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9)
- 2023(14576)
- 2022(12427)
- 2021(11714)
- 2020(9564)
- 2019(21946)
- 2018(21999)
- 2017(42435)
- 2016(22838)
- 2015(25654)
- 2014(25364)
- 2013(24794)
- 2012(22417)
- 2011(20080)
- 2010(20084)
- 2009(18494)
- 2008(17662)
- 2007(15277)
- 2006(13147)
- 2005(11318)
- 学科
- 济(89656)
- 经济(89551)
- 管理(65079)
- 业(62995)
- 企(53177)
- 企业(53177)
- 方法(39843)
- 数学(33077)
- 数学方法(32670)
- 农(25208)
- 中国(23035)
- 业经(22732)
- 财(21489)
- 学(19640)
- 地方(18515)
- 理论(18215)
- 农业(16970)
- 贸(15873)
- 贸易(15866)
- 制(15766)
- 和(15461)
- 技术(15386)
- 易(15364)
- 产业(13725)
- 环境(13692)
- 务(13449)
- 财务(13378)
- 财务管理(13354)
- 银(12724)
- 教育(12714)
- 机构
- 学院(320524)
- 大学(319399)
- 管理(128575)
- 济(124164)
- 经济(121417)
- 理学(112352)
- 理学院(111170)
- 管理学(109285)
- 管理学院(108734)
- 研究(101877)
- 中国(73229)
- 京(66923)
- 科学(63808)
- 财(55560)
- 所(49750)
- 农(47684)
- 业大(47160)
- 中心(45877)
- 研究所(45598)
- 财经(45384)
- 江(45107)
- 范(43203)
- 师范(42832)
- 北京(41760)
- 经(41206)
- 农业(37385)
- 经济学(37362)
- 州(37283)
- 院(37238)
- 技术(34700)
- 基金
- 项目(223242)
- 科学(175699)
- 研究(166861)
- 基金(160207)
- 家(138499)
- 国家(137329)
- 科学基金(118577)
- 社会(104095)
- 社会科(98559)
- 社会科学(98534)
- 省(88434)
- 基金项目(85355)
- 教育(76792)
- 自然(76187)
- 自然科(74369)
- 自然科学(74355)
- 划(73755)
- 自然科学基金(72992)
- 编号(69702)
- 资助(64880)
- 成果(56247)
- 重点(49794)
- 部(48357)
- 发(48279)
- 课题(47611)
- 创(47460)
- 创新(44016)
- 项目编号(43281)
- 国家社会(42042)
- 科研(41998)
- 期刊
- 济(135125)
- 经济(135125)
- 研究(91411)
- 中国(56251)
- 学报(48643)
- 管理(46746)
- 科学(45490)
- 农(44039)
- 财(41163)
- 教育(40038)
- 大学(36998)
- 学学(34702)
- 农业(31079)
- 技术(28189)
- 业经(24437)
- 融(22561)
- 金融(22561)
- 经济研究(21796)
- 财经(21456)
- 经(18463)
- 问题(17345)
- 图书(17252)
- 科技(16069)
- 业(15651)
- 商业(15222)
- 理论(15153)
- 技术经济(14873)
- 现代(14721)
- 版(14406)
- 实践(13906)
共检索到449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友金 袁祖凤 周静 姜江
在当今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集群式转移———一种"企业的抱团迁徙"已经成为产业转移主导模式。企业之所以抱团迁徙,是由于在现代经济集群化发展背景下,企业在集群中形成了强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极其相似,产业集群式转移类似于生物群落的共生迁徙。本文引入共生理论,分析了产业集群式转移与生物群落共生迁徙的相似性,构建出产业集群式转移一般演进过程DLSN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群式转移演进过程的阶段特征与条件,并通过案例作进一步验证,从而揭示产业集群式转移的基本规律,为制定产业转移引导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集群式转移 先行企业 共生关系 演进机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卫宁
共生机制是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机理之一。本文对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进行了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阐释了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的形成动因与运作模式,最后,从完善共生秩序、强化共生环境建设、加强共生界面建设、培育平等共生单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物流产业集群 共生理论 发展机理 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黎明 赵瑞霞
产业集群式转移对于转出地和承接地的产业链中起到了一个桥梁和中介的作用,为把它们整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文章从理论上构建了产业集群式转移整合区域产业链的概念模型,并对整合过程中单个企业的行为进行了数理描述,进而运用合作博弈理论探讨产业集群式转移整合区域产业链的机理,提出运用契约约束的思想以解决整合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并设计了三种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产业集群式转移 区域产业链 合作博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黎明 赵瑞霞
产业集群式转移对于转出地和承接地的产业链中起到了一个桥梁和中介的作用,为把它们整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文章从理论上构建了产业集群式转移整合区域产业链的概念模型,并对整合过程中单个企业的行为进行了数理描述,进而运用合作博弈理论探讨产业集群式转移整合区域产业链的机理,提出运用契约约束的思想以解决整合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并设计了三种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产业集群式转移 区域产业链 合作博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岳宇君
我国三网融合于2010年进入实质阶段,与之相关的技术问题、利益问题和规制问题等都备受关注,如何推动三网融合发展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以电信产业、广电产业和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为现实基础,以共生理论为理论基础,尝试借助进化博弈论,对我国三网融合的演进机理进行剖析和研究。研究显示,在三网融合中,融合企业发挥示范效应,优惠措施、规制政策对融合起到推动作用,共生系统呈现模块化趋势,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促进三网融合演进,亟需"顶层设计",要求规制政策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
三网融合 共生理论 演进机理 耦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马玮
