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53)
- 2023(18995)
- 2022(16240)
- 2021(14858)
- 2020(12318)
- 2019(27692)
- 2018(27254)
- 2017(51207)
- 2016(28224)
- 2015(31293)
- 2014(30903)
- 2013(30408)
- 2012(28132)
- 2011(25522)
- 2010(25375)
- 2009(23343)
- 2008(22291)
- 2007(19549)
- 2006(17185)
- 2005(15096)
- 学科
- 济(111722)
- 经济(111596)
- 管理(76078)
- 业(74269)
- 企(58670)
- 企业(58670)
- 方法(45597)
- 数学(39086)
- 数学方法(38667)
- 农(35070)
- 中国(33364)
- 地方(27858)
- 业经(27445)
- 财(27287)
- 学(25146)
- 农业(23963)
- 贸(21369)
- 贸易(21355)
- 易(20668)
- 制(20020)
- 环境(18342)
- 银(18064)
- 银行(17988)
- 技术(17840)
- 理论(17788)
- 和(17358)
- 行(17287)
- 融(17245)
- 金融(17240)
- 发(16637)
- 机构
- 学院(395196)
- 大学(393696)
- 济(153577)
- 管理(150775)
- 经济(150174)
- 研究(138808)
- 理学(130375)
- 理学院(128827)
- 管理学(126457)
- 管理学院(125762)
- 中国(101774)
- 科学(89359)
- 京(84561)
- 农(75404)
- 所(71511)
- 财(68969)
- 研究所(65526)
- 业大(64673)
- 中心(62457)
- 农业(59277)
- 江(58820)
- 财经(54782)
- 范(54237)
- 师范(53590)
- 北京(53159)
- 院(50371)
- 经(49847)
- 州(47649)
- 经济学(45523)
- 技术(43725)
- 基金
- 项目(274340)
- 科学(213713)
- 研究(197177)
- 基金(195961)
- 家(173714)
- 国家(172177)
- 科学基金(145663)
- 社会(123331)
- 社会科(116654)
- 社会科学(116626)
- 省(109124)
- 基金项目(103986)
- 自然(95179)
- 自然科(92944)
- 自然科学(92918)
- 划(92210)
- 自然科学基金(91233)
- 教育(90326)
- 编号(80514)
- 资助(79549)
- 成果(64815)
- 重点(62078)
- 发(61943)
- 部(58767)
- 创(57298)
- 课题(56392)
- 创新(53386)
- 科研(52587)
- 计划(51003)
- 国家社会(50417)
- 期刊
- 济(172280)
- 经济(172280)
- 研究(114048)
- 中国(79665)
- 学报(70878)
- 农(70093)
- 科学(62330)
- 管理(54110)
- 大学(52314)
- 财(50618)
- 学学(49392)
- 农业(48524)
- 教育(47484)
- 融(33950)
- 金融(33950)
- 技术(32562)
- 业经(30871)
- 经济研究(27408)
- 财经(25797)
- 业(24518)
- 问题(22327)
- 经(22166)
- 图书(21180)
- 科技(20522)
- 版(20249)
- 业大(19003)
- 商业(18165)
- 技术经济(18024)
- 理论(17587)
- 资源(17271)
共检索到582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时涛 秦大伟 邢鲁民 王思冉 张家豪 聂雷
目的:分析2021年城乡居民医保事业发展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保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首先,构建“城乡居民医保事业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居民医保事业发展水平总指数及其公平性、可及性、可持续性3个子系统指数;其次,借助泰尔指数测量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水平差异,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总指数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最后,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居民医保事业发展水平存在省际差异,在地理上表现为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格局;政策因素、经济因素、人口结构、医疗资源配置和教育水平对医保事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建议多层次推进医保公平性,全方位增强医保可及性,动态提升医保可持续性,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群众医保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乐
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下,从理论上研究了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公平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采用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理论上而言,农村电商发展既会通过居民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渠道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公平,同时也会通过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物流一体化、农村信息化建设等间接渠道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公平。从具体影响效应来看,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会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公平提升0.0551个百分点,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弱。最后从加大农村电商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好农村电商下沉机遇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和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电商 城乡居民 消费公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利平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助力共同富裕建设是当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视角就收入结构中不同收入来源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效应强于城镇居民。从纵向视角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财产性收入。从横向视角来看,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消费效应要强于城镇居民,而财产性收入刚好相反,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影响效应不存在。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来源 消费影响 城乡居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军 丁钊颖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农业与非农业两部门的CES生产函数模型与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混合回归与GMM法,系统诠释普惠保险、三产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三产融合是普惠保险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非农生产资本要素的上升是普惠保险影响三产融合的重要渠道;因三产融合水平的提高,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其增收保障水平,缩小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相比中、东部地区,普惠保险通过三产融合中介效应对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晓娜
众所周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我国基础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还存在知晓率和参保率不高、养老金待遇保障水平偏低、转移接续和制度衔接不顺畅、地方财力负担加重等突出问题,究其缘由主要与社保政策宣传不到位、薄弱地方财政配套跟不上、跨区域社保制度不统一等密切相关。文章提出了从加大社保政策宣传力度、适度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打通转移接续和制度衔接瓶颈、加大省级财政对薄弱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等举措,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居保 主要问题 解决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卢艺文 杜林丰
本文选取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不同地区和消费类型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流通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并且这种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和消费类型异质性。具体来说,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的作用在中部省份和基础性消费中更加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换句话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赖德胜
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为此,要准确把握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水平、制约因素和优化路径。方鸣教授所著《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一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莹
