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7)
- 2023(8176)
- 2022(6825)
- 2021(6128)
- 2020(5221)
- 2019(11855)
- 2018(11555)
- 2017(23320)
- 2016(12484)
- 2015(14182)
- 2014(13993)
- 2013(13913)
- 2012(12861)
- 2011(11497)
- 2010(11456)
- 2009(10913)
- 2008(11273)
- 2007(10060)
- 2006(8795)
- 2005(8181)
- 学科
- 济(56305)
- 经济(56197)
- 管理(49787)
- 业(48384)
- 企(43322)
- 企业(43322)
- 方法(30528)
- 数学(27801)
- 数学方法(27694)
- 财(25187)
- 务(18059)
- 财务(18041)
- 财务管理(18007)
- 制(17663)
- 企业财务(17426)
- 中国(12652)
- 体(12385)
- 农(12329)
- 业经(12322)
- 体制(10862)
- 融(10625)
- 金融(10620)
- 银(10433)
- 银行(10426)
- 行(9765)
- 贸(9117)
- 贸易(9113)
- 易(8880)
- 技术(8363)
- 农业(8273)
- 机构
- 大学(185553)
- 学院(181989)
- 济(84376)
- 经济(82920)
- 管理(75351)
- 理学(65451)
- 理学院(64917)
- 管理学(64317)
- 管理学院(63954)
- 研究(53992)
- 财(46942)
- 中国(45078)
- 财经(36884)
- 京(36303)
- 经(33739)
- 经济学(28139)
- 财经大学(27938)
- 江(26555)
- 中心(26000)
- 科学(25799)
- 经济学院(25632)
- 所(24753)
- 商学(22934)
- 商学院(22754)
- 北京(22638)
- 农(21634)
- 研究所(21368)
- 业大(21027)
- 州(20507)
- 经济管理(19668)
- 基金
- 项目(117265)
- 科学(95783)
- 基金(90948)
- 研究(88380)
- 家(76307)
- 国家(75716)
- 科学基金(67942)
- 社会(61486)
- 社会科(58642)
- 社会科学(58631)
- 基金项目(47562)
- 省(42628)
- 自然(41932)
- 教育(41530)
- 自然科(41017)
- 自然科学(41011)
- 自然科学基金(40405)
- 资助(37895)
- 划(35945)
- 编号(33572)
- 制(29368)
- 部(29104)
- 成果(28401)
- 国家社会(26638)
- 教育部(26632)
- 人文(25770)
- 重点(25620)
- 创(25135)
- 性(24005)
- 大学(23668)
共检索到271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毛玥 胡国强 张俊民
作为资本市场的新兴力量,共同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备受关注。从共同机构所有权的视角,实证考察了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上市公司超额商誉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能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超额商誉。进一步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对超额商誉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规模效应机制与退出威胁机制实现的;共同机构所有权能降低企业并购后的商誉减值风险。因此,上市公司要积极引入共同机构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并购目标,抑制超额商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璐 姚海鑫
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考察共享审计对并购商誉泡沫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并购双方共享审计显著降低了新增并购商誉金额,且在并购完成后,显著降低了并购商誉发生减值的概率以及商誉减值的计提比例。进一步探究作用机理发现,共享审计能够显著抑制并购方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分组检验结果显示,共享审计对并购商誉泡沫的抑制作用主要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情境下成立,表明上述作用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得以实现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文南翔 胡日东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数据,考察共同机构所有权在企业第二类代理问题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显著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该结论经Heckman两阶段、PSM等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说明共同机构投资者扮演监督者,而非合谋者角色。机制分析显示,共同机构投资者对控股股东具有更低的监督成本,可以通过退出威胁与委派董事的方式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对非国有性质的企业来说,上述抑制效应程度更大。共同机构所有权能提升企业价值,且共同机构所有权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交乘项越大,企业价值越高,意味着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监督控股股东提升企业价值,呼应主旨结论。因此,建议监管部门积极引导和规范共同机构所有权,以缓解中国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同时企业也应当充分利用共同机构所有权的信息优势,大力促进企业间协作,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甄红线 史永东
La Porta et al.(1999)通过追溯控制链来鉴别终极所有者的研究范武是研究所有权结构方法论上的新进展。本文以直接所有权研究方法和La Porta et al.(1999)的研究方法为基础,为中国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高度集中。境内法人直接控制了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国家和境内自然人更多地通过境内法人对上市公司实施间接控制.从而成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终极所有者,上市公司的终极所有权结构与直接所有权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反映出我国现有股本类型的分类方式存在弊端、中小投资者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以及上市公司内部公司治理机制薄弱等问题...
