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3)
2023(6009)
2022(4693)
2021(4285)
2020(3386)
2019(7949)
2018(7403)
2017(14083)
2016(7131)
2015(8138)
2014(7656)
2013(7941)
2012(7458)
2011(7038)
2010(6609)
2009(6151)
2008(5985)
2007(4984)
2006(4327)
2005(4056)
作者
(19994)
(16984)
(16905)
(16201)
(10728)
(8108)
(7554)
(6636)
(6465)
(6049)
(5703)
(5531)
(5517)
(5475)
(5242)
(5241)
(5055)
(4999)
(4843)
(4480)
(4312)
(4017)
(3982)
(3799)
(3795)
(3772)
(3623)
(3416)
(3353)
(3324)
学科
(38233)
经济(38196)
方法(18231)
管理(18124)
数学(17141)
数学方法(17080)
(16882)
中国(13675)
(11973)
企业(11973)
(10302)
贸易(10297)
(10164)
(8784)
(7934)
业经(6553)
(6371)
(6156)
银行(6155)
(6108)
(6090)
金融(6087)
(6050)
环境(6002)
关系(5895)
农业(5818)
(5370)
(5366)
(4728)
出口(4657)
机构
大学(112026)
学院(107991)
(59639)
经济(59059)
研究(43084)
管理(40062)
理学(35087)
理学院(34707)
管理学(34323)
管理学院(34116)
中国(33975)
(24928)
(23393)
科学(22464)
经济学(21756)
财经(20971)
(20772)
经济学院(19844)
(19655)
研究所(19171)
中心(18382)
财经大学(16119)
(15421)
(15319)
北京(15281)
科学院(13492)
研究中心(13049)
(12986)
师范(12900)
业大(12879)
基金
项目(75565)
科学(61699)
基金(60452)
研究(54281)
(53683)
国家(53344)
科学基金(45571)
社会(40308)
社会科(38613)
社会科学(38609)
基金项目(30603)
自然(26989)
自然科(26472)
自然科学(26465)
自然科学基金(26056)
资助(25280)
教育(24099)
(23886)
(21815)
国家社会(19634)
(19290)
中国(19210)
编号(18216)
重点(17134)
教育部(17085)
(16231)
人文(15602)
(15539)
重大(14879)
大学(14821)
期刊
(57212)
经济(57212)
研究(36280)
中国(19259)
(17026)
学报(16617)
科学(16177)
管理(14800)
(13807)
大学(13105)
学学(12312)
经济研究(12039)
财经(11271)
(10446)
金融(10446)
农业(10036)
(9925)
(9907)
世界(8967)
国际(8838)
问题(8192)
技术(7245)
业经(6657)
统计(6543)
(6519)
教育(6505)
技术经济(5756)
(5529)
决策(4925)
经济问题(4696)
共检索到158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新业   肖寒   韩奕  
新近研究发现,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并不能通过市场机制从高收入群体惠及低收入群体,即“涓滴效应”并不显著。中国是否存在“涓滴效应”,以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本文使用2012—2018年的微观数据研究发现:高收入者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贫困概率,表明中国存在显著的“先富带动后富”现象。机制研究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和国有企业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政府通过建立亲贫财政体系,在不盲目扩张债务的前提下将来自高收入者的税收转化为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和公共服务,从而带动低收入者脱贫;为电力、铁路交通、通信网络提供基础设施的国有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满足高收入者的需求进行盈利,同时以提供普遍服务或降价的方式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基础设施,保证其获得基础设施接入的权利,从而带动低收入者脱贫。本文为理解我国“先富带动后富”的机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古晨光  李蕾  李佳杰  陈洋毅  
文章通过搜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测度了共同富裕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创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对周边区域也有着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在中西部地区对共同富裕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东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斌   王力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大维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GMM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共同富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东强西弱”的时空非平衡性;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驱动效应,且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市场配置和创业带动三种渠道提高共同富裕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啸   王浩楠   王国峰  
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识别促进拐点以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衡量共同富裕的两个维度,居民收入水平维度以及收入差距维度均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及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中国东部、中部地区并未处在促进共同富裕的最佳区域,而西部地区处在正向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并根据不同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实行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策略,构建多元化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数字普惠金融通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晓华  
文章以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差异调节了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乡村振兴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的农村共同富裕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聪   夏恩君   黄洁萍   仝昊天  
[目的]促进乡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其经济作用不言而喻,但乡村共同富裕在生态方面是否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尚需深入探讨。研究从农业-农民-农村维度构建乡村共同富裕指数,明确乡村共同富裕对碳减排的影响效果与机理,为乡村共富和低碳农业协同发展提供经验依据。[方法]基于2010-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门限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对乡村共同富裕指数和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及机制进行检验。[结果](1)乡村共同富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富业和富民的减排效果最为显著。(2)乡村共同富裕的减排作用具有边际递减效应。粮食非主产区的减排效应优于主产区;城镇化高水平组减排效应优于低水平组。(3)农业技术进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受教育水平在乡村共同富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中存在门限效应。(4)我国乡村共同富裕指数和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结论]因地制宜的乡村共同富裕举措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对实现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铭霞   吕锡月  
