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
2023(1282)
2022(888)
2019(1096)
2018(1122)
2017(2060)
2016(1251)
2015(1409)
2014(1463)
2013(1582)
2012(1509)
2011(1536)
2010(1638)
2009(1724)
2008(1808)
2007(1881)
2006(1733)
2005(1687)
2004(1679)
2003(1859)
作者
(4529)
(3828)
(3634)
(3566)
(2471)
(1884)
(1654)
(1510)
(1414)
(1413)
(1409)
(1389)
(1343)
(1320)
(1217)
(1182)
(1122)
(1121)
(1089)
(1050)
(992)
(955)
(923)
(919)
(899)
(865)
(852)
(818)
(751)
(738)
学科
(6875)
经济(6862)
管理(4434)
(4071)
(3674)
企业(3674)
(2697)
理论(2539)
中国(2386)
教育(2273)
业经(2093)
(2066)
(1940)
(1878)
方法(1777)
(1581)
金融(1577)
(1540)
(1514)
银行(1514)
(1466)
(1409)
农业(1330)
(1240)
(1235)
体制(1069)
地方(1066)
(1044)
收入(965)
经济学(956)
机构
大学(28101)
学院(26376)
(9470)
经济(9249)
研究(9044)
管理(7183)
中国(6580)
(6242)
(5976)
(5600)
师范(5592)
理学(5438)
科学(5347)
理学院(5342)
管理学(5243)
管理学院(5182)
(4883)
(4869)
财经(4761)
师范大学(4494)
研究所(4238)
(4174)
(3999)
北京(3913)
(3745)
教育(3707)
中心(3494)
财经大学(3359)
经济学(3341)
社会(2950)
基金
项目(11904)
研究(10154)
科学(9230)
基金(8206)
(6871)
国家(6767)
社会(6718)
社会科(6280)
社会科学(6277)
科学基金(5429)
教育(4939)
成果(4911)
(4323)
编号(4303)
(3872)
基金项目(3741)
课题(3440)
资助(3124)
(3005)
(2902)
国家社会(2872)
重点(2783)
(2779)
(2773)
阶段(2770)
(2753)
项目编号(2698)
规划(2573)
(2563)
教育部(2480)
期刊
(14698)
经济(14698)
研究(11611)
教育(5942)
(5928)
学报(5481)
中国(5415)
大学(4206)
科学(4121)
财经(3901)
学学(3746)
(3389)
管理(3129)
(2976)
(2663)
金融(2663)
图书(2531)
问题(2225)
书馆(2123)
图书馆(2123)
技术(2040)
(1948)
经济研究(1846)
(1813)
业经(1728)
农业(1726)
社会(1720)
(1659)
论坛(1659)
社会科(1494)
共检索到46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伯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经济范畴是什么?需要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该文提出,共同富裕范畴,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经济范畴。主要理由是:共同富裕范畴涵盖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轴心,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要求。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扶贫脱贫的重大举措,是共同富裕理论的伟大实践。共同富裕范畴和理论,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核心。以此为指导,设想分五大篇: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第二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第三篇,微观经济运行,是共同富裕在微观领域的实现。第四篇,宏观经济运行,是共同富裕在宏观领域的实现。第五篇,国际经济关系和对外开放既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共建共享,促进世界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伯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经济范畴是什么?需要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该文提出,共同富裕范畴,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经济范畴。主要理由是:共同富裕范畴涵盖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轴心,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要求。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扶贫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金国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改革成果令人瞩目。但随着体制转轨,在我国地区、部门、个人等诸多领域,收入分配差距也不断扩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不安。因此,为顺利推进改革,正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吕珂昕  郭芸芸  
2023年4月13日,首届海峡两岸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论坛暨两岸乡村振兴与“三茶”成果展在福建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本届论坛以“论坛+展会”形式,通过对时代课题“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对话研讨,搭建两岸学术交流互动平台,促进两岸学术与产业融合,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相关领导嘉宾、两岸智库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等600余人参会参展,其中来自台湾的专家学者和展商超150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一兵  
机会平等对能否实现共同富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利用机会集概念来检验机会不平等的程度,阐述了机会集的定义及估计方法,并采用非参数核函数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用MonteCarlo模拟隔代收入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机会集。通过检验这些机会集的特征,表明父亲收入的高低对子女机会及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旨在减少机会不平等的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磊  
