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24)
2023(19068)
2022(15927)
2021(14855)
2020(12129)
2019(27549)
2018(27171)
2017(52568)
2016(28388)
2015(31730)
2014(31244)
2013(30332)
2012(27264)
2011(24274)
2010(24026)
2009(21937)
2008(20700)
2007(17917)
2006(15560)
2005(13366)
作者
(78685)
(65510)
(65204)
(62088)
(41652)
(31546)
(29709)
(25861)
(24895)
(23119)
(22269)
(22111)
(20550)
(20366)
(20247)
(19892)
(19522)
(19406)
(18773)
(18634)
(16069)
(15953)
(15897)
(14964)
(14682)
(14529)
(14407)
(14334)
(13037)
(12860)
学科
(112496)
经济(112371)
管理(80273)
(75606)
(62326)
企业(62326)
方法(50075)
数学(43478)
数学方法(42862)
(32718)
中国(30958)
(28313)
业经(26654)
地方(25570)
(23492)
农业(22053)
(19800)
(19183)
贸易(19171)
理论(18920)
(18574)
(17564)
环境(17500)
财务(17478)
(17475)
财务管理(17440)
技术(17030)
企业财务(16480)
(16134)
银行(16094)
机构
学院(389880)
大学(388435)
管理(154009)
(152256)
经济(148933)
理学(134282)
理学院(132821)
管理学(130185)
管理学院(129484)
研究(127462)
中国(93272)
(81165)
科学(80180)
(69140)
(62365)
(62293)
业大(58373)
中心(58199)
研究所(57150)
(56593)
财经(56068)
(52909)
师范(52420)
(51070)
北京(50212)
农业(48401)
(47237)
经济学(45971)
(45613)
师范大学(42263)
基金
项目(276493)
科学(218160)
研究(203123)
基金(200150)
(174572)
国家(173108)
科学基金(149358)
社会(128349)
社会科(121515)
社会科学(121486)
(108585)
基金项目(105896)
自然(96798)
自然科(94549)
自然科学(94528)
教育(94225)
自然科学基金(92751)
(91453)
编号(83734)
资助(81232)
成果(66795)
重点(62268)
(60320)
(59589)
(57642)
课题(57315)
创新(53713)
国家社会(52924)
科研(52838)
教育部(51983)
期刊
(162709)
经济(162709)
研究(110585)
中国(70956)
学报(61703)
(57613)
科学(56996)
管理(55373)
(52396)
大学(47169)
教育(46115)
学学(44376)
农业(39532)
技术(34873)
(30651)
金融(30651)
业经(28784)
财经(26296)
经济研究(26022)
(22528)
问题(21701)
图书(20377)
(19867)
(18856)
科技(18804)
技术经济(17800)
理论(17433)
资源(17350)
商业(17231)
现代(17068)
共检索到554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段禄峰  覃作敏  刘启雷  
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县域城镇化因其广阔的承载空间、较低的转移成本和户籍门槛,且能较好地维系转移人口的地缘、亲缘关系,对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作用突出。因此,本文利用2020年陕西1997个县域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进行县域城镇化路径与个体富裕水平的因果效应推断研究。研究发现,县域城镇化路径能够独立影响个体富裕水平,且不同路径导致不同效应;不合意的县域城镇化路径会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产生阻滞作用。县域城镇化要分层次、分类型、多途径推进,并不断优化成本分担机制与地方政府激励手段。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段禄峰  覃作敏  刘启雷  
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县域城镇化因其广阔的承载空间、较低的转移成本和户籍门槛,且能较好地维系转移人口的地缘、亲缘关系,对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作用突出。因此,本文利用2020年陕西1997个县域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进行县域城镇化路径与个体富裕水平的因果效应推断研究。研究发现,县域城镇化路径能够独立影响个体富裕水平,且不同路径导致不同效应;不合意的县域城镇化路径会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产生阻滞作用。县域城镇化要分层次、分类型、多途径推进,并不断优化成本分担机制与地方政府激励手段。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利  王金科  黄良伟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县域新型城镇化是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对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影响。选取四川省128个县(市)2011—2020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县域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提升县域整体富裕水平,二是有助于缩小县域差距水平。基于此,从提升县域整体富裕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和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定青  翟晓婷  
关中地区渭河水系支流众多,与城镇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特点,以渭河重要支流灞河流域的典型城镇蓝田县为例,分析了城镇分布与流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河流水系与城镇发展建设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提出与河流相协调的城镇生态化建设理念及对策,针对流域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整体规划与控制,依托河流水系建构生态廊道网络,通过生态区划对不同类型城镇发展予以引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县城城镇化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县城城镇化是中国式城镇化道路内生演进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在新时代情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应用,是缓解“城市病”“乡村病”和“县城病”以及促进农民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转化的重要载体。县城城镇化在实践中衍生为扩张型、稳定型和收缩型三种样态,不同类型的县城城镇化助推共同富裕的潜力也不尽相同。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县城城镇化要以全面富裕为导向,推动县城城镇化“生产—生活—生态”耦合发展;以全民富裕为立场,重点培育和提升农民家庭发展能力;以差别富裕为策略,探索县城城镇化多元化和抱团发展共富路径;以共建富裕为保障,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化的县城城镇化高效能治理体系,从而开创出综合发展、以人为本、多元繁荣和共建共享的县城城镇化道路,使县城城镇化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广华  江葳蕤  赵梦雪  
与所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一样,城镇化或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引擎,因为它能够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升。而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意味着,城镇化或工业化会在经济腾飞阶段带来收入差距的增大。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收入差距急剧扩大,至今仍然居高不下,似乎说明“鱼”(即经济增长)和“熊掌”(即收入分配的改善)无法兼得。本文旨在分析城镇化的分配(即“共同”)和增长(即“富裕”)效应,为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路径及政策举措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城镇化不但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率,同时还能够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从而助力“双循环”、推动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城镇化更是消除城乡差异、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而城乡差异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收入差距的重要方面。据此本文得出结论:积极主动推进城镇化和市民化,可以获取“鱼”和“熊掌”兼得的效应,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晴   卢凤君   李保明   黄仕伟   陈黎明  
