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0)
- 2023(10566)
- 2022(8656)
- 2021(7924)
- 2020(6154)
- 2019(13480)
- 2018(12721)
- 2017(23876)
- 2016(12139)
- 2015(12854)
- 2014(11955)
- 2013(11182)
- 2012(9645)
- 2011(8621)
- 2010(8672)
- 2009(8364)
- 2008(7134)
- 2007(5836)
- 2006(5238)
- 2005(4569)
- 学科
- 济(42216)
- 经济(42176)
- 管理(34836)
- 业(34382)
- 企(29361)
- 企业(29361)
- 融(25158)
- 金融(25156)
- 银(22526)
- 银行(22520)
- 行(21883)
- 中国(19925)
- 农(16296)
- 财(15949)
- 方法(14539)
- 业经(14278)
- 制(13362)
- 地方(12530)
- 数学(12390)
- 数学方法(12155)
- 农业(11348)
- 中国金融(11003)
- 务(10513)
- 财务(10476)
- 财务管理(10462)
- 企业财务(9995)
- 体(8836)
- 贸(8453)
- 贸易(8442)
- 易(8261)
- 机构
- 学院(154623)
- 大学(148678)
- 济(61992)
- 经济(60616)
- 管理(58286)
- 理学(50341)
- 理学院(49830)
- 管理学(48930)
- 管理学院(48657)
- 研究(47564)
- 中国(43282)
- 财(31542)
- 京(28631)
- 科学(26890)
- 中心(25223)
- 财经(24907)
- 经(22637)
- 农(21994)
- 江(21856)
- 所(21365)
- 经济学(20159)
- 范(19636)
- 业大(19516)
- 师范(19456)
- 研究所(19247)
- 州(18884)
- 财经大学(18726)
- 融(18353)
- 经济学院(18292)
- 银(18044)
- 基金
- 项目(107485)
- 科学(85739)
- 研究(82805)
- 基金(77877)
- 家(66780)
- 国家(66172)
- 科学基金(58110)
- 社会(54977)
- 社会科(52207)
- 社会科学(52189)
- 省(43707)
- 基金项目(40746)
- 教育(37260)
- 划(35290)
- 自然(34684)
- 编号(34247)
- 自然科(33941)
- 自然科学(33932)
- 自然科学基金(33307)
- 资助(29762)
- 成果(27176)
- 重点(24435)
- 发(24345)
- 创(23743)
- 课题(23439)
- 国家社会(23350)
- 部(22505)
- 制(22290)
- 创新(22071)
- 项目编号(21515)
共检索到228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琼
随着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推进,城乡分割阻碍制约城市农村协调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分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思想障碍、二元体制、经济利益等问题,提出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破除二元体制障碍、创新改造治理手段等措施,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城乡融合发展 二元体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今年以来,桃源街道提出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区融合"为目标,全面推进党的组织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服务建设等,探索社区党建、园区党建新路径,发挥高校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资源优势,推动主体共建、融合共治、服务共享,探索了一条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
关键词:
桃源街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衡霞 谭振宇
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共价值治理范式对于重构社会治理理论的适用性,认为该范式所暗含的建构性、结构性与公共性特征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具有内在契合。其次,反思了公共价值治理范式下的"圈层模式"、"循环结构"与"原子形态"三种传统社会治理重构路径,认为上述路径分别从宏观系统环境、中观价值创造以及微观主体互动三方面为社会治理理论重构提供了理论借鉴;但由于三种重构路径的整合性缺陷,并均缺乏符合中国情景的公共价值内核,所以此三种方案都不是重构社会治理的可行路径。最后,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价值治理分析框架,阐释了效用、民主、责任价值内核,价值生成、生产、释放过程以及制度支撑与具有保障性作用的财政的关系等内容,以期对新型社会治理格局的理论构建提供启示。
关键词:
共建共治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 公共价值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力榕
乡村治理体系的优劣,关系着乡村振兴目标能否实现,也影响着乡村地区的长期发展。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推进,对于促进乡村振兴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部分地区还存着"三治"融合理念不强、"三治"融合治理行为缺失以及"三治"融合制度与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郝雅立 温志强
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方式,共享单车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要,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共享单车的经济属性、科技属性、公共属性这三重属性的交织对共享单车的治理提出了大数据的工具支持、智能化的科技依赖和三方协同、共建共治共享的合作机制要求。共享单车的治理需要管技结合,需要多主体合作、多能力匹配。为此,从政府、市场和用户三方主体出发,提出共享单车智能化治理的具体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漆亮亮 赖勤学
新时代为加强和创新税收治理,应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税收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的税收治理格局有着深刻的逻辑内涵与完整的运行框架。新时代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治理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税收治理格局的实例典范。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税收治理格局,我国应围绕税收共建、税收共治和税收共享三个维度采取举措。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姚树荣 周诗雨
厘清乡村振兴的主体及实现路径问题,可以避免乡村振兴出现重大导向性偏差。本文在评述政府主导、资本主导和农民自主三种路径面临困境基础上,提出应以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引领乡村振兴。在阐释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后,构建了一个乡村振兴与共建共治共享内在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回答了乡村振兴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怎么"进行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然后以明月村为例,阐明了普通乡村在特定的经济与制度条件下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走上振兴之路的现实可行性。本文认为,乡村振兴应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导向,但从实现路径上不应只依靠农民,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至关重要。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抓住城市化带动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一套可操作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城市化辐射到的乡村以市场方式率先振兴起来,同时把节约的财力转移给城市化辐射不到的乡村进行保底建设。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国华 刘文君