什么是共同富裕?人们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已经很清楚了,不需要讨论。我认为未必。共同富裕这个概念的核心词是什么?是"富裕"。没有富裕,"共同"的内容就不知所云。所以,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共同贫穷。那么,富裕的基础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说,富裕的基础只能是人类的劳动,是劳动者的实践和创造,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句话,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熊慎教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小平同志在78年12月率先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在经济政策上,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以点带面、影响和带动其他的人共同发展,以较快的速度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实践证明,小平同志这个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过去共同富裕的着眼点是放在单一公有制和防止两极分化上,不准先富。反对冒富,实行平均主义和贫富拉平政策,吉尼系数之低(0.16)居世界之最。这种“同步均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婷  田佳禾  
2022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着实现2035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开局之年。“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们取得了全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进一步擘画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蓝图,为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阶段性目标,也为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课题。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署名文章,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所面临的五大重点问题做了概括。~((1))在文章中,总书记强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鲜明宣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力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解上各有不同。共同富裕不是全社会过一样富裕的生活,而是全社会没有人过贫困的生活。只要低收入者也能走离贫困线,就是公共富裕的社会。为了消灭贫困,除发展生产提高全民收入外,还要公共财政在社会保障上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卫军  李光勤  
财政分权作为调整央地财政权力关系的制度安排,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进而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生产效率、总体富裕、协调发展、成果共享和生态福利五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并考察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但存在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从分项指标来看,财政分权可以显著提升总体富裕、成果共享和生态福利水平,但对生产效率和协调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可以通过牺牲资本资源配置效率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最后,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呈倒U形关系。文章有助于了解财政分权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确认财政分权的“适度区间”,以期更好更快地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詹武  
在祖国大地上,已涌现出一批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小康村。江苏江阴市华西村、河南新乡市刘庄村和临颖县南街村、北京市房山县窦店村和市郊韩村河村、山东牟平县西关村、陕西渭南市五里铺村等,就是突出的代表。这些村的广大农民,在党的一系列正确政策的指引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尚伟  
"三个差距"是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中国社会现阶段,尽快将"致富"的重点从允许先富转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上来,已迫在眉睫。推进和实现共同富裕,须明确其推行主体。市场机制不会自发实现共同富裕,推行共同富裕的主体应是国家和政府,其重点环节是政府主导的再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把握人的需要及其合理性这一重要环节,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唯此,发展才能惠及全体人民,才能确保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为我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前提条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中明  
邓小平认为,在上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党和国家应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心课题”突出提出和解决。同时他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物质基础;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可靠保障;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解决共同富裕问题时应把握的关键;如何使帮带后富成为“中心课题”,是使共同富裕成为“中心课题”的关键;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如何帮助不发达地区致富,以解决沿海与内地的差距问题以及如何调节个人的收入差距,以解决社会成员间的贫富悬殊问题,是共同富裕这一“中心课题”的两大核心内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忠宝  
论非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田忠宝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它在我国的实现是以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和各个社会成员在经济收入层次上获得相当程度的共同提高为标志的。但是,如同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中任何一种目标的实现进程一样,共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钱津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要消灭军事劳动和剥削劳动,即消灭战争和私有制,以完善人类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人类劳动未完善前提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劳动基础是高度智能化的复杂劳动,即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表现的社会经济基础,具体要求就是依靠数字农业、数字制造业、数字服务业的充分而有力的发展实现我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此,需要在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提高劳动收入、引进国外高质量劳动力、规范股票市场发展、避免中间效用过度增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夯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劳动基础的配套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