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背景,采用我国2019-2021年31个省区市的经验数据,从居民消费规模差距和消费质量(升级)差距两个层面,就城乡居民财富差距对居民消费不平衡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乡居民财富差距的扩大会加大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和消费质量(升级)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地,城乡居民财富差距对不同类型消费不平衡(消费规模差距和消费质量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相对而言,财富差距对消费不平衡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城乡居民财富差距的扩大对城乡居民消费规模差距的影响表现为东中西递减特征,而对城乡居民消费质量(消费升级)差距的影响在东部地区表现更为突出。最后,本文从努力扩大农村居民财富收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规范财富积累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章贵军 方若婷 朱建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通过测度和比较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和财富”三个维度及其综合指数不平等程度,研究发现:收入、消费和财富单维度的不平等水平高于综合的福利不平等;城镇居民综合的福利不平等程度高于农村居民,并且城镇居民内部的不平等对全社会不平等贡献最大;城乡居民福利不平等主要体现为部分城市居民享有的福利水平相对较高,而部分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尚有待提高,这种差异在消费维度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建议实施多元化的措施来调节消费、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加快提高低福利水平群体的收入增幅,强化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共同富裕是城乡全体居民共建共享富裕,是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有差别的共富,也是需要循序渐进实现的共富。目前在中国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依然在农村农民,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即使是农村地区,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差异也大,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水平依然明显低于城镇。鉴于中国当前发展实际,在推进共同富裕任务最重最艰巨的农村地区,既要抓住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动力,又要推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低扩中,也要提升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英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向度考量,数据要素市场化已然成为扎实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的核心抓手。文章选取2007—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围绕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计准自然实验,探究数据要素市场化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对城乡共同富裕产生正向赋能效应,且该结果在经过PSM-DID检验、更换变量数据、剔除异常值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有效。数据要素市场化以促进人力资本回流、农业数字化转型为中介路径,助力城乡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农村创业活跃度的中介机制不显著。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和中部地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地区的城乡共同富裕助力效能更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旭辉 王经伟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遵循。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从绿色一体化、绿色发展方式、绿色创新三个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方法和QAP方法揭示其区域差距的空间来源、演进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在各子系统中,东部地区均呈现出显著优势,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绿色创新水平不容乐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区域差距呈恶化趋势,板块间差距是整体差距的最主要来源,缓解板块内差距的着力点位于西部和东部地区;全国及四大板块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水平的演进脉络各异,但极化趋势均日益加剧并伴随着“优者更优”现象;合理调控科创环境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是缓解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区域失衡问题的决定力量,而第二产业占比过高会抑制城乡绿色发展,此外在区域层面各影响因素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张昊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有着重要的激励和保障作用,进而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基于2011—2020年我国90个域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和社保就业两大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和社保就业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边际效应显著为负,说明两类支出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起到了显著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边际效应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56.010%,当城镇化水平超过56.010%后,两类财政支出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会显著削弱。可见,仅依靠财政支出政策无法持续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应该在市场化改革和财政支出结构改善两方面共同发力。因此,建议加强市场化改革,逐步消除城乡间的流动性障碍,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保持低城镇化水平地区财政支出规模稳步扩张的同时,调整高城镇化水平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落实财政对民生的基本保障作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刘路锋
实现居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如何促进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共进成为当前研究重点问题。该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分析了2011—2020年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水平研究期内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而出现跌落,居民共同富裕水平则呈整体逐年上升趋势;两者均呈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但中上游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相近。2)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重庆和贵州两地上升较快,2020年各省市受到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下游地区高于其他地区。3)GTWR模型表明,人口密度、环境治理投入、旅游收入占比、人均GDP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不同时期各因素对地区影响强度和波动方向不同,其中人均GDP影响为正向且影响作用较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宗胜 杨希雷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文从共同富裕的视角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中国城乡差别,构建了多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算各分指标及综合评价指标数值,分析近20多年来中国城乡差别的变动程度和演变趋势,发现了一系列从温饱视角仅以单一收入比率指标无法得出的差别现象。证明了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的论断是准确和及时的。从整体上看,中国城乡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持续扩大,仅近两年略有缩小,农村大约落后于城镇19年;而对城乡综合发展差距的分解表明,在20多年城乡综合发展差距扩大的过程中,收入财富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是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高达30%和29%,基础设施差距是第三大因素,贡献为21%,其他如相对收入差别、生活质量差距的贡献率分别占15%和7%。而人本差距的贡献是唯一负向因素,即是缩小综合差别的因素。应当全面、客观地看待近20多年来我国城乡差别的变化趋势,既看到有一定成就,又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特别要关注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差别的形成和变动。这些是仅按单一收入指标无法发现的问题,也为缩小城乡差别找到了精准发力点,从而采取相应对策缩小城乡差别,有效促进城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