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7)
- 2023(9208)
- 2022(8300)
- 2021(7869)
- 2020(6612)
- 2019(15313)
- 2018(15366)
- 2017(29942)
- 2016(16222)
- 2015(18385)
- 2014(18600)
- 2013(18476)
- 2012(16828)
- 2011(14914)
- 2010(14656)
- 2009(13285)
- 2008(12802)
- 2007(11112)
- 2006(9415)
- 2005(7939)
- 学科
- 济(62792)
- 经济(62719)
- 管理(46315)
- 业(43686)
- 企(37299)
- 企业(37299)
- 方法(32399)
- 数学(27224)
- 数学方法(26931)
- 农(16428)
- 中国(15834)
- 财(14732)
- 业经(14719)
- 学(13924)
- 地方(12970)
- 理论(12163)
- 和(11787)
- 农业(11166)
- 贸(11029)
- 贸易(11025)
- 易(10639)
- 教育(10195)
- 环境(10102)
- 技术(9848)
- 制(9470)
- 务(9366)
- 财务(9309)
- 财务管理(9294)
- 划(8840)
- 企业财务(8810)
- 机构
- 大学(228308)
- 学院(227288)
- 管理(95231)
- 济(85505)
- 理学(83630)
- 经济(83539)
- 理学院(82738)
- 管理学(81352)
- 管理学院(80956)
- 研究(70965)
- 中国(50758)
- 京(48295)
- 科学(45645)
- 财(37516)
- 所(34671)
- 业大(34342)
- 农(33232)
- 研究所(31946)
- 中心(31943)
- 财经(31141)
- 范(31084)
- 师范(30849)
- 江(30837)
- 北京(30448)
- 经(28298)
- 农业(26082)
- 州(26005)
- 院(25924)
- 师范大学(24998)
- 商学(24672)
- 基金
- 项目(162101)
- 科学(127165)
- 研究(119867)
- 基金(116825)
- 家(100630)
- 国家(99728)
- 科学基金(86322)
- 社会(74063)
- 社会科(70037)
- 社会科学(70019)
- 省(63676)
- 基金项目(63256)
- 自然(56868)
- 自然科(55506)
- 自然科学(55496)
- 教育(54728)
- 自然科学基金(54468)
- 划(53189)
- 编号(50326)
- 资助(47803)
- 成果(40034)
- 部(35308)
- 重点(35297)
- 发(33745)
- 创(33652)
- 课题(33604)
- 项目编号(31365)
- 创新(31135)
- 科研(30922)
- 大学(30460)
共检索到314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晓春 谭娟
共生气质影响下的和谐消费文化是指达成共生状态的和谐消费文化,既是一种文化模式又是一种文化形态,渗透到人们的各个生活和生产领域,体现为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共生气质影响下和谐消费文化的建设中,政府应加强管理职能、企业应提高社会责任意识、非营利组织应发挥协调功能、公民应树立和谐消费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平
本文根据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了从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消费者自身消费的协调三方面对消费和谐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测算我国消费系统的和谐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消费系统和谐度较低,需要从路径和制度进行大力调整,其对于促进我国消费和谐、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投资 收入 消费者 和谐度 测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慧 曹虹剑
旅游消费文化有很强的约束力与经济功能;建设和谐社会的旅游消费文化有其必要性与现实可能性;我们不但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旅游消费文化意识,而且要运用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科学的旅游消费文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旅游消费 文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芳 王晔
消费是整个社会再生产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是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最持久的原动力。和谐消费,是和谐经济的终端和指挥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消费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外部和谐、消费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部和谐以及基于可持续消费的时空和谐是和谐消费的三个基本支点,也是我们营造和谐消费的基本内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世杰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祖军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的互动和影响不可避免,而如何避免文化冲突,实现文化的共生与和谐则是各民族、各国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文章从社会生态学视角出发探寻了多元文化在互动中遵循的法则、多元文化共生的机制及实现文化共生与和谐所需的条件等,对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避免世界的"文明冲突"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社会生态学 文化 共生 和谐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军
会计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育会计文化,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章以中国联通财务管理转型实践为例分析、思考和探讨了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着眼点,以期自我鞭策、解放思想,切实促进中国会计行业和会计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会计文化 会计行业 会计事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钢)是集铁矿山采掘和钢铁生产、加工、配送、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太钢专注于发展以不锈钢为主的特殊钢产品,是目前全球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太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共生理论为依据,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行
关键词:
太钢 绿色发展 和谐共生 循环经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世杰
消费环境对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对社会文明的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当前,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构建和谐、优美的消费环境,就要端正价值导向,树立环境友好的理念;要切实构建保护消费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并和节约资源紧密结合起来;要加速调整产业结构;要采取经济的、法律的乃至行政的有效手段治理消费环境;要加强消费环境的教育。文章最后还谈到了学科建设问题,认为应该恢复消费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地位。
关键词:
消费环境 和谐消费 学科建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 赵晓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构想拓展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一经提出便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构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出场逻辑、科学内涵、鲜明特征、现实困境、实践路径以及时代价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成果趋同、系统性研究不足等问题,特别是研究内容上主要以党的相关政策宣传解读为主,学理性较为薄弱,缺乏深入探讨分析。鉴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近几年新提出的重大理论命题,还处于理论发展阶段,对该领域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准确揭示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全面深入挖掘其包含的理论、实践价值,拓展研究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以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构想的后续相关研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 赵晓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构想拓展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一经提出便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构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出场逻辑、科学内涵、鲜明特征、现实困境、实践路径以及时代价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研究方法单一、成果趋同、系统性研究不足等问题,特别是研究内容上主要以党的相关政策宣传解读为主,学理性较为薄弱,缺乏深入探讨分析。鉴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近几年新提出的重大理论命题,还处于理论发展阶段,对该领域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准确揭示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全面深入挖掘其包含的理论、实践价值,拓展研究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以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构想的后续相关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龙鑫
<正>20世纪8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一股生态现代化思潮,这一理论思潮推动了西方工业国家的生态治理和修复,但这一理论受限于资本主义逻辑模式,导致西方国家大肆地将本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显然,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违背,绝不是实现全球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效行动方案。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探索出的人与自然相处的新型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志晋
从"人与自然"或"自然—科技—经济—社会—人类"这一共生的大系统中来研究技术创新,就不能把技术创新仅仅视为一种经济过程,而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社会、人类、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整合的共生过程,这就是所谓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它与以往传统的技术创新以及早期的适用技术创新,都有了质的不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真正表征和体现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关系,代表了技术创新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过程,越来越成为我们构建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正确的技术抉择和重要的技术基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左雅晴
共生理论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内容、目标和机理而言,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适切性。按照共生理论,我国劳动关系领域存在着共生单元主体存在缺陷、共生模式不够健全、共生环境有待改善、共生界面尚待优化等问题。为此,应该强化共生单元素质,推动共生模式发展,加快共生环境改善,致力共生界面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龙鑫
<正>20世纪8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一股生态现代化思潮,这一理论思潮推动了西方工业国家的生态治理和修复,但这一理论受限于资本主义逻辑模式,导致西方国家大肆地将本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显然,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违背,绝不是实现全球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效行动方案。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探索出的人与自然相处的新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