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6)
2023(4344)
2022(3790)
2021(3675)
2020(3234)
2019(7683)
2018(7043)
2017(12463)
2016(6413)
2015(7238)
2014(6940)
2013(6915)
2012(6511)
2011(6141)
2010(6140)
2009(6196)
2008(6050)
2007(4938)
2006(4466)
2005(4374)
作者
(17477)
(14439)
(14222)
(13822)
(9257)
(6855)
(6691)
(5661)
(5546)
(5273)
(4954)
(4925)
(4631)
(4558)
(4535)
(4531)
(4252)
(4187)
(4185)
(3967)
(3696)
(3450)
(3420)
(3364)
(3334)
(3330)
(3141)
(3032)
(2825)
(2791)
学科
(26255)
经济(26233)
(16969)
管理(16316)
(12003)
企业(12003)
中国(11114)
(10753)
保险(10661)
方法(10299)
数学(9089)
数学方法(8954)
(7672)
银行(7667)
(7303)
(7133)
(6936)
金融(6936)
(6757)
(6149)
(5818)
贸易(5812)
(5649)
地方(4970)
(4663)
关系(4551)
各种(4431)
业经(4422)
(4374)
财务(4357)
机构
大学(86330)
学院(83360)
(38245)
经济(37514)
研究(32988)
管理(31770)
中国(31244)
理学(25865)
理学院(25542)
管理学(24999)
管理学院(24829)
(20856)
(19128)
科学(17376)
(16036)
中心(15963)
财经(15454)
(14259)
研究所(14178)
北京(12903)
(12750)
(12383)
(12036)
经济学(11797)
财经大学(11797)
(10607)
(10581)
师范(10529)
经济学院(10501)
金融(10434)
基金
项目(52218)
科学(41315)
基金(39538)
研究(38773)
(34266)
国家(34000)
科学基金(29072)
社会(25547)
社会科(24135)
社会科学(24129)
基金项目(19933)
自然(18137)
(17929)
自然科(17753)
自然科学(17748)
自然科学基金(17438)
教育(17293)
资助(16777)
(15965)
编号(15006)
成果(13133)
重点(12113)
(12085)
国家社会(11143)
教育部(10632)
(10622)
课题(10592)
(10347)
大学(10208)
中国(10133)
期刊
(42546)
经济(42546)
研究(33105)
中国(22289)
(16432)
金融(16432)
(16424)
管理(13184)
学报(11826)
科学(11403)
(11064)
大学(9650)
教育(9145)
学学(8685)
财经(7690)
经济研究(7505)
农业(7229)
技术(7221)
(6668)
国际(6591)
(6490)
理论(5286)
世界(5158)
(4959)
业经(4903)
实践(4797)
(4797)
问题(4786)
会计(4635)
保险(4309)
共检索到150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国新  
“一带一路”是维护共建国家安全、破解沿线安全困境、推动区域和平发展的实践创新。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在区域安全合作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安全成就,即从理念、器物和制度三个层面构建了以发展为导向的区域安全合作新模式,积极破除“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批驳西方对“一带一路”建设非安全问题的渲染,对区域安全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治理平台,强化了共建国家的安全互信、抑制了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正在铲除战争、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等滋生的社会土壤,有效维护了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卫生安全、生态安全和数据安全。然而,共建“一带一路”依然面临诸多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以及国际舆论的泛安全化渲染,导致单纯以发展来促进安全的成效相对滞后和减弱。为此,从以安全保发展的视角出发,共建国家需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不断深化多层次、复合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国际舆论的正向引导机制,持续优化沿线安全环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苑希  孟寒  祁欣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规划,也是我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十年来,国家领导人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设计共建“一带一路”总体架构,推动这一伟大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全球互联互通、重塑国际贸易格局、推进全球治理变革、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繁荣之路,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持续的、进阶的、实质性的贡献。当前,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高浪急、动荡不安,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期。未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谱写新的篇章。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向阳   胡必亮   徐秀军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取得系列重大成就,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谋求共建国家的利益交集或最大公约数是确立“一带一路”目标定位的基本原则。基于这一原则,“一带一路”的目标定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二是中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三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共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同时从支持世界经济增长、推进新型全球化发展以及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等方面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国际合作的理论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素材。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合作实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理念上统筹合作过程与结果,在行动上统筹“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在国际关系上统筹双边与多边,在平台建设上统筹国内和国际。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合作思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一个非常庞大的理论体系,如何实现多元要素的复合互动是该体系拟将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兰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精雕细琢等不同阶段的努力,“一带一路”十年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共建范围逐渐扩大,规制对接日益深化;对外投资稳步增长,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设施联通不断加强,国际贸易质效双升;人文交流更加密切,民心相通显著增强。新发展阶段,面对全球政治不稳定、经济复苏乏力、大国博弈加剧带来的风险挑战,建议从加强国家风险监测与防控、创新发展模式、调整战略方针、增强战略主动着手,增强发展韧性、提高发展质量、激活发展活力、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米军   陆剑雄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东盟始终是优先推进地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五通”合作上取得诸多重要成果。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双方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系列风险挑战,域外大国的干预、东盟国家对中国发展与崛起的消极认知、东盟国家固有的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将影响双方合作的稳定进行。