关键词:
终极所有权 直接所有权 公司治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郑海英 刘正阳 冯卫东
本文研究了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确认计量的并购商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市场集中度对并购商誉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2年并购活动财务报告数据,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支付较高商誉成本提升了公司当期业绩,但降低了公司未来期间的业绩。进一步研究发现,除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外,上市公司支付较高的商誉成本显著降低了公司业绩。本文的结论补充和拓展了关于会计准则执行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准则制定部门、监管机构和开展并购活动的企业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并购商誉 公司业绩 市场集中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涛
选取2009—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不同终极所有权特征是否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研究结果发现:较高的现金流量权能够显著抑制财务重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终极控制股东的国有属性对财务重述行为具有正向的影响。通过终极所有权结构的合理调整,可以提高公司治理质量,有效遏制财务重述行为。
关键词:
财务重述 终极所有权结构 代理冲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阿布都合力力·阿布拉
文章运用2012—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企业融资约束状况与不同地区金融环境的关系,并基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视角,比较不同所有权性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和金融环境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差异。研究结论为: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比国有企业大;金融环境越好,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改善金融环境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系数比国有企业下降明显。结合实际提出政策建议:拓展融资渠道,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缓解地区金融环境的差异等。
关键词:
金融环境 所有权性质 融资约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阿布都合力力·阿布拉
文章运用2012—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企业融资约束状况与不同地区金融环境的关系,并基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视角,比较不同所有权性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和金融环境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差异。研究结论为: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比国有企业大;金融环境越好,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改善金融环境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系数比国有企业下降明显。结合实际提出政策建议:拓展融资渠道,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缓解地区金融环境的差异等。
关键词:
金融环境 所有权性质 融资约束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徐玲玉 陈雨薇
本文以2005~2009年连续5年可获得相关信息的579家沪深上市非金融公司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共2895个观察值)为研究样本,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混合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终极所有权结构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终极所有权结构是影响审计定价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1)与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没有偏离的公司相比,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存在偏离的公司具有相对高的审计定价;(2)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的偏离度与审计定价显著正相关;(3)与终极控制股东是非国有的公司相比,终极控股股东是国有的公司的审计定价更高。
关键词:
终极所有权结构 审计定价 公司治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胡诗阳 陆正飞
本文考察了非执行董事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作用,并分析比较了非执行董事当中控股股东董事和非控股股东董事对过度投资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非执行董事,包括控股股东董事和非控股股东董事都对过度投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两职合一与两权分离两种情况下非执行董事,特别是控股股东董事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非控股股东董事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不受限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严继超 刘瑞涵 席宁
本研究以上交所挂牌的国有控股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12年2820个观测值,研究终极所有权对行政型治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5%显著水平上,终极所有权对社会捐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1%显著水平上,终极所有权对支付工资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1%显著水平上,终极所有权对行政型治理行为指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终极所有权对解决就业和政府退税的影响是正向的,但不显著。综合来看,政府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终极所有权比例越大,行政型治理行为越明显,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因此国有资本应退出完全竞争性行业,进入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和半垄断行业,以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增泉 孙铮 王志伟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 2 0 0 0— 2 0 0 3年的关联交易数据为基础 ,对所有权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掏空 (Tun neling)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控股股东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关系 ,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则表现出严格的负相关关系。另外 ,控股股东的控制方式以及产权性质也对其资金占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 ,通过控股公司控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低于通过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 ,国有企业控制的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高于非国有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
关键词:
掏空 资金占用 所有权安排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泽将 雷玲 王彪华
本文以高管拥有纪委身份作为高管廉洁的代理变量,选取2011—2017年间中国资本市场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大股东掏空的视角考察高管廉洁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高管廉洁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表现为高管廉洁程度越高,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越强。相对于中央国有企业,上述抑制作用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显著增强。基于经济后果的进一步测试显示,高管廉洁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且大股东掏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高管廉洁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本文研究丰富了大股东掏空影响因素文献,同时为高管廉洁的治理效应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臣鑫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会计准则变革之一,对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有着深层次的影响。本文以“A+H”股上市公司率先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为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会抑制企业投资替代动机下的金融化程度,这主要是由于新金融工具准则强化了对上市公司持有金融资产目的以及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第二,在股权制衡度较高、管理层薪酬激励较强、审计质量较高、短期利润动机较强、金融损益调整程度较大的企业中,新准则实施的上述影响更为显著;第三,新准则实施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替代动机,增强了其预防性动机,这种影响在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上述研究结论表明,新准则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上市公司 “脱虚向实”。为此,要进一步做好新准则的宣传辅导,引导企业对金融交易进行客观公允的确认与计量,同时完善企业内部治理、强化外部监督,防止企业利用新旧准则交替中的监管漏洞进行利润操纵等违规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少秀 冯树清 廖以
本文以2012-2014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会计指标ROE来衡量企业绩效,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所有权性质会影响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绩效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所有权性质 政府补助 企业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终极所有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监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政治关联、所有权与盈余质量——来自我国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终极所有权结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来自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终极所有权结构对银行贷款契约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市场化改革、所有权结构与企业技术效率——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1999~2008
转轨经济中的所有权与竞争: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共同机构所有权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吗
终极所有权性质、两权分离度和权益资本成本——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所有权性质、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