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32)
2023(21113)
2022(17680)
2021(16732)
2020(13659)
2019(31475)
2018(31584)
2017(59670)
2016(33147)
2015(37568)
2014(37851)
2013(36512)
2012(33825)
2011(30927)
2010(31671)
2009(29002)
2008(28244)
2007(25311)
2006(22708)
2005(20644)
作者
(95095)
(78513)
(78285)
(74379)
(50155)
(37635)
(35650)
(30634)
(30181)
(28394)
(26735)
(26458)
(25272)
(24947)
(24382)
(24181)
(23339)
(23268)
(22705)
(22559)
(19866)
(19509)
(19115)
(18076)
(17647)
(17627)
(17601)
(17518)
(15895)
(15456)
学科
(133848)
经济(133702)
管理(89890)
(83814)
(67579)
企业(67579)
方法(55247)
数学(47241)
数学方法(46427)
中国(42966)
(37750)
地方(32477)
业经(31058)
(30710)
(30556)
理论(25719)
(25518)
教育(25489)
农业(25227)
(23609)
贸易(23589)
(22813)
(22472)
银行(22419)
环境(21994)
(21576)
金融(21572)
(21568)
(21279)
技术(20680)
机构
大学(470681)
学院(467743)
(180956)
经济(176654)
管理(175287)
研究(161967)
理学(150243)
理学院(148390)
管理学(145406)
管理学院(144532)
中国(119478)
(103279)
科学(100606)
(85429)
(82039)
研究所(74367)
(73805)
中心(72377)
(71481)
(71256)
师范(70877)
财经(67228)
业大(66942)
北京(66450)
(60825)
(58796)
(57993)
师范大学(57442)
农业(57340)
经济学(54433)
基金
项目(307377)
科学(241530)
研究(229873)
基金(218420)
(189598)
国家(187908)
科学基金(160273)
社会(142192)
社会科(134414)
社会科学(134379)
(121240)
基金项目(114381)
教育(110187)
(103166)
自然(102435)
自然科(99960)
自然科学(99937)
自然科学基金(98076)
编号(96454)
资助(90269)
成果(80961)
重点(70287)
课题(69159)
(68581)
(67826)
(63186)
创新(58785)
项目编号(58427)
教育部(58301)
科研(57829)
期刊
(207068)
经济(207068)
研究(147548)
中国(99384)
教育(78094)
学报(71917)
(67674)
科学(66517)
管理(65967)
(63590)
大学(55139)
学学(50444)
农业(46639)
技术(44039)
(42898)
金融(42898)
业经(35107)
经济研究(32852)
财经(32469)
(27876)
问题(27440)
图书(26382)
(24389)
技术经济(21795)
科技(21465)
理论(21375)
(21012)
资源(20852)
现代(20775)
统计(20757)
共检索到712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卜玉华  
最近十多年,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日益成为一种必然之势。然而,如要准确认识当前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实质,必先转换视角,即有必要从整体共生的角度重新认识区域与学校的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对当前已有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策略作出合理判断,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与思路作出合理预测。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化策略中的偏利共生模式、点式间歇共生模式的不足,并以上海市闵行区的"学校生态群"模式为例说明互惠共生模式的内涵与实践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峰  黄健  
本文系统梳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成人教育活动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大场镇所在区域近百年社会变迁和成人教育活动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成人教育活动一方面受社会变迁的影响不断作出适应性变化,一方面又坚守着其内生属性,即对社会需求的有力支撑和对弱势群体的持续关怀。大场镇成人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由社会变迁主导的社会、教育、个体三者之间双向赋权的教育现代化过程。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地方政府应当有效整合本区域的资源禀赋,利用基于平等沟通的社区治理的文化网络,构筑超越现代性的本土化区域成人教育体系。成人教育的组织者和从业者应当跳出"文凭社会"的思维逻辑,通过整合办学主体、学习空间、教师资源,使公民与社区协调发展,公民与社会和谐共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斌  
本文在介绍都市商圈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市的商圈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上海商圈的经济增长效率不高,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购物中心模式、O2O互动模式以及买手制精品模式将是未来都市商圈转型模式和趋势,希望为上海市乃至其他各大城市商圈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进行商圈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传江  董延芳  
人力资本是异质的,其流动既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也会对由若干地区组成的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界定人力资本异质性的基础上,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认为通过调控异质人力资本流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缪小林  师玉朋  郭晓明  
本文在非均衡发展模式下构建区域公共服务差距产生的理论路径体系,并以义务教育为例进行实证检验:利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我国省域公共服务发展得分差距,采用Tobit模型进行解释。结果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间财政关系对公共服务供给均存在正向效应,且前者大于后者,而公共支出成本差异对公共服务供给产生抑制作用,但属于客观条件。因此,在我国继续深化非均衡发展战略时期,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短期内可以采取转移支付、收支划分等调节地方政府财力的手段,但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来完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源媛  