同时,挑战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如多重冲击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迈上更高台阶;全球“去美元化”持续加速为人民币在东盟的区域化带来契机;高质量发展催生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旅游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为此,需加强机制化与规则标准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推动“小而美”项目的建设,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邓力平   陈丽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征程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税收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总结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的成功经验,以及税收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而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具体实践,结合新征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内涵和新要求,提炼我国税收在持续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的新发展及新方向,为新征程上做好税收工作尤其是国际税收工作提供理论思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4月15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科学》编辑部协办的“一带一路”十周年研讨暨系列活动启动会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行。本次启动会是北京大学“一带一路”十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数十位专家学者及学院师生代表汇聚一堂,共论“一带一路”十周年建设历程。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志勇在开幕辞中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的建设历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习铭   黄钦   汤婉钰  
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SITC的Rev.4分类,构建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互补优势的贸易竞争力综合指标体系,进而从总体产业和细分产业层面进行贸易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按原材料的制成品、机械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三类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哈萨克斯坦非食用原料、燃料矿物品和按原材料的制成品三类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2022年中对哈按原材料的制成品和杂项制品具有互补优势,哈对中非食用原料和按原材料的制成品具有互补优势。通过对细分产业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互补产业合作水平、加强重点产业贸易联系、拓展其他类产业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推动中哈产能合作全面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白玲   安立魁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作为与“一带一路”具有极高耦合关联度的高职教育,其国际化发展成就卓著:中外合作办学洼地拓荒,高地崛起;国际人才培养宏微兼具,特色鲜明;对外教育服务联盟聚力,抱团出海;职教品牌输出多维有为,量质齐升。但是,深度审视后发现,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办学结构不良,合作办学未能跟上经济社会新的开放态势;供需匹配不够,高技能人才培养未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校企合作不足,产业和教育国际化发展未能实现同频共振。未来高职教育要对接供需两端,践行双循环供需平衡的国际化发展路向;深化产教融合,开拓国际化发展的新航道;聚焦数字赋能,打造新时代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金字招牌。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季志业   桑百川  翟崑  李一君  王泺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是冷战以来中国独自提供的首款全球性公共产品,是中国经济成功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产物。世界经济大变局之际,现有经济体系无法有效克服世界市场失灵,“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缓解世界市场失灵具有独特功能。“一带一路”进入新阶段,以统筹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五个统筹”是其最新实践。“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呈现高标准趋势,将进一步聚焦绿色和民生领域,形成开放多元的国际融资机制。对外援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承担的任务、作用及工作着力点需与时俱进地调整、优化和完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体荣   段寻   吴坚  
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首个十年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研究依托人员、领域、治理的框架分析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发现学生流动的主体性地位持续强化、教师流动取得优先性和战略性地位、教育合作领域更加立体化和协同化、教育合作制度与治理体系持续优化。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存在中国面临教育合作需求增长与外部竞争加剧、东盟各国教育现代化转型与需求收缩、渠道数字化的系统性变革等挑战。为推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高质量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可对接区域教育合作的新需求,推动学生流动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定位区域教育合作的新结构,打造层次多样、供给充足的教师队伍;扩展区域教育合作的新领域,建立更具韧性的教育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区域教育合作的制度,推动教育合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卢光盛  马天放  
近年来,中国部分"一带一路"投资项目陆续遭到沿线投资对象国的冲击,由于受冲击的投资项目租期长达99年,加之在域外势力的推波助澜下,该类项目被炒作为对投资对象国经济主权的侵犯,并以此挑起投资对象国的反华风波,即"99年租期"风险。"99年租期"风险不仅造成了投资对象国对中国项目的负面情绪,担忧中国的经济入侵和占领;更会极大刺激域外势力在当前阶段大肆炒作所谓的"中国债务陷阱论",阻碍中国正常的海外投资进程。为应对和防范"99年租期"风险,一方面要探讨该概念话语上的内涵并揭示其成因;另一方面,则要从事实层面评估相关事件,分析其对中方及投资对象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方法以有效处理当前危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义桅  郑栋  
"一带一路"战略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伟大的事业总要面临风险,"一带一路"在面临政治、经济、法律等风险的同时,也需应对来自国家、企业、个人三大层面的道德风险,影响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应予以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同传统经济学领域内的道德风险相异相通,意指双边行为中言行不一、损人利己等行为,同时具有主体层面的多元性与影响层面的多样性两个特点。对于此类风险的应对,应从观念、机制、实践三方入手,在继承传统丝路精神的基础之上,促使民心相通,使道德风险趋于缓和,并以此为契机逐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开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昀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表明中国已确定了走向综合性全球大国的路线图。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充满了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具有风险意识,未雨绸缪,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挑战和化解风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周保根  田斌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在该区域的利益日益拓展,同时面临的风险也在随之上升。对此,我们既要增强风险意识,深入评估风险挑战,深刻理解风险成因,又要认识到风险的必然性,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以积极姿态在"一带一路"开展投资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