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08)
- 2023(16642)
- 2022(14430)
- 2021(13358)
- 2020(11173)
- 2019(25622)
- 2018(25119)
- 2017(48375)
- 2016(26203)
- 2015(29158)
- 2014(29067)
- 2013(28629)
- 2012(26019)
- 2011(23440)
- 2010(23748)
- 2009(22421)
- 2008(21121)
- 2007(18524)
- 2006(16536)
- 2005(14730)
- 学科
- 济(106795)
- 经济(106661)
- 管理(78065)
- 业(72493)
- 企(62257)
- 企业(62257)
- 方法(49023)
- 数学(42286)
- 数学方法(41659)
- 中国(31502)
- 财(28888)
- 融(28592)
- 金融(28587)
- 银(27024)
- 银行(26983)
- 行(25982)
- 农(25908)
- 地方(25232)
- 制(24620)
- 业经(24325)
- 学(21717)
- 理论(18860)
- 务(18782)
- 财务(18703)
- 财务管理(18669)
- 企业财务(17798)
- 贸(17722)
- 贸易(17706)
- 农业(17675)
- 易(17175)
- 机构
- 大学(369654)
- 学院(369228)
- 管理(145858)
- 济(145337)
- 经济(142024)
- 理学(126411)
- 理学院(124955)
- 管理学(122481)
- 管理学院(121822)
- 研究(121799)
- 中国(95562)
- 京(78292)
- 科学(75862)
- 财(69793)
- 所(60275)
- 中心(56526)
- 财经(55708)
- 农(55396)
- 研究所(54895)
- 江(53718)
- 业大(53036)
- 经(50466)
- 北京(49441)
- 范(49242)
- 师范(48776)
- 院(44650)
- 州(44356)
- 经济学(44244)
- 农业(43120)
- 财经大学(41627)
- 基金
- 项目(254713)
- 科学(201518)
- 基金(185807)
- 研究(185064)
- 家(161690)
- 国家(160417)
- 科学基金(138846)
- 社会(117600)
- 社会科(111719)
- 社会科学(111691)
- 省(100110)
- 基金项目(98923)
- 自然(90761)
- 自然科(88653)
- 自然科学(88638)
- 自然科学基金(86967)
- 教育(84896)
- 划(83777)
- 资助(77176)
- 编号(74794)
- 成果(59969)
- 重点(57145)
- 部(55461)
- 发(54262)
- 创(52953)
- 课题(51873)
- 创新(49458)
- 国家社会(48568)
- 科研(48532)
- 制(47939)
- 期刊
- 济(157529)
- 经济(157529)
- 研究(107954)
- 中国(69167)
- 学报(56299)
- 管理(53239)
- 科学(52916)
- 财(52275)
- 农(49701)
- 大学(42905)
- 融(42798)
- 金融(42798)
- 学学(40628)
- 教育(38463)
- 农业(33844)
- 技术(31190)
- 财经(26676)
- 业经(25371)
- 经济研究(24813)
- 经(22696)
- 问题(20317)
- 理论(17953)
- 科技(17593)
- 技术经济(17208)
- 统计(17140)
- 业(16931)
- 图书(16755)
- 资源(16511)
- 实践(16438)
- 践(16438)
共检索到539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旸
跨区域旅游发展本质上就是旅游系统的空间演化问题,由于区域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和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选择等原因,旅游活动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状态。而共生理论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以有效地诠释这一机制的共生进化效能,从而为后世博效应下的区域旅游一体化机制以及旅游系统空间属性的深化探索提供一种共生性和复杂性理论渗入的研究视角。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夏茂生
在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以演化博弈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演化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不同条件下,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博弈系统有不同的演化稳定策略。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收益增值、技术创新增值、合作成本以及政府补贴是影响博弈系统演化的重要因素。当外部条件有利时,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主动选择与对方融合发展是最优均衡策略。最后,根据演化博弈结果,提出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康养旅游 产业融合 演化博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诗涛
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农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与升级,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回顾,分析研究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机理、影响因素和机制,探索更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规律,构建农业与旅游业全产业链系统演化模型。提出以政府扶持为保障,以多元融合为抓手,以技术强化为支撑,以资源维护为准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演化机制 农业 旅游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薛领 翁瑾
本文在垄断竞争、规模经济、交通成本、消费者多样化偏好以及旅游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两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学演绎模型与基于自主体(agent)的计算实验相结合的研究路径,通过对旅游企业、消费者等大量微观自主体的相互作用来"动态地"观察和探讨沿海与内地两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变动的微观基础、影响因素和动态过程。本文认为,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演化机理,空间经济学演绎模型与推导→基于agent的地理计算→实证分析与计量检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技术路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简王华 叶枝 张金霞 余述琼
本文在景区旅游竞争力构成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将区域间进行旅游协作相关性密切的要素分为旅游协作决定因素、旅游协作支持因素和旅游协作保障因素3部分,对其作了初步的内涵界定,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各旅游协作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定了桂西民族地区有一定代表性的20多个景区,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相结合,采取层次分析法对所选样本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评定。初步得出了各景区的旅游协作总系数以及根据协作要素的不同层次分析而确定的协作类型,从而为各景区明确自身在区域协作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相互间在协作
关键词:
旅游协作因素 旅游协作单元 桂西地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彪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旅游经济空间错位动态变动的趋势及其具体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旅游空间错位的分布具有空间集聚和路径依赖的特性,并且这种差异化程度呈现出逐年缩小的趋势。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对空间错位的影响路径相反,前者使得旅游经济的发展摆脱了旅游资源的限制,从而加剧了空间错位,而后者则有利于发挥旅游资源的区域比较优势,从而降低了空间错位程度。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空间错位 动态演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雷石标 邵小慧
