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41)
- 2023(2434)
- 2022(2109)
- 2021(2185)
- 2020(1648)
- 2019(3800)
- 2018(4015)
- 2017(8567)
- 2016(4428)
- 2015(4394)
- 2014(4404)
- 2013(4441)
- 2012(4217)
- 2011(3894)
- 2010(3975)
- 2009(3727)
- 2008(3586)
- 2007(3007)
- 2006(2715)
- 2005(2567)
- 学科
- 济(13546)
- 经济(13531)
- 管理(11625)
- 业(9209)
- 农(8448)
- 贸(7683)
- 贸易(7683)
- 易(7590)
- 企(5754)
- 企业(5754)
- 方法(5629)
- 产品(5169)
- 出(4589)
- 市场(4406)
- 数学(4393)
- 数学方法(4347)
- 中国(4317)
- 融(4030)
- 金融(4030)
- 财(3912)
- 农产(3710)
- 农产品(3710)
- 价格(3476)
- 制(3471)
- 产品价格(3395)
- 国际(3309)
- 出口(3222)
- 出口贸易(3222)
- 口(3222)
- 银(3131)
- 机构
- 学院(55480)
- 大学(55402)
- 济(25791)
- 经济(25336)
- 管理(22385)
- 研究(19501)
- 理学(18909)
- 理学院(18715)
- 管理学(18528)
- 管理学院(18410)
- 中国(15795)
- 京(11840)
- 财(11781)
- 科学(9764)
- 所(9298)
- 中心(9111)
- 农(9033)
- 财经(8847)
- 研究所(8272)
- 经(8075)
- 江(7932)
- 经济学(7672)
- 北京(7670)
- 业大(7210)
- 范(7204)
- 农业(7164)
- 师范(7153)
- 院(6918)
- 经济学院(6910)
- 财经大学(6600)
- 基金
- 项目(34683)
- 研究(27802)
- 科学(27142)
- 基金(25193)
- 家(21489)
- 国家(21325)
- 科学基金(17953)
- 社会(17893)
- 社会科(17047)
- 社会科学(17043)
- 基金项目(12727)
- 省(12357)
- 编号(12248)
- 教育(12137)
- 划(10648)
- 成果(10567)
- 资助(10243)
- 自然(10116)
- 自然科(9874)
- 自然科学(9872)
- 自然科学基金(9685)
- 部(8129)
- 课题(7790)
- 国家社会(7707)
- 重点(7604)
- 发(7517)
- 项目编号(7515)
- 性(7285)
- 教育部(7102)
- 制(7047)
共检索到89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程铭 刘雪莲
传统公共产品理论通常认为在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中,特别是在安全领域的供给中,霸权国和全球性国际组织承担着主要的供给责任,其研究也主要是以"霸权稳定论"为逻辑基础,认为霸权国在国际体系的构建与维护中会提供必需的公共产品,美国作为霸权国和全球性国际组织的主导者,可以为国际安全及地区安全保驾护航。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种霸权供给思维体现的是一种"寄生"逻辑,结果是美国在国际及地区层面上提供的安全公共产品更类似于一种"俱乐部产品"或是一种私人产品的正外部效应,这种依霸权而生的主体性行为非但维护不了霸权式供给模式的有效性,还极易受到美国国家利益和战略调整的影响而出现供给缺失,或干扰其他供给模式有效性作用的发挥。当前这种霸权思维已经不能满足世界多极化实践活动的思维需求,在多极化快速发展的当下,急需处理好"主体性与共生性矛盾统一的问题"。而"共生"思维则既看到了关系间的互斥性也看到了其互利性,"共生安全"可以突破传统安全困境的束缚,以共生发展的逻辑思维来改善安全关系、变革安全秩序、优化安全结构。共生安全意味着安全的目标由"生存"走向"发展",由"和平"走向"公平""正义"。在安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需要在规范和实践上改革和创新供给产品和供给体系,在建制、改制、创制上与时俱进,填补供给缺位问题,最终实现全球安全治理的新局面。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勇辉 余珍艳
冷战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所面临的地区安全形势并不乐观,南中国海问题持续升温,同时还受经济安全、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生态环境、能源资源、疾病蔓延等非传统安全领域问题的困扰。为应对这些问题,中国与东盟国家主要围绕澜沧江—湄公河建立了多个小多边安全机制,这些机制致力于提供地区公共产品,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何解决和改进中国与东盟小多边安全机制内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与周边地区安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毛景立 梁工谦 李鸣
大型公共品的质量,是委托、代理双方共同关心的最根本问题。随着人们对质量认识的深入,质量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在对质量概念与质量管理演变历程剖析的基础上,对大型公共品质量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质量 公共品 主观质量 过程双向主观质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新 席艳乐
虽然国际公共问题历来有之,但是关于国际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却由来未久。目前关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主要有两大分支,即国际政治经济学和财政学。本文从国际公共产品的定义与分类、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难题的原因研究、霸权稳定论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来源四个方面进行了文献述评,文章最后探讨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后续研究所需要关注的一些方面。
关键词:
国际公共产品 集体行动 援助融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谢青
对安全理念的探索一直是西方国际政治乃至当代西方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立足点不同 ,对国际安全的前景看法各异 ,但所有的西方学者都在探讨这样的问题 :“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吗 ?”“如何使和平长存于世 ?”在现实主义者那里和平意味着一段相对稳定的和平时间 ,而在理想主义者那里永久和平是人类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时代的发展使得当代的安全问题研究有了更为广阔的探索领域和研究对象 ,尤其是二战后的美国学者 ,从现实主义的摩根索到试图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折衷的库普坎 ,都对如何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国际安全构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关键词:
西方国际安全理念 美国安全模式 区域集团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沈明宇
工业化以来,石油因其特殊作用和稀缺性成为商家、军家、政治家追捧之物,石油产业在酷烈竞争中成长又受到不公平竞争的摧残。石油业不公平竞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国家补贴、行政垄断和石油大企业的经济技术垄断,这些都对一国乃至世界各国石油产业构成威胁或现实损害。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石油公司只有联合起来,采取国际性调节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反补贴、反垄断,才能维护国际石油市场公平的竞争秩序,确保世界石油产业的安全。
关键词:
国际调节 反补贴 反垄断 石油产业安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洋
共商共建共享治理理念是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重要观念公共产品。它强调治理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各国之间通过协商来应对全球治理中的各类风险与挑战,以及各国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实践,因而有助于破解当前困扰着国际社会的全球治理赤字难题。在实践中,中国主要是通过同国际组织或制度的互动来向国际社会传递共商共建共享的内涵,进而促使相关组织或制度接受这一理念。中国在这种互动中扮演了“智慧型领导”的角色,即引导国际组织的成员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为基础,克服在全球治理中阻碍各国采取一致行动的各类困境。这就改变了传统理论单纯将国家看作是被国际组织所社会化,进而接受国际组织所倡导的各类观念或规范的观点。国家同国际组织或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传统观点认识的那样仅仅是“学生”同“教师”的关系,国家也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国际组织所倡导的观念或从国际组织那里学习,而是可以将自身的观念传递给国际组织,促使国际组织转变行为模式。通过中国的实践,联合国等机构在其决议中采纳了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使这一理念初步成为指导各国参与全球治理活动的观念公共产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李新
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是一种复杂的政治经济学。从需求层面来看,国际间偏好的巨大差异性,使得聚集甚至是解释偏好较之于国家层面更加困难。从供给层面来看,全球治理模式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结构亦增加了谈判的复杂性,合理的制度设计是促进他们之间合作的必要保障。在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选择上,中国应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充分保证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积极融入并努力推进现有国际机制的调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国敏 罗静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正外部性和农产品的公共性问题认识不够,因此,在发展农业的思路和政策上,采取了市场化的倾向,政府对农业的投入逐渐缩小,阻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正外部性和农产品的公共性特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和保护力度,是保证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公共产品性 正外部性 农业财政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蔡汉波 黄瑞新 李凌
一、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进程与 公共产品市场化的条件 公共产品市场供给扩大化是一种趋势,我们可以将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进程区别为不同的阶段,并对公共产品按市场化的不同可能性将其进行分类。 从公共产品市场化的进程而言:(1)在传统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对社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进行计划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秀珍
从捍卫读者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体现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服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机制、合理使用知识产权、培养与时俱进的图书馆人等方面对国际化进程中的读者服务的新理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图书馆 读者服务 理念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宏佳 王宏禹 严展宇
WTO中国稀土案败诉折射出中国稀土贸易恶化的国际环境和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的不足。WTO框架下的稀土贸易体系实质上是由稀土消费国与供给国共同提供的一种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与西方国家分别承担了物质性与规则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然而,中国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过高、收益外流,造成了中国稀土贸易"成本—收益失衡"的困境。虽然我国通过经济外交手段致力于扭转这一失衡局面,但是由于实力与权力转化受阻,中国稀土资源的垄断优势未能转化为贸易优势。中国的稀土产业经济外交策略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颖
本文考察了美国、日本和印度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其共同特点是多元供给。这种多元供给的国际经验,可以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多元供给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海涛 乔路
本文以联合国会费分摊比额为例研究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以理清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逻辑与脉络,其中提出三个问题并运用VAR模型进行解释。结合中国对联合国会费负担的态度变化及其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国的联合国会费分摊比额随国际地位及实力的变化情况和中国的联合国会费分摊比额是否应该上升三个问题,对中国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原因、变化、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