成人中等教育缺乏研究关注,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上海市电视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探索致力于上海市成人中等教育领域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上海市电视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现状、办学特点和特有的价值功能,为成人中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建议和经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清娟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主要为生产经营主体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从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后工业化时期的主导产业,制造业的引致需求和企业服务外包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也表现出集聚快速的发展特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婷莉  
针对普通学校资源教室专业资源和专业支持不足的问题,上海围绕特殊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需求,以“专业资源中心、专业融合空间、专业支持平台”为发展导向,对资源教室的资源配置、环境创设、多元支持等进行研究和探索,促进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融合发展,构建了资源教室赋能融合教育迈向优质发展的实践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晓冬  武永祥  
宜居城市的建设要求全面考察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协调程度,其中合理房价是建设宜居城市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房地产业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高房价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本文首先系统地分析了商品住宅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城市协调发展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商品住宅-城市(REPSRE)"复合系统,剖析其协调发展机制;其次,将商品住宅价格作为主导因素,构建了包含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程度两方面衡量功能的商品住宅价格GM(1,N)动态协调发展模型和模拟模型;最后,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为调控政策制定提供相关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万朋  程钰琳  
集团化办学是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可行路径之一,对集团化办学的成效进行相对有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市J区三大单一法人式集团进行成效评估。研究发现:整体而言,集团化办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集团化办学品质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但同时,当前集团化办学也存在问题与挑战,一是母体学校直接将校园文化复制给成员校,集团内各校办学特色不突出;二是集团化办学缺乏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研究结合上海市J区单法人式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现状,从平衡办学风格的统一与差异、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红玉  吴次芳  郑盛  卓跃飞  张群  
研究目的:直观呈现上海城市紧凑度及土地混合利用度空间发展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其空间一致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上海市整体紧凑度不高,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郊区新城为延展的"掌状"分布,"中心城区—外围"空间梯度差异显著;(2)上海市土地混合利用度较高,从中心城区向郊区缓慢递减,布局相对均衡;(3)空间一致性区域面积占比约43%,上海整体依据"紧凑度—混合度"可划分为高紧凑高混合的中心城区及郊区新城、低紧凑高混合的城市边缘区、低紧凑低混合的远郊区三大区域。研究结论:上海市已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高紧凑高混合向心蔓延的空间格局,可通过整合城市空间形态及土地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莹  王奕俊  陆春华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对上海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进行分析,发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三大产业的匹配度较高;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外生"优势显著,"内生"能力不足;高等职业教育与特色产业对接不充分。由此提出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基于现有格局优化专业结构,夯实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借助"外生"优势,增强"内生"能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质量;以"四大品牌"为基础,借助"总部经济"资源,挖掘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洪君  朱顺林  
产业集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其内部成员间也存在着类似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文章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剖析产业集聚现象,并结合宁波软件产业具有为制造业服务、嵌入多个生产行业的特征,探析了宁波软件产业集聚的内部共生机制和软件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共生机制,进而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宁波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可选择模式:平等型共生网络发展模式和嵌套型共生网络发展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金家厚  
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文明凸显其规范城市发展秩序、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价值功能。城市文明指限于城市空间区域下的文明,是由"物"的文明、"人"的文明和"制度"的文明所形成的结构状态和整体水平。在对上海城市文明水平、特点及问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文明共同体是城市文明发展的路径选择和目标取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天雪  
作为国家教育改革战略重点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理念和政策变成行动,这种行动是对前期政策实践反思基础上的深化。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模式及路径选择后,指出要在政策方向、力度和效果上构造可操作的行动计划,整合来自政府、专家、社区、市场和公众的诸多力量,形成公民社会的行动逻辑,构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政策完善与评价的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