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9)
2023(13504)
2022(11665)
2021(11267)
2020(9042)
2019(20966)
2018(21093)
2017(39557)
2016(22273)
2015(25142)
2014(25093)
2013(23995)
2012(21739)
2011(19536)
2010(19543)
2009(17732)
2008(16811)
2007(14657)
2006(12879)
2005(11295)
作者
(59947)
(49225)
(49147)
(46832)
(31363)
(23638)
(22447)
(19358)
(18936)
(17750)
(16971)
(16371)
(15405)
(15324)
(15216)
(15022)
(14969)
(14772)
(14146)
(13978)
(12226)
(12164)
(11720)
(11351)
(11158)
(11011)
(10960)
(10863)
(9854)
(9763)
学科
(75801)
经济(75694)
管理(60266)
(55421)
(46624)
企业(46624)
方法(34376)
数学(29227)
数学方法(28780)
中国(25809)
教育(23056)
(22139)
(21153)
(18883)
业经(18233)
理论(17317)
地方(15434)
农业(14575)
(14556)
(14359)
贸易(14353)
(13931)
技术(13514)
(13270)
财务(13198)
财务管理(13169)
(13050)
企业财务(12401)
环境(12234)
(11825)
机构
大学(300576)
学院(297787)
管理(115405)
(107629)
经济(104894)
理学(99984)
理学院(98823)
研究(98464)
管理学(96982)
管理学院(96429)
中国(68470)
(64941)
科学(61203)
(50663)
(48912)
师范(48615)
(48581)
中心(44262)
研究所(44129)
(43928)
(42625)
业大(42090)
北京(41747)
财经(40689)
师范大学(39567)
教育(38888)
(36925)
(36028)
(35957)
技术(34836)
基金
项目(202959)
科学(160585)
研究(156944)
基金(143481)
(123129)
国家(121936)
科学基金(104725)
社会(95495)
社会科(90050)
社会科学(90028)
(80636)
教育(78140)
基金项目(76004)
(69191)
编号(67578)
自然(66791)
自然科(65193)
自然科学(65180)
自然科学基金(63952)
资助(58209)
成果(57047)
课题(48274)
重点(46058)
(45677)
(43717)
(42542)
项目编号(41838)
(40120)
教育部(39995)
创新(39241)
期刊
(119166)
经济(119166)
研究(95772)
教育(63443)
中国(60679)
学报(43692)
管理(40919)
科学(40246)
(39141)
(38041)
大学(33913)
学学(30317)
技术(28657)
农业(27580)
(22563)
金融(22563)
业经(21200)
财经(19010)
经济研究(18336)
图书(17516)
(16200)
职业(15816)
问题(15290)
理论(14531)
科技(13715)
实践(13448)
(13448)
(13384)
(13298)
论坛(13298)
共检索到437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夏文斌   郑昌平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如何通过教育公平促进共同富裕,关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目标之实现,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本文分析了共同富裕与教育公平的辩证关系,梳理总结了百年来党对教育公平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历程,根据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和教育公平呈现出的新内涵特点,提出了新时代继续推进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婷  田佳禾  
2022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着实现2035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开局之年。“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们取得了全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进一步擘画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蓝图,为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阶段性目标,也为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课题。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署名文章,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所面临的五大重点问题做了概括。~((1))在文章中,总书记强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鲜明宣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喻念念   王旎  
在共同富裕进程中,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造业稳步攀升,新兴产业急剧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迸发增长,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如何以更高作为推动共同富裕,是今后一段时间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应该从服务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赋能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和技能型社会建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均晓  
公平竞争制度可界定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的各项法律和制度的总称,包括规范市场行为和规范政府行为两方面内容。公平竞争制度与共同富裕具有高度一致性,都体现了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生产与分配、市场与政府作用的辩证统一。公平竞争制度通过保障竞争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健全竞争法律规则体系,加强和改进竞争监管执法,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不断优化与共同富裕相适应的公平竞争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明月  刘璐  
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是推动加快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与精神支撑的重要手段。多元共治是强调服务为本、在多方协作下回归发展目标的系统科学治理模式,与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多元化的办学模式相契合。通过重构治理运行体系、完善治理结构体系、深化治理研究体系、变革治理制度体系,可不断增进公共利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职业教育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凤轩   刘莹   竭红云  
富民之道,教民为要。推进职业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不仅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行之务。文章梳理了职业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相关文件,并通过政府年度财政决算数据,对职业教育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现状进行研究,认为其存在政府与市场供给职责不协调、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和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结合共同富裕理念与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斌开   亢延锟   侯嘉奕  
以撤县设区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讨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关系。研究发现,县改区后学龄青少年进入高中和大学的概率分别提高了4.10%和4.88%,受教育年限增加了0.29年。其作用机制是,县改区提高了教育支出占比,破除了教育资源的行政壁垒,使被撤并县的居民享受了城市内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教育公平。另外,撤县设区不仅使受到影响的群体长期收入提高了8.67%,且显著降低了辖区的收入不平等,促进了共同富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政  胡刚  
教育正义具备理想和实践两个维度,理想维度的教育正义是一种实现公平的正义,实践维度的教育正义是通过制度变革来进行教育补偿、消除看得见的不正义及提升消除不正义的能力,体现了制度变革与行动能力提升的一致性。基于教育正义,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职业教育可以发挥其促进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弱势群体创富能力提升及弱势群体价值理念及精神面貌重塑等作用。因此,职业教育在助力共同富裕实践中,应按照教育正义的要求,构建职业教育全民化、普惠化、终身化、多样化、技能化、公共产品化等理念,从行业办学、纵横融通体系、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入学模式、县域职教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琨媛  黄耀宇  
