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94)
- 2023(17915)
- 2022(14741)
- 2021(13369)
- 2020(11007)
- 2019(24456)
- 2018(24292)
- 2017(44838)
- 2016(24052)
- 2015(26482)
- 2014(26266)
- 2013(25483)
- 2012(23690)
- 2011(21625)
- 2010(21980)
- 2009(20386)
- 2008(19589)
- 2007(17520)
- 2006(15991)
- 2005(14875)
- 学科
- 济(110299)
- 经济(110184)
- 管理(67883)
- 业(62917)
- 企(50295)
- 企业(50295)
- 中国(34890)
- 地方(32219)
- 方法(31594)
- 农(30165)
- 业经(26616)
- 数学(26006)
- 数学方法(25684)
- 学(23185)
- 技术(21234)
- 农业(20725)
- 财(20588)
- 制(20439)
- 银(18279)
- 融(18256)
- 银行(18253)
- 金融(18248)
- 地方经济(17844)
- 行(17775)
- 理论(17019)
- 发(16920)
- 环境(16846)
- 贸(16283)
- 贸易(16263)
- 和(15601)
- 机构
- 学院(334398)
- 大学(331145)
- 济(139535)
- 经济(136475)
- 研究(123846)
- 管理(121473)
- 理学(102165)
- 理学院(100872)
- 管理学(99011)
- 管理学院(98362)
- 中国(94804)
- 科学(74831)
- 京(72491)
- 财(63395)
- 所(62844)
- 研究所(56533)
- 中心(55967)
- 农(55454)
- 江(54851)
- 范(48386)
- 财经(48334)
- 师范(47884)
- 业大(46217)
- 北京(46072)
- 院(45433)
- 州(43738)
- 经(43476)
- 农业(42780)
- 经济学(42514)
- 省(38695)
- 基金
- 项目(217058)
- 科学(171298)
- 研究(163924)
- 基金(153330)
- 家(133605)
- 国家(132432)
- 科学基金(113094)
- 社会(104080)
- 社会科(98489)
- 社会科学(98468)
- 省(88301)
- 基金项目(80319)
- 教育(74518)
- 划(73347)
- 自然(69350)
- 自然科(67753)
- 自然科学(67732)
- 编号(67215)
- 自然科学基金(66481)
- 资助(60083)
- 成果(55609)
- 发(52998)
- 重点(49768)
- 创(49231)
- 课题(48914)
- 部(45807)
- 创新(45276)
- 国家社会(43100)
- 发展(42975)
- 展(42289)
- 期刊
- 济(173761)
- 经济(173761)
- 研究(107609)
- 中国(82192)
- 农(52772)
- 管理(50517)
- 学报(49778)
- 财(48504)
- 科学(48055)
- 教育(46775)
- 大学(37856)
- 农业(35652)
- 学学(34967)
- 融(34825)
- 金融(34825)
- 技术(32694)
- 业经(28947)
- 经济研究(28059)
- 财经(24033)
- 问题(21904)
- 经(21046)
- 业(19685)
- 图书(18538)
- 技术经济(17599)
- 科技(17355)
- 坛(16661)
- 论坛(16661)
- 贸(16657)
- 资源(15672)
- 现代(15607)
共检索到541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斐
在创新经济中,创新要素和创新活动因其流动受资源和环境约束较小而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创新中心的区域布局和创新网络结构也具有较高的可规划性;不同于传统经济中因产业集聚和扩散而形成"核心—边缘"格局下的区域一体化,创新经济中因创新的共享化扩散而形成共享型区域一体化。因此,应积极发展创新经济,由区域内所有政府、创新主体、生产主体等共建区域创新产业共同体,通过各地区协商共治、各行为主体协作共治和政府与市场协同共治优化创新生态,有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进而充分发挥创新扩散促进共享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实现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应优化创新网络系统,打造高水平区域创新共同体;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建开放性区域创新产业共同体;促进集成式制度创新,共治区域创新生态;进而实现共享型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为其他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晏舒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民营经济承受着相当大的考验,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甚至是生存危机。长三角地区汇聚了我国发展最好、实力雄厚的众多民营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伴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文章基于长三角区域民营经济具备的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形势分析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韬
阐述了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契合机理,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其物流业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一体化 物流 长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雯 孙伟 刘崇刚 刘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各城市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文章从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切入,系统阐述了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差异化、高效率、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遵循经济集中、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平的空间优化准则。同时,重点梳理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央政府及三省一市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行动计划等落实情况,分析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征学 肖金成 李博雅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度最高、创新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各种协调机制逐步建立,但市场一体化发展程度依然偏低。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各类市场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应通过"线上""线下"协同互动、"五链"融合发展、事中事后监管协调推进、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联动发展,推进市场一体化,并不断完善组织体系、规划体系、立法制度、配套机制、监测评估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晶 张珏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因源于政府宏观层面调控的国家战略布局需求,市场中观层面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微观层面的更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需求。其本质是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是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标准的全新探索,是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新变化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走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合理的行政干预功效,建立一体化发展规划与引领的统筹机制;调动社会系统化参与的积极性,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完善法律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协调和激励保障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建军 吕猛
