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6)
2023(9941)
2022(8728)
2021(7989)
2020(7131)
2019(16272)
2018(16144)
2017(31018)
2016(16887)
2015(19216)
2014(18923)
2013(18717)
2012(17417)
2011(15894)
2010(16147)
2009(15067)
2008(14981)
2007(13807)
2006(11700)
2005(10223)
作者
(48839)
(41060)
(40936)
(38775)
(25847)
(19570)
(18661)
(16076)
(15151)
(14643)
(13765)
(13667)
(13021)
(12885)
(12699)
(12569)
(12507)
(12098)
(11795)
(11703)
(10101)
(10079)
(10032)
(9241)
(9237)
(9211)
(9184)
(9007)
(8237)
(8227)
学科
(75928)
经济(75876)
(53212)
管理(51971)
(45482)
企业(45482)
方法(37514)
数学(33024)
数学方法(32551)
技术(19262)
(19044)
中国(18108)
业经(16871)
(16412)
地方(15709)
(13853)
技术管理(12776)
农业(12639)
(12582)
贸易(12577)
理论(12489)
(12419)
(12156)
产业(11861)
(11428)
(10488)
银行(10462)
(10180)
财务(10144)
财务管理(10117)
机构
学院(244527)
大学(243002)
(102932)
经济(100908)
管理(98693)
理学(85914)
理学院(85027)
管理学(83386)
管理学院(82919)
研究(78876)
中国(58375)
(50315)
科学(48935)
(44208)
(40179)
(39659)
(37120)
业大(36864)
中心(36848)
研究所(36162)
财经(35472)
(31998)
农业(31708)
北京(31546)
经济学(31306)
(30739)
师范(30427)
(29612)
经济学院(28424)
(28123)
基金
项目(164302)
科学(130730)
研究(120091)
基金(118192)
(102315)
国家(101489)
科学基金(88072)
社会(76224)
社会科(72459)
社会科学(72439)
(67490)
基金项目(62746)
自然(56835)
教育(56246)
(55715)
自然科(55624)
自然科学(55611)
自然科学基金(54640)
编号(48594)
资助(48129)
(39794)
成果(38586)
重点(37083)
(36458)
创新(36305)
(35981)
课题(34111)
科研(31465)
国家社会(31049)
教育部(30942)
期刊
(109015)
经济(109015)
研究(67472)
中国(47981)
管理(37188)
(35672)
学报(35657)
(34507)
科学(34327)
教育(27530)
大学(27001)
学学(25375)
技术(24526)
农业(24170)
(19190)
金融(19190)
业经(18999)
经济研究(17869)
财经(17315)
技术经济(15312)
(14981)
统计(14791)
(14685)
问题(14576)
科技(14368)
(14061)
决策(12302)
商业(12260)
(11071)
理论(11005)
共检索到352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蔡月祥  
本文从分析共生型、互补型两种典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入手,着重对他们的稳定性、成长性和科研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今后产业集群发展应选择的方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安佑  高沫丽  郭琳  
产业集群创新要素由两部分构成:内部核心要素(inner core factors)和外部支撑要素(outer supporting fac- tors),这两部分要素组成"产业集群创新IO要素模型"。产业集群创新模式的参与者是多元的,他们在创新过程中承担一定的、不尽相同的创新职能,进行一定的与创新有关的活动。美国硅谷的电子和软件产业集群在创新发展中符合"IO模型",其特点为:在产业集群创新中,既有内部核心要素,也有外部支撑要素发挥作用,内部核心要素与外部支撑要素两者紧密相连、融为一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远亚丽  唐卫宁  
低碳背景下,物流产业集群服务的创新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低碳视角下,从低碳技术创新、低碳知识水平创新、低碳创新支撑机制与低碳创新政策四个维度构建物流产业集群服务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AMOS 17.0,对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强度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低碳技术创新、低碳创新政策、低碳知识水平创新、低碳创新支撑机制与物流产业集群服务低碳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低碳技术创新对低碳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低碳创新支撑机制、低碳知识水平创新、低碳创新政策,而且低碳创新政策、低碳知识水平创新、低碳创新支撑机制对低碳技术创新具有不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傅咛  魏立萍  
文章建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实证分析了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并不高,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松散、企业技术创新效益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集群产业链短、配套能力欠缺是制约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皎平  纪成君  郑毅  
文章构建了集群创新&知识溢出的SD模型,通过分析发现随着知识溢出率的增大,虽然在短期内增加了集群共有知识,但却不利于长期创新,最终导致创新惰性风险;针对知识溢出的负效应,采用SD模型分析了不同创新政策对集群创新的作用效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华伟  
利用3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 148名学术型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分析知识共享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博士生知识共享水平较高,学习投入有待提升,科研效能感明显不足,发展型科研创新能力略有提高,任务型科研创新能力稍微下降。博士生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学习投入、科研效能感及科研创新能力。博士生学习投入在知识共享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上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而科研效能感在知识共享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上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学习投入及科研效能感在知识共享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上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为促进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大学要重视博士生知识共享的价值及作用,疏通知识传播渠道;创设良好培养环境,强化博士生学习投入;增强博士生科研效能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健  焦兵  
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互动,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发现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之间的传导途径就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选择油气资源产业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出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并根据油气资源生产的集聚性特点探索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途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明菲  周尧  
创新能力是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基础。分析物流产业集群特征,从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创新环境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四个维度,建立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以武汉市为样本,对影响武汉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晓治  曹鑫  
文章讨论的是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基于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文章试图从结构、行为、绩效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为此,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从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入手,分析不同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的创新行为,再进一步分析产业集群创新行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炳富  刘芳  
文章通过修正经典知识溢出模型构建了包括知识存量差距、知识互补能力、知识扩散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社会资本能力等变量在内的创新集群知识转移综合能力模型;并假设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了知识互补能力与创新集群知识转移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知识互补能力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并采用混合多属性决策方法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客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子丹  袁永  
研究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典型创新指数,分析3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总结相关特征,并提出若干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林杰  
文章分析了自主创新能力内涵,给出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FUZZY理论建立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房地产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董慧梅  李月  汪建苇  侯卫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此可构建创新能力的衡量方法和分析范式。通过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分析,发现政府扭曲创新要素能够提高创新水平,但是难以显著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立足于改善创新要素的市场配置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从军  晁蓉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是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法从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创新文化价值观的激励等六个方面对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内在张力和外部推力两大动因进行初步探讨,强调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素、功能要素以及环境要素的共同作用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以引导企业更好、更快的成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惠琴  赵波  李梨花  
在对陶瓷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内涵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13个表征题项构建了陶瓷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调研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加权平均,计算了广东佛山、四川夹江、福建晋江、山东淄博陶瓷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和排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