习近平总书记"共建共治共享"的"三共"治理理念(以下简称"三共"治理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服务理论、协商民主理论和价值共享理论为基础,内含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同享有等三重意蕴。共建、共治、共享三位一体,三者所构筑起来的"三共"治理理念,是我国社会治理乃至国家治理活动中所当然遵守和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为此,有必要对其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内在逻辑等基本理论命题逐一释读,探寻其在新时代社会治理进程中的基本担当和应有作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兴明
单纯依靠乡村内部无力实现土地最优配置的图景,需要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域来审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问题。城乡融合不仅体现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更蕴含着城乡居民身份、权利平等化的核心价值。必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确立"福利权排他性"相对脱嵌、而共享理念深度嵌入的新型宅基地管理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畅通城镇居民参与闲置宅基地产权市场交易的渠道,并以此为载体吸引乡村建设行动所需的人口、资本等要素资源。基于此,文章以"要素共享、共同发展"为逻辑起点,从顶层设计与政策调适、"精英俘获"防范机制、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层面探讨闲置宅基地城乡共建共享新模式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
闲置宅基地 城乡共建共享 内在逻辑 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海平
进城务工青年的社会融入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命题之一。单向的城市融入路径对于进城务工青年来说,具有复杂性、艰难性和长期性,探究其多元的社会融入路径显得迫切而必要。在乡村振兴及进城务工青年城市融入问题长期并存的背景下,"城乡共生"的实践探索可以为其扩展社会融入的路径和选择的空间。进城务工青年的城乡社会融合实践策略从城乡文化共融、城乡社会网络共建、城乡社会资源共享等3个方面展现了进城务工青年的城乡共生实践可能。在实践过程中,维系和构建具有城乡融合发展优势的城乡社会文化、社会资源和社会网络,为进城务工青年做出最终流向选择提供了更长的缓冲期,为其返乡生活就业提供乡土资源储备,有效地回应其文化焦虑、经济压力以及人际孤独等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海平
进城务工青年的社会融入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命题之一。单向的城市融入路径对于进城务工青年来说,具有复杂性、艰难性和长期性,探究其多元的社会融入路径显得迫切而必要。在乡村振兴及进城务工青年城市融入问题长期并存的背景下,"城乡共生"的实践探索可以为其扩展社会融入的路径和选择的空间。进城务工青年的城乡社会融合实践策略从城乡文化共融、城乡社会网络共建、城乡社会资源共享等3个方面展现了进城务工青年的城乡共生实践可能。在实践过程中,维系和构建具有城乡融合发展优势的城乡社会文化、社会资源和社会网络,为进城务工青年做出最终流向选择提供了更长的缓冲期,为其返乡生活就业提供乡土资源储备,有效地回应其文化焦虑、经济压力以及人际孤独等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美华 尹新瑞
在创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多元社会治理环境下,慈善组织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既可以促进多元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促进社会团结与整合同时也可以提高对不同社会利益主体利益诉求的关注。而慈善组织对社会治理的参与可以从发挥社会保障功能、解决社会问题、提升民众公民意识等维度进行深度参与。为此,慈善组织需要通过加快内部治理、外部治理以及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等途径,提升、扩展其社会治理参与能力与领域。
关键词:
慈善组织 社会治理 参与维度 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赖启福 李虎峰 苏慧娟 黄杰龙 张慧琳
基于政策文本梳理与相关案例分析,从“两山”转化的路径选择依据、现实要求和实现路径3个层面对“两山”转化的发展思路、兼顾因素、最终目标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回答在“两山”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如何转?”“何时转?”“向哪转?”等现实问题。研究表明:在“两山”转化路径选择过程中需要准确评估政策要求、发展基础和风险效益等因素;“两山”转化必须从限制性要求、发展性要求和保障性要求3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正视资源约束带来的发展限制,统筹收入分配、产业培育和区域协调的多维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转化的实现路径可以遵循“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系统地解决保护修复、资源活化及生态价值规模化利用等问题,最终实现发展成果共建共治共享目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梦莉
我国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正式开启以来,在试点实践中探索出了生态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为成功的制度典范。但当前对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国家公园建设中存在着资金投入紧张、管理体制分散以及法律体系不完备等诸多问题。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国家公园的建设需要政府、市场、第三部门以及公民的共同参与。因此,要通过健全管理体制,制定与国家公园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共同建设国家公园;通过完善监督机制、民意反馈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共同治理国家公园;在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公园的生态优化、生态扶贫以及科研教化等功能,从而构建一种以国家公园的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政府 市场 社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胜 戎成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课程质量,加强课程治理是职业教育课程质量提升的关键。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治理的逻辑是以“多元共治”促进职业教育课程“善治”目标的实现。在这一逻辑下,建构“多元共治”课程治理的行动框架,即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研定、多渠道提升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质量、多层级优化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体系以及多机制保障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运行。提出具体实践抓手,包括搭建与完善校企政协作共治职业教育课程的体制机制、将企业用人标准完整纳入课程标准、以1+X证书制度作为校企共治课程的桥梁、提升课程治理手段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协同共治 课程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