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对港口的物流产业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共生理论的研究对港口物流产业共生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在共生机制下对港口物流集群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究,对于我国港口物流产业的共生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总结,目的是能够为我国港口物流产业的共生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共生理论 港口物流 集群产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迪
分析了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的内涵和特征,并对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建议利用物流行业协会构建竞争有序的共生机制,政府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体系建设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构建与物流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内外共生界面,以及为各类型的物流产业共生单元培育公平竞争的平台和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友金 李彬 刘天琦
以企业"抱团迁徙"为主要形式的产业集群式转移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基本特征。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为什么要采取"抱团迁徙"集群行为?这些行为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需要从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这样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以落户湖南株洲栗雨工业园内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运用"模式匹配"方法进行假设验证,分析社会网络联系密度、网络异质性、网络中心性和网络结构平衡四个维度因素对产业转移集群行为的影响,揭示产业集群式转移基本规律,为政府部门科学设计产业转移引导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产业转移 产业集群 抱团迁徙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彭建仿
在供应链竞争和"食以安为先"的时代,企业与农户的依存关系日益紧密。企业与农户共生关系的构建和优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机制中更能发挥作用的机制。从共生理论视角看,连续互惠共生模式是供应链环境下企业与农户共生的目标取向。在共生模式演进中,共生界面畅通机制与共生收益共享机制是推进企业与农户共生关系优化的重要的二元机制。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云飞 陈瑶
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向。运用共生理论探讨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三层次嵌套"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共生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具体阐述共生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机制,对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晓璐 张丹 徐明稚
目前高校资金使用与管理上的问题引发了高校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源于政策推动下的"银校合作"。借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构建高校、银行和政府三者共生模式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给出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经历风险集聚、风险发生以及风险化解三个阶段的逻辑规律性结论,并对我国高校财务风险防范对策提供思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财务风险 共生理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飏 王士君 王雪微
选取8个公认的我国典型地级矿业城市作为研究样本,试图梳理我国矿业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过程,综合探索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与自然社会的耦合作用机理,重点研究不同阶段的矿业城市空间形成的动力机理和一般规律。研究表明:矿业城市经历"矿业经济—新型制造业—综合性"的完整发展过程,并呈现"矿业经济是空间发展的初期主导,空间结构随城市职能的升级而演变,空间作用呈现集聚与分散的交替"的演进规律。矿业城市空间发展的过程机理,在于"矿产资源"和"矿业城市功能"的逐步升级,以及各影响因子共同构成的经济力、社会力、政策力在城市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演进过程 演变机理 矿业城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多淑杰
产业要素在空间流动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本文从转移的地域特征、转移成本和调节手段、区域产业分工、转移的空间合理性与局限性等方面比较了集群产业转移中空间结构模式之间的差异,并对这些空间模式形成的内在作用机理和外在作用机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集群产业转移 空间结构模式 组织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洪君 朱顺林
产业集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其内部成员间也存在着类似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文章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剖析产业集聚现象,并结合宁波软件产业具有为制造业服务、嵌入多个生产行业的特征,探析了宁波软件产业集聚的内部共生机制和软件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共生机制,进而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宁波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可选择模式:平等型共生网络发展模式和嵌套型共生网络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产业集聚 软件产业 共生 网络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曲亮 郝云宏
本文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及目标,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两个具有复杂相关关系的生态有机种群,通过分析二者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城乡统筹的运作机理及可行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