选取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就时间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伴随时间推移,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持续增强。就地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多维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放大中国式现代化溢出效应、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铭霞   吕锡月  
选取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就时间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伴随时间推移,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持续增强。就地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多维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放大中国式现代化溢出效应、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玲  
在当前橄榄型分配结构塑形期,研究收入分配优化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选取中国2013—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收入分配优化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收入分配优化可显著驱动共同富裕发展,且这一驱动作用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收入分配优化可加快邻近地区共同富裕进程。进一步对此空间影响效应进行分解后发现,收入分配优化驱动共同富裕发展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且在更换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旧成立。有鉴于此,可完善收入分配激励制度,推动高质量共同富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高标准共同富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层次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玲  
在当前橄榄型分配结构塑形期,研究收入分配优化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选取中国2013—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收入分配优化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收入分配优化可显著驱动共同富裕发展,且这一驱动作用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收入分配优化可加快邻近地区共同富裕进程。进一步对此空间影响效应进行分解后发现,收入分配优化驱动共同富裕发展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且在更换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旧成立。有鉴于此,可完善收入分配激励制度,推动高质量共同富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高标准共同富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层次共同富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淑英   杨明珠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教育类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系统分析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及其各维度均有正向影响,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推进城镇化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基于上述研究发现,应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水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新蜀  李丹怡  刘越  
文章分别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中西部地区享受到的数字乡村建设红利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且数字乡村建设的共富效应对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的影响大于粮食主销区;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云凯   邓汉慧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的人力资本结构、产业效率理论,利用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正向影响共同富裕;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就业能力、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机制渠道;提高企业补助和行业准入门槛可以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并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会琴  朱火云  
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出发,基于200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关系,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在其中起到中介传导作用。进一步分地区考察,发现这一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且中部和西部地区倒U型曲线更宽,社会保障支出的边际影响效应更大,曲线拐点处对应的社会保障支出更多。为此,切实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不仅要扭转社会保障支出中存在的城镇偏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而且要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强社会保障“富裕”程度,此外要注重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偏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投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德涛  张景静  
基于中国2006-2019年地级市及以上城市数据,计算财富指数和绿色发展效率,实证检验财富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财富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了绿色发展,此结论在解决内生性偏误及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财富的绿色发展提升效应只存在于财富水平较高的地区。(3)以污染行业或资源产业为经济支柱的地区,财富的污染属性侵蚀了绿色发展。(4)政府明确设定绿色发展目标会强化财富对绿色发展的作用。(5)高财富水平缔造的公众环境偏好效应和技术革新的资金条件是财富诱导绿色发展的形成逻辑。据此,为助力中国实现经济和生态的高阶次共同富裕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