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3)
- 2023(9485)
- 2022(7702)
- 2021(7242)
- 2020(5644)
- 2019(12919)
- 2018(12720)
- 2017(22014)
- 2016(12889)
- 2015(14405)
- 2014(14112)
- 2013(12711)
- 2012(10970)
- 2011(10052)
- 2010(10475)
- 2009(9404)
- 2008(8572)
- 2007(7671)
- 2006(6611)
- 2005(5987)
- 学科
- 济(43236)
- 经济(43195)
- 管理(30999)
- 业(27275)
- 企(22289)
- 企业(22289)
- 教育(20422)
- 方法(20372)
- 数学(18465)
- 数学方法(17911)
- 中国(17621)
- 农(13687)
- 理论(12084)
- 业经(10623)
- 财(10087)
- 教学(9922)
- 农业(9444)
- 学(9383)
- 地方(9121)
- 发(8191)
- 贸(7643)
- 贸易(7631)
- 易(7411)
- 技术(7135)
- 发展(6992)
- 展(6870)
- 制(6582)
- 务(6046)
- 财务(6006)
- 财务管理(5997)
- 机构
- 大学(163974)
- 学院(163326)
- 管理(58508)
- 济(56145)
- 经济(54700)
- 研究(53366)
- 理学(50926)
- 理学院(50345)
- 管理学(48883)
- 管理学院(48589)
- 京(35172)
- 中国(34172)
- 范(31720)
- 科学(31671)
- 教育(31604)
- 师范(31541)
- 财(26219)
- 师范大学(25611)
- 所(25094)
- 江(24947)
- 中心(23795)
- 技术(22848)
- 研究所(22821)
- 北京(22743)
- 职业(21159)
- 业大(21145)
- 农(20869)
- 财经(20778)
- 州(20338)
- 院(19846)
- 基金
- 项目(109127)
- 科学(88013)
- 研究(87794)
- 基金(75081)
- 家(64138)
- 国家(63489)
- 科学基金(55012)
- 社会(53190)
- 社会科(50245)
- 社会科学(50236)
- 教育(49599)
- 省(45213)
- 划(39414)
- 编号(39341)
- 基金项目(37636)
- 自然(33798)
- 成果(33397)
- 自然科(33090)
- 自然科学(33085)
- 自然科学基金(32429)
- 资助(30982)
- 课题(30347)
- 重点(26130)
- 年(26076)
- 部(24841)
- 发(24642)
- 规划(23831)
- 项目编号(23791)
- 创(23228)
- 教育部(22312)
共检索到245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浩然 李立国
促进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否有助于推进共同富裕是抉择振兴重点及对策的根本依据。立足共同富裕视野,基于我国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在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差距缩小对于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差距缩小具有显著的“收入追赶”效应,这主要源于高等教育发展质量上的“追赶”,而绝对规模上的趋近较为次要;质量“追赶”产生的“收入追赶”效应主要由研究生教育规模、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生均固定资产规模、校均科研固定资产规模等要素贡献;生均教师规模差距、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差距对于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具有显著负效应,从侧面反映出直接在高校数量及规模上“削强补弱”的振兴手段与共同富裕的逻辑相悖。中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于质量与结构方面,在师资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需警惕“收入追赶”效应驱动的办学规模扩张。实现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需要站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跳出就教育论教育、就差距补差距的局限;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理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效率公平关系;将优化质量结构、补齐规模短板作为振兴攻坚的重点,具体从生均经费保障、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固定资产尤其科研固定资产建设等方面着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水平,是在消除贫穷和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人人都达到富裕生活水平但存在合理差距的普遍富裕。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且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中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使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西部教师教育由于其地理特性、历史遗留等问题,面临着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
关键词:
背景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管培俊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家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以来,中西部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还面临诸多挑战。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必须政府主导、深化改革,政府、社会、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承伟 覃志敏
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差,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国家以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时期扶贫攻坚主战场,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实施了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程,以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应在做好综合扶贫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好体制改革、市场机制和公共治理等扶贫攻坚驱动力量,以构建片区经济加快发展格局、城乡统筹发展和保障贫困人口生存发展权益为着力点,促进片区、贫困人口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先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对未来如何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长远规划,“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高等教育领域,近年来东中西部高校发展的区域性差距越来越引发关注。东部高校得益于重大国家战略和较强区域经济实力的支撑,
关键词:
东中西部 协同发展 高校学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之兵 张青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维度,实现共同富裕都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演变,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命门"在于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命门"则是必须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三大难点是,要素生产能力天然性失衡导致的极化效应、市场分配机制自然性失控导致的马太效应、国家分配制度必然性失效导致的积累效应。我国的减贫之路以精准扶贫机制破解要素生产能力天然性失衡难题,以国家力量集中机制破解市场分配机制的自然性失控难题,以共产主义信仰破解国家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失效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参考。因而,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坚持不断提高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工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提升执政能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
关键词:
中国减贫 共同富裕 国家制度 发展道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3日出席"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研修计划"中期成果汇报会时强调,要把发展中西部高等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提升办学能力和整体水平,加快中西部高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刘延东指出,办好中西部高等教育,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近年来,国家启动中西部高等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占亭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整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较大的问题。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基础在于缩小办学条件差距,核心在于缩小"大学人"的差距,关键在于缩小优质资源差距。
关键词:
现代化 高等教育 中西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立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如何理解和认识高质量发展,学术界做了一些探讨,主要是认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体现为数据指标的变化或者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这些理解主要还是从“质量”的字面含义去解释。我们认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放在时代背景和语境下,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特别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语境下去理解。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于5月22日发布。《计划》指出,要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计划》确定了"到202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为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总体发展目标。同时,明确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俊利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在共同富裕视域下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是繁荣惠及农村、强化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的关键,是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因应之策。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具有内在耦合性,基于共同富裕视域下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价值旨归,提出有效的实践路径:激发高质量发展潜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发展,精准实施开发式帮扶,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和美宜居,农民富裕富足。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高质量 乡村振兴 农民增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泽红 李雪艳
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是新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更是推进贫困治理与共同富裕实践的思想引导。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的生成有其内在逻辑,它承继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之思想,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汲纳于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探索之经验,淬砺于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之实践。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以攻坚志气、科学精神与宗旨意识的有机融合为核心架构,内涵丰富、意蕴淹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弘扬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它既是全体人民为谋求共同富裕而奋斗的思想引领,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还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华育 孙小雁
共同富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的伟大实践。本文结合相关文件和文献,对共同富裕的特征进行探索,指明它与相对贫困治理的关系。继而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创新,提出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治理统一起来,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本文还对一些相对贫困治理的领域进行了识别,并通过调研说明了具体领域实现相对贫困治理的方法,以具体例证展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相对贫困 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三川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并于5月22日发布。《计划》确定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中西部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为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浚锋
国家战略重心已转向以区域高校集群发展,发挥“极点”作用,“以点带面”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提供强力后劲。结合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知识溢出效应的理论框架,构建一个考虑空间集聚或离散信息的计量模型,通过收集2015—2022年中西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82所高校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区域高校集群发展与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集聚—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西部高校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空间集聚具有“点式效应”,所产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显著提高了学术活力、科研创新水平,其“示范效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表征出来,并能够通过空间效应β收敛机制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展望未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战略重心转向“软治理”机制,优化教学、科研、财务管理等制度环境,解放教学、科研人员“手脚”,以此留住人才,并在区域高校集群发展的空间格局演进中,充分发挥“极点”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