共同富裕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点。以县域为基础单元,研究共同富裕与我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途径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构建了三者深度交集的内在关系概念模型,解析了县域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与现代化的类变量分析模型,构建了山区县缩小三大差距促进县域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以浙江省缙云县为案例,以缩小三大差距为重点,以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缙云模式为主线,分析了该县建立共同富裕和我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的路径模式,为全国山区县开展共同富裕实践提供模式借鉴,为县域共同富裕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践案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天琦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财政政策的调控支持。改革实践表明,财政政策支持城镇化发展的方式与内容不断健全与完善,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与互动协作关系也愈加契合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日渐深入,财政政策支持新型城镇化助推共同富裕仍面临诸多难点与挑战,为此,还要从明晰新型城镇化的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动态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供给、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挖掘市场主体供给公共服务能力等层面入手,破除财政政策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开明   刘书成  
降低收入不均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明晰城镇化影响收入差距机制与路径的基础上,依据2000—2020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多角度实证考察城镇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稳健的“倒U”型特征,城乡收入差距由升转降的城镇化率门槛值为46.5%;城镇化影响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显著为正,间接效应显著为负,总体上有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城镇化与总体居民收入差距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总体收入差距由升转降的城镇化率拐点为53.8%。新型城镇化应强化以人为核心的基本内涵,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心怡  梁祎玲  
运用2006-2015年中国中部六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倍差法,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通过对样本进一步分组,分别探讨在不同经济和人口条件下的新型城镇化政策效果。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城乡一体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或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新型城镇化政策的促进作用将更为有效。因此,加大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自身发展动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有选择地进行转移性支持,对城乡一体化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丽琴  李琳  王天娇  
我国新型城镇化政策旨在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等方式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以新型城镇化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断点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表明:(1)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对共同富裕总指标、物质经济富裕和公共服务普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提升了2.7、3.6和4.3个百分点;(2)目前新型城镇化政策还未在拉近城乡、区域差异的共享富裕方面表现出明显作用;(3)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各维度的推动具有区域异质性,其中,对东、西部公共服务普惠提升效果明显,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和政策倾斜,而对西部地区物质经济的拉动作用都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博  王亚华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导向逐渐全面和政策实施更加精准的社会治理格局,解决繁杂细微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需要将治理重心下沉至县域单元。本文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城乡融合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内循环形成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切入,分析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结构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势能释放和农民生活幸福渴望角度分析县域层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机制,从做大县域财富和分好县域财富两个方面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举措,以期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操作决策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数字金融推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经济能否分享到数字金融的红利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事实,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1 869个县域经济数据,采用SARAR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式缩小县域与城市经济发展差距;数字金融会通过促进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方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县域经济能够通过缩小县域间贫富差异的方式分享数字金融红利;数字金融还会通过缩小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方式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不仅能够直接分享到数字金融的红利,而且还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地分享到数字金融的红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   李敬   刘洋  
文章基于2019年我国23个省份1402个县(市、旗)的截面数据,利用多重中介模型和空间截面杜宾模型系统研究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与作用机理。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增长(即“富裕”)效应和分配(即“共同”)效应均存在区域异质性。其次,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推动县域共同富裕。最后,全国及三大地区层面的共同富裕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且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卉   傅康佳  
紧密契合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进行测度,明确其演变特征,识别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陕西秦巴山片区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综合效率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各县域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2)2016—2021年陕西秦巴山片区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通过旅游发展来带动县域脱贫振兴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3)交通、人均财政支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旅游发展助推县域脱贫振兴的效率存在显著影响。最后,从合理配置旅游投入产出要素、构建旅游共享发展新格局、改善基础设施及旅游产业经济基础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