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58)
2023(16924)
2022(14209)
2021(13125)
2020(10877)
2019(24293)
2018(23526)
2017(43673)
2016(23294)
2015(25404)
2014(24473)
2013(23736)
2012(21151)
2011(18781)
2010(18167)
2009(16771)
2008(15653)
2007(12675)
2006(10468)
2005(8680)
作者
(62569)
(52380)
(52145)
(49466)
(33001)
(25220)
(23548)
(20591)
(19975)
(18047)
(17717)
(17645)
(16264)
(16078)
(15947)
(15860)
(15747)
(15516)
(15083)
(14946)
(12735)
(12611)
(12334)
(12020)
(11966)
(11675)
(11427)
(11192)
(10374)
(10338)
学科
(93280)
经济(93180)
管理(65703)
(63482)
(50821)
企业(50821)
方法(47777)
数学(43446)
数学方法(42976)
(28257)
(27522)
中国(24522)
业经(21590)
农业(19587)
(18923)
贸易(18916)
(18412)
地方(16617)
(16083)
(16016)
财务(15977)
财务管理(15942)
企业财务(15156)
(14835)
技术(13566)
环境(13431)
(13176)
金融(13171)
(13072)
银行(13035)
机构
学院(311733)
大学(309986)
(130031)
经济(127843)
管理(125012)
理学(110589)
理学院(109486)
管理学(107563)
管理学院(107007)
研究(98645)
中国(74494)
(61500)
科学(60370)
(58416)
(52478)
业大(48274)
中心(47849)
财经(47692)
(46571)
(43862)
研究所(42863)
(42685)
农业(41349)
经济学(40900)
(38570)
师范(38060)
经济学院(37249)
北京(36822)
(36127)
财经大学(35906)
基金
项目(227823)
科学(181564)
基金(169977)
研究(161690)
(149631)
国家(148421)
科学基金(129145)
社会(107462)
社会科(102134)
社会科学(102112)
基金项目(89975)
(87978)
自然(84470)
自然科(82679)
自然科学(82657)
自然科学基金(81206)
教育(74835)
(74308)
资助(68047)
编号(63740)
重点(51150)
(50184)
成果(48672)
(48348)
(47805)
国家社会(46232)
创新(45164)
科研(45115)
教育部(43804)
人文(42967)
期刊
(128580)
经济(128580)
研究(81723)
中国(52608)
学报(51140)
(47043)
科学(46255)
(44996)
管理(43120)
大学(39244)
学学(37410)
农业(32301)
教育(26522)
技术(25563)
(25435)
金融(25435)
业经(23346)
经济研究(22962)
财经(22642)
(19400)
(16636)
问题(16475)
统计(16115)
(15790)
商业(15413)
(15084)
(14785)
科技(14358)
理论(14301)
技术经济(13944)
共检索到432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利平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助力共同富裕建设是当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视角就收入结构中不同收入来源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效应强于城镇居民。从纵向视角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财产性收入。从横向视角来看,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消费效应要强于城镇居民,而财产性收入刚好相反,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影响效应不存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海原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2013-2020年的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研究了第三方支付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及其收入差距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而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由于我国城乡居民利用第三方支付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效存在较大差异性,导致第三方支付发展会通过收入差距中介效应拉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一步地,第三方支付发展对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的正向赋能作用明显强于中部地区,而对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则会起到较为明显的扩大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乐  
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下,从理论上研究了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公平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采用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理论上而言,农村电商发展既会通过居民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渠道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公平,同时也会通过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物流一体化、农村信息化建设等间接渠道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公平。从具体影响效应来看,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会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公平提升0.0551个百分点,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弱。最后从加大农村电商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好农村电商下沉机遇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和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帆  
基于1992—2012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变参数反应模型和滚动回归模型研究了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超敏感系数分别为0.6510和0.6659,利用LC/PIH分析框架不能精确阐释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城镇的利率跨期弹性很不显著,而农村的利率跨期弹性利率显著为负;城乡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分别为11.890和10.025,城镇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先降后升,而农村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先升后降,这导源于城乡居民的消费环境出现了趋势性转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新宇  范欣  姜扬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公众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概率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考察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和预期对公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绝对收入与公众幸福感呈倒"U"型关系,"幸福悖论"在我国已经出现;(2)相对收入对公众主观幸福感有显著促进作用,其效果强于绝对收入;(3)预期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增加居民的绝对收入,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保持收入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提升公众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军  丁钊颖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农业与非农业两部门的CES生产函数模型与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混合回归与GMM法,系统诠释普惠保险、三产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三产融合是普惠保险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非农生产资本要素的上升是普惠保险影响三产融合的重要渠道;因三产融合水平的提高,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其增收保障水平,缩小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相比中、东部地区,普惠保险通过三产融合中介效应对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笳旭  
老龄化趋势加重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过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两大困境。运用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和两步差分广义矩估计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城、乡人口老龄化分别对城、乡居民消费率有正向影响,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高于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关键。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是收入差距和消费惯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化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积极影响。因此,重视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制,进而解除农村老年人口消费的后顾之忧才能有效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宋宝燕  
在对2004-2012年中国30个地区居民城乡消费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规模、消费结构、收入水平等因素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人口规模、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最后针对城乡居民消费的不同特征,提出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蒲艳萍  吴杰  
笔者利用1992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就中国就业重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就业重构方向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极化负相关,就业重构速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极化正相关;受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水平差异的约束,就业重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极化效应大于平衡效应;在区域层面,就业重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净极化效应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中部、西部和东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娟  
本文选取2001-2015年我国除西藏之外各省份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从分渠道、分时段和分区域视角,实证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均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主要依靠刺激消费而非增加收入渠道的方式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时期和地区差异。从不同时期看,"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依靠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分区域看,东部地区通过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娟  
本文选取2001-2015年我国除西藏之外各省份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从分渠道、分时段和分区域视角,实证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均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主要依靠刺激消费而非增加收入渠道的方式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时期和地区差异。从不同时期看,“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依靠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分区域看,东部地区通过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明显弱于中、西部地区。为此,从激活农村商贸物流、加强商贸物流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娟  
本文选取2001-2015年我国除西藏之外各省份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从分渠道、分时段和分区域视角,实证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均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主要依靠刺激消费而非增加收入渠道的方式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时期和地区差异。从不同时期看,"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依靠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分区域看,东部地区通过刺激消费渠道的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明显弱于中、西部地区。为此,从激活农村商贸物流、加强商贸物流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爱军  
城乡消费差距是中国城乡贫富差别的突出问题之一,文章在阐述1978年以来城乡消费差距现状的基础上,应用30个省份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距估计,对影响中国城乡消费差距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偏大且存在区域差异,比较参数估计结果后发现,人均GDP的增长导致城乡消费差距缩小,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也有着积极作用,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与消费比呈正相关,财政支出的增加反而加剧城乡消费差距。最后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东林  付鹏  
文章基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人力资本投入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且近年来仍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近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入差异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利用2001-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无论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在区域范围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没有随着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入差异的缩小而降低,主要是由教育资源失衡、学历层次不同、劳动力市场扭曲及歧视性择业等因素造成的。因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丁力人  高名姿  
优化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体来说,银行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减,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具备明显的普惠性和规模经济特征,对中西部地区、对中大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来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优化宏观要素配置结构和流动机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