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0)
- 2023(12864)
- 2022(10582)
- 2021(9720)
- 2020(8167)
- 2019(18236)
- 2018(17617)
- 2017(33388)
- 2016(17439)
- 2015(19339)
- 2014(18311)
- 2013(18215)
- 2012(16337)
- 2011(14661)
- 2010(14711)
- 2009(14240)
- 2008(13982)
- 2007(12215)
- 2006(10778)
- 2005(10251)
- 学科
- 济(82090)
- 经济(81997)
- 业(79552)
- 企(73569)
- 企业(73569)
- 管理(65272)
- 方法(34071)
- 业经(28388)
- 财(27732)
- 数学(26032)
- 农(25885)
- 数学方法(25834)
- 中国(23010)
- 贸(20173)
- 贸易(20160)
- 易(19765)
- 务(19536)
- 财务(19512)
- 财务管理(19494)
- 企业财务(18396)
- 农业(18332)
- 技术(16991)
- 制(16607)
- 策(15606)
- 划(14926)
- 和(14419)
- 理论(13648)
- 出(13342)
- 体(13221)
- 企业经济(12162)
- 机构
- 学院(247275)
- 大学(242030)
- 济(116825)
- 经济(115133)
- 管理(99544)
- 理学(85172)
- 理学院(84397)
- 管理学(83411)
- 管理学院(82937)
- 研究(81641)
- 中国(67802)
- 财(54189)
- 京(50618)
- 科学(43410)
- 财经(42654)
- 所(39321)
- 经(39036)
- 经济学(36755)
- 江(36598)
- 中心(36249)
- 农(36028)
- 研究所(35010)
- 经济学院(33225)
- 北京(32134)
- 财经大学(31471)
- 业大(30157)
- 院(29434)
- 商学(29382)
- 商学院(29094)
- 州(28545)
- 基金
- 项目(157147)
- 科学(127569)
- 研究(120377)
- 基金(118269)
- 家(100773)
- 国家(99885)
- 科学基金(88278)
- 社会(81659)
- 社会科(77697)
- 社会科学(77681)
- 基金项目(61028)
- 省(59264)
- 教育(53993)
- 自然(53460)
- 自然科(52340)
- 自然科学(52329)
- 自然科学基金(51500)
- 划(48616)
- 资助(47897)
- 编号(47205)
- 成果(37303)
- 创(36299)
- 部(36177)
- 业(35587)
- 国家社会(35304)
- 重点(34937)
- 发(34697)
- 创新(33053)
- 制(32226)
- 教育部(32066)
- 期刊
- 济(132829)
- 经济(132829)
- 研究(77923)
- 中国(49201)
- 财(45525)
- 管理(43371)
- 农(34955)
- 科学(31493)
- 学报(28905)
- 农业(24459)
- 融(24083)
- 金融(24083)
- 大学(23794)
- 经济研究(23206)
- 技术(23119)
- 业经(22814)
- 学学(22314)
- 财经(22099)
- 教育(22096)
- 经(19274)
- 贸(18313)
- 问题(17079)
- 业(16269)
- 国际(15853)
- 世界(15677)
- 技术经济(15089)
- 现代(12665)
- 商业(12124)
- 财会(11970)
- 会计(11550)
共检索到382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罗玉辉 侯为民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走向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拓宽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空间,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与合作规模稳步攀升,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合作方式日益多样,对外经贸合作经济效益逐步改善,国际化经营水平稳步提升。在日趋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企业“走出去”仍面临合作持续、经济管控、金融稳定和法律适应等多重风险。为此,应加快构建一套针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风险防控体系,并根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活动进程,分别采取政府先行主导的事前风险预警、企业主动跟进的事中风险处置、多方参与共同维权的事后经济追偿的风险防范策略,维护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正当利益。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宁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多边合作不断加深,近年来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发展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56家,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7.7万个。2017年1-7月,中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宁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多边合作不断加深,近年来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发展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56家,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7.7万个。2017年1-7月,中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廖萌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将成为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常态"。"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领域是基础设施,核心目标是投资贸易合作,重要抓手是产业合作,金融支持是"一金一行"。"一带一路"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如当地政策和政局变动、低水平海外投资及沿线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差异等。面对机遇与挑战,我国应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协调政府、企业、华商等在推动企业"走出去"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形成合力。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企业 走出去 机遇 挑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贤森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支持与显著成效。中国不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区域合作平台与合作伙伴关系,而且吸引了其他相关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机遇之中来,为全球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倡议已经逐步成为一个以经济合作协议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依托,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综合性开放型国际合作平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制定了自身的"走出去"战略,希望在全球市场中获得商业机会并占据优势地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合理配置自身的各项资源,充分认识全球市场的利益格局,沉着应对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肖阳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水电企业凭借自身在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与国际市场经验,“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成为引领和推动全球水电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不仅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的深入发展。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当前中国水电企业还面临着沿线国家地缘政治和安全风险较高、水电投融资经营难点增多、技术标准国际化相对滞后、企业海外公共关系维护不足、国际复合型人才较为短缺等各种挑战,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电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念沙