企业内地域分工是以企业为载体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阶段要求不同的企业内地域分工形式与之相适应。伴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区域内企业立足于整个长三角实现企业内地域分工的愿望也愈发强烈。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阶段企业内地域分工在其范围内不同表现形式的回顾,提出目前长三角范围内企业内地域分工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对新阶段下企业内地域分工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企业内地域分工 长三角 区域经济一体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军 张兴平 丁正源
创新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长三角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快,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准确把握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对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和维持发展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角度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出多元化(包括供给多元化和需求多元化)是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并就打造长三角创新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 区域经济一体化 多元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柳 于明超 刘志彪
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存在影响这一命题被广泛认同,但区域之间文化融合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是一个新的视角。不同文化的类别是存在差异的,理论上可以说明,只有区域优性文化的融合才能够促进经济一体化。从长三角地区来看,创业文化融合、冒险文化融合促进了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开放文化融合对经济一体化并没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在推动区域之间的优性文化融合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从而促进了长三角的区域一体化;而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文化却也会阻碍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
文化融合 经济一体化 优性文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千慧雄
区域经济完全一体化的各成员的产出份额在理论上应服从Zipf分布,各成员产出份额的实际分布与理论分布的距离则可以用来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实证分析表明,1978—2008年间,长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一体化过程,并且长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制度变迁推进型一体化"、"制度与市场角力型一体化"和"市场推进型一体化"三个阶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获发
本文从增长状态、规模状态、经济贡献、市场联系和市场开放五个角度,构建了长三角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9-2018年江浙沪皖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长三角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从总体来看,长三角区域流通业的协同发展综合水平呈现出下滑状态,相互协同效应尚未有效显现,流通业一体化格局还没有全面形成。从分项看,流通业在规模状态、经济贡献、市场联系紧密性方面的协同发展水平都表现出强化提升趋势,但在增长状态、区级市场开放的协同性处于下降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玲
互联网技术及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加快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进程。近年来,我国长三角地区受上海市的辐射和带动,其区域经济的差异化程度日益缩小,区域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为例,基于区域一体化战略背景,对该地区各城市的区域经济差异以及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为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应俊惠 肖斐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而推动"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则是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上海票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票据交易量持续增长,市场活跃度不断提高,其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区域性票据中心。本文在分析上海票据市场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推进"长三角"地区票据一体化进程的必要性,提出发展区域票据市场需要解决如下四方面的问题:扩大区域市场影响力、加强票据产品信用组合、培育票据市场投资者和服务商等,最后文章从制度、机构、业务、工具到设施等方面提出推进"长三角"地区票据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上海 “长三角”地区 票据市场 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侯蔚
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长三角高校应当通过建立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教师合作交流机制和学生学分互认机制,实现协同发展。为此,必须逐步构建以利益保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外围发展机制为核心架构的综合保障机制。着眼于区域一体化的视角,未来长三角高校需要立足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整体需求,通过整体策划、重点扶持、突出特色、协同发展,实现专业结构的系统优化。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专业结构 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特木钦
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联动可部分缓解人口老龄化及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区域养老负担日益严重的现实矛盾,加上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和制度基础成熟,推进养老服务产业融合可以取得积极进展。针对养老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有待激发、养老服务水平地区间不均衡、异地养老在制度和政策方面等问题,养老服务的区域融合要提高老年人口的自由流动以及养老资源的配置效率,从组织、系统、政策、平台等层面全力推进机制建设,满足区域内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养老需求。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老龄化 养老服务 区域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