本文首先从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商旅文跨界融合的基本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分析坚持商旅文跨界融合对于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明确了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引入面板与空间计量模型,并利用2005-2017年的相关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研究发现,商旅文跨界融合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在相关空间机制的作用下仍然稳健。此外,商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会显著提升商旅文跨界融合对旅游产业产生的正向影响。最后,文章立足于商旅文融合视角,提出了现阶段建立健全商旅文融合体系与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本海
旅游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申遗的不断成功,将会有更多的旅游资源被挖掘,旅游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与乡村建设》一书着眼于经济的全面、持久、健康发展,以云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寻找新的旅游亮点和主题,研究云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一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探索可行措施,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开拓出新的最为稳妥的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聚 乡村旅游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本海
旅游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申遗的不断成功,将会有更多的旅游资源被挖掘,旅游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与乡村建设》一书着眼于经济的全面、持久、健康发展,以云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寻找新的旅游亮点和主题,研究云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一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探索可行措施,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开拓出新的最为稳妥的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兆峰 谢佳亮
提高文旅融合发展效率是关乎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背景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学问题,有效把握其动态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对推动区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及其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分析框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基于松弛变量的超效率测度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和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剖析中国2011—2019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在9年间仅提升3.4%,距离最佳生产前沿面还存在至少17.3%的潜力空间,4大区域呈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格局,并且仅天津、上海、广东与云南4个省份常年达到最佳生产前沿面,其他省份还存在至少6.7%~33.9%的潜力空间;2)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大致呈现“东南沿海高值集聚,西北内陆低值集聚”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与马太效应现象,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当与高效率的省份为邻时,本地省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向上转移概率有所提升;3)产业结构与交通水平是提高本地省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但对邻近省份产生了负向溢出效应,科技创新、消费需求和政府调控促进了邻近省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效率,但对本地省份的推动作用尚不显著,服务队伍抑制了本地省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效率,但对邻近省份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锋 陈太政 辛欣
旅游产业融合已成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来源,而目前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演化方面,却忽略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力量。文章以演化的视角,结合旅游产业融合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机制,以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研发经费融合和研发人员融合等指标为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系统度量指标,以技术结构、需求结构、就业结构、产值结构和规模结构等为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度量指标,运用协同动力模型,以西安为例对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为:①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程度是旅游产业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②旅游产业融
关键词:
协同动力模型 旅游融合 结构演化 西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志敏 吴群琪
利用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耦合协调理论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结合ArcGIS10.2软件和GeoDa0.95软件,分析了中国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态势及其区域差异和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平衡,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偏低;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省域两业融合态势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三级阶梯"空间分类特征;中国省域两产业融合发展水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旅游业 产业融合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燕 朱创业 梅燕 李万洪
旅游区建筑作为景区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承载着旅游接待、景区管理等综合服务功能,是景区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部分。但无论体量大小,旅游区建筑都会对景致及环境生态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两者间的矛盾还会随着游客量的增加凸现并不断激化。因此,旅游区规划设计中应紧密围绕建筑、游人、自然生态之间互利共生、和谐统一的理念,最大程度地削弱相互之间的矛盾,化矛盾为共生。
关键词:
旅游区建筑 景区环境 融合 共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泓,顾朝林
从共生概念和内涵入手,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在此基础上,以淮海经济区为例,分析了淮海经济区区域背景和旅游竞合条件,对跨行政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晓桃 揭筱纹
跨省界区域旅游目的地,是我国一种在同一自然地理单元中核心旅游资源较集中的旅游目的地。这种旅游目的地是受省级行政边界分割,但地理位置处在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省级行政区域边界内。跨省界区域旅游目的地内的同一个省级行政区域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域之间旅游相关组织、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形态的协作,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旅游开发和规划、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由于跨省界区域旅游目的地合作可以缓和利益冲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论文以前人相关研究成果为鉴,从理论层面对我国跨省界区域旅游目的地合作机制与运行进行剖析,试图为此类型旅游目的地合作机制与运行提供相关理论指导,从而促进我国跨省界区域旅游目的地朝着合理有序、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