关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政府和学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研讨,从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理解比较深刻。但从企业角度来看,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有效发挥企业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主体的作用,值得进行更深入思考和研究。一、中国企业是顺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将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多方合作,也将为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动力。2015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额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臣 马成志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相关产业和企业将更多地走出国门,走向国际。中国企业要走出去且走的更长远,必然要解决好跨文化管理问题。本文借鉴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结合"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地理分布,从四个维度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差异,提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跨文化管理策略。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走出去 跨文化管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明勇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一种典型的跨国境区域合作,目的是化解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实现跨国界利益共享地带区域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成败的关键之一是我国具有优质过剩产能企业如何成功地"走出去"创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增长极(驱动力)。但是,由于各国的法律、道德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必然存在因制度差异而产生的区域社会、国家、企业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集中体现在我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因此,我国企业"走出去"法律风险的预防和化解,应当依据跨国区域社会"应然之法"的客观规律要求,从国家和企业两个方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明勇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一种典型的跨国境区域合作,目的是化解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实现跨国界利益共享地带区域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成败的关键之一是我国具有优质过剩产能企业如何成功地"走出去"创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增长极(驱动力)。但是,由于各国的法律、道德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必然存在因制度差异而产生的区域社会、国家、企业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集中体现在我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因此,我国企业"走出去"法律风险的预防和化解,应当依据跨国区域社会"应然之法"的客观规律要求,从国家和企业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企业"走出去"生态市场制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萍 陈捷 陈兆康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在落实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支持面临着资金需求巨大与资金供给不足、国内金融机构境外辐射范围较小、国内融资成本偏高、沿线国家主权违约风险较高等问题。应当构建市场主导、政策扶持、协作共赢的"一带一路"多元金融支持体系。同时,主动、持续、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培育风险经营能力强的市场化、国际化、综合性金融机构,发挥地缘、成本、规模配套和政策支持四大优势,金融资本为产业资本提供经验引领、信息引领、政策引领和模式引领,优化区域内金融资源配置,实现沿线国家协作共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金融支持 金融资源配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鹤 何帆
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中国企业要继续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全球经营和配置,但是,目前中国对外投资的国际背景正发生实质性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显著加快,对外投资规模快速增加。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首次高于引进外资规模。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当年对外投资规模达1830亿美元。对外投资规模的显著增长不仅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相对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国际背景。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要求中国企业继续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全球经营和配置。但是,目前中国对外投资的国际背景正发生实质性变化。
关键词:
走出去 投资风险 对外投资规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彻驹 孙楷文 李桂玲 张轩 张向前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让祖国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愈加紧密。本文分析了设置自贸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涉及华侨华人的制度现状,指出当前存在对外投资分布不均衡、侨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并研究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运用PEST分析法构建制度设计内容,并就如何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加强智库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等在制度方面的优化建议,以降低管理风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晖 张春胜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在此背景下中国各类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到沿线国家寻求发展,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由于国际化起步晚、经验缺乏、国际品牌竞争力不足等,中国企业在吸引和留用高质量人才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最终导致雇佣成本的提高、效率的低下以及风险的上升。借鉴国际上领先人才雇佣和开发策略,应立足长远从源头上解决人才储备问题,来华留学生是符合中国企业人才诉求的重要群体。培养高水平的留学生人才,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支持和约束作用,将预科教育纳入必修课当中,构建与沿线国家的联合培养机制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微 卜伟
基于中国与东道国的政治、文化和制度距离研究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模式选择问题。选取2005-2018年间A股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29次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建立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政治距离较大,企业倾向于并购,对合资和独资没有偏向;文化距离较大,企业倾向于绿地合资;制度距离较大,投资模式的选择依管制距离和规范距离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进一步发现,政治距离对投资模式的影响存在企业异质性。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走出去 投资模式 政治距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