农村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等的改变,以及传统村落文化的衰落,加剧了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困境,而这也是现阶段人们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过程中的需要破解的一个现实问题。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现阶段要考察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状况,识别其可能遭遇的困境和难点,这些困境可能是由自身原因导致的,也可能是外部因素影响所致。为改善这一现状,提升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能力,外界的环境支持尤为重要,如帮助农村弱势群体链接资源、提供机会、营造氛围等,为农村弱势群体潜能挖掘和自我提升助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宗胜  杨希雷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文从共同富裕的视角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中国城乡差别,构建了多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算各分指标及综合评价指标数值,分析近20多年来中国城乡差别的变动程度和演变趋势,发现了一系列从温饱视角仅以单一收入比率指标无法得出的差别现象。证明了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的论断是准确和及时的。从整体上看,中国城乡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持续扩大,仅近两年略有缩小,农村大约落后于城镇19年;而对城乡综合发展差距的分解表明,在20多年城乡综合发展差距扩大的过程中,收入财富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是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高达30%和29%,基础设施差距是第三大因素,贡献为21%,其他如相对收入差别、生活质量差距的贡献率分别占15%和7%。而人本差距的贡献是唯一负向因素,即是缩小综合差别的因素。应当全面、客观地看待近20多年来我国城乡差别的变化趋势,既看到有一定成就,又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特别要关注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差别的形成和变动。这些是仅按单一收入指标无法发现的问题,也为缩小城乡差别找到了精准发力点,从而采取相应对策缩小城乡差别,有效促进城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兰兰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走好“共同”之路,而城乡融合是重要发力点。文章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对城乡融合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并借助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考察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且整体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就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城乡融合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关系;东部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现象,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现象。未来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生态—经济融合为驱动、因地制宜盘活要素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逸飞  王盈斐  
基于CHIP2018数据,测算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和潜在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结构、财产结构,研究发现,当前劳动性工资收入是其收入组成的最重要部分,财产性收入占比普遍较低;房产价值和金融资产是主要的财产来源;城镇和东部地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比相对更高,主要优势在于房产价值而非金融资产;体制内工作者的工资收入比重更高,但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相对较低,以上基本特征均存在于中等收入群体和潜在中等收入群体中。建议相关部门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证居民收入增长;优化居民收入和财产结构,健全金融、土地和房产等要素市场,拓宽中等收入群体的财产收入渠道;同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建生   亓子青   邱俊柯  
[目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实现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方法]文章以4省4村为样本,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解析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效及其发展路径。[结果]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可分为基础型、链条延伸型、功能拓展型和多元复合型4种;多元复合型强村富民效果最好,其次为链条延伸型和功能拓展型,最后为基础型;不同模式的产业融合及发展路径也有所差异,但要致力于共同富裕的目标,核心要在产业融合中促进联农带农和发展集体经济。[结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基础型”应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融合奠定基础;“链条延伸型”应通过技术投入、装备升级等举措实现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功能拓展型”应以“乡村旅游+”形式融合农业、文创、康养等产业,开发农业文化、生态、休憩功能;“多元复合型”重点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发挥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促进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兰兰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走好“共同”之路,而城乡融合是重要发力点。文章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对城乡融合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并借助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考察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且整体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就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城乡融合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关系;东部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现象,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现象。未来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生态—经济融合为驱动、因地制宜盘活要素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马菊花  
公共文化服务承担了实现人民精神共同富裕的历史责任,而财税政策则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纵观公共文化服务从低质量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沿革,与我国的财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精神共同富裕理论、国家善治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为依据,构建起财税政策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理论,其作用机理体现在财力保障、工具调节、促进文化公平等方面。但在实践中,公共文化服务依然受到参与主体单一、财政政策不平衡不协调、财政预算与考核监督偏弱、税收政策不到位等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于:一方面,构建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格局,提供相应的财税支持、补贴、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健全财税政策机制,包括完善预算方案和强化监督考核、加大对中西部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地方政府供给能力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