的顺序性,让知识学习成为学生发现之旅;基于学科知识的层核性,以意义获得统御各种教学方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桂琳  
当今学术界对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关注广泛。文章比较分析了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概念的起源及内涵演变过程,解析了两者的联系,阐释了二者融合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翠兰  
核心素养一词被谈及甚多,众说纷纭,如何界定其内涵实属不易。本文从应用性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提出关注其核心素养的缘由,同时,在众多的核心素养解释中,依据应用性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该年龄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惠娜  
文章结合图书馆员数智素养概念内涵,详细剖析了图书馆员数智素养培育的数智知识、数智能力和数智伦理三个主体要素,并对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充分认识图书馆员数智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丰富图书馆员数智知识结构、培养图书馆员高阶数智思维能力、注重图书馆员数智伦理等培育实施路径,以期促进图书馆员素养培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秀峰  
职业素养是普通人转变为职业人的首要条件,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着重培养的最主要内容。职业素养的养成目标应通过以人的发展为经度、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为纬度的职业素养分析来确定,并全面落实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素养目标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来达成,并以学校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协调机构和师生考核制度作为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丽如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特征,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校内协同,构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新格局;校外协同,延伸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平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关雷  王春晓  
以大学生信息分析素养为研究对象,阐述信息分析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并对吉林市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信息分析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培育大学生信息分析素养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莹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有效利用教学时间落实职业素养,主要方法有:利用课前"说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思维品质;改变课堂模式,体现学生主体性,强化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充分利用教学观摩,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评价能力,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利用模拟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