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7)
- 2023(14132)
- 2022(12245)
- 2021(11383)
- 2020(9255)
- 2019(21147)
- 2018(21051)
- 2017(39924)
- 2016(21502)
- 2015(23906)
- 2014(23417)
- 2013(22781)
- 2012(20493)
- 2011(18409)
- 2010(18040)
- 2009(16489)
- 2008(15428)
- 2007(13061)
- 2006(11253)
- 2005(9454)
- 学科
- 济(82542)
- 经济(82439)
- 管理(59952)
- 业(56542)
- 企(47137)
- 企业(47137)
- 方法(37705)
- 数学(32471)
- 数学方法(32059)
- 农(24982)
- 中国(22464)
- 财(21558)
- 业经(20913)
- 地方(17729)
- 学(17508)
- 农业(17019)
- 理论(14702)
- 贸(14648)
- 贸易(14638)
- 制(14196)
- 易(14196)
- 和(13342)
- 环境(13074)
- 务(13000)
- 财务(12931)
- 财务管理(12908)
- 技术(12705)
- 企业财务(12181)
- 银(11859)
- 银行(11822)
- 机构
- 学院(291669)
- 大学(291206)
- 管理(117583)
- 济(111795)
- 经济(109266)
- 理学(102946)
- 理学院(101846)
- 管理学(100010)
- 管理学院(99488)
- 研究(93877)
- 中国(68219)
- 京(60846)
- 科学(59359)
- 财(50549)
- 所(45382)
- 农(44782)
- 业大(43663)
- 中心(42919)
- 研究所(41641)
- 财经(41001)
- 江(40628)
- 范(39765)
- 师范(39424)
- 北京(37809)
- 经(37413)
- 农业(34797)
- 院(34684)
- 州(33405)
- 经济学(33150)
- 师范大学(31830)
- 基金
- 项目(208428)
- 科学(164071)
- 研究(154767)
- 基金(150370)
- 家(130316)
- 国家(129202)
- 科学基金(111756)
- 社会(97212)
- 社会科(92025)
- 社会科学(92004)
- 省(82228)
- 基金项目(80169)
- 自然(72004)
- 教育(71177)
- 自然科(70327)
- 自然科学(70313)
- 自然科学基金(69002)
- 划(68691)
- 编号(64120)
- 资助(60651)
- 成果(51086)
- 重点(46315)
- 部(45191)
- 发(44489)
- 创(43751)
- 课题(43573)
- 创新(40597)
- 项目编号(39780)
- 科研(39719)
- 国家社会(39632)
- 期刊
- 济(120753)
- 经济(120753)
- 研究(83633)
- 中国(52077)
- 学报(45680)
- 农(42010)
- 管理(42005)
- 科学(41981)
- 财(37090)
- 教育(35502)
- 大学(34911)
- 学学(32710)
- 农业(29715)
- 技术(25577)
- 业经(21935)
- 融(21179)
- 金融(21179)
- 经济研究(19516)
- 财经(18562)
- 图书(16394)
- 经(15816)
- 问题(15345)
- 科技(14528)
- 业(14173)
- 理论(14097)
- 版(13786)
- 技术经济(13406)
- 现代(13078)
- 实践(13011)
- 践(13011)
共检索到410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宗胜 杨希雷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文从共同富裕的视角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中国城乡差别,构建了多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算各分指标及综合评价指标数值,分析近20多年来中国城乡差别的变动程度和演变趋势,发现了一系列从温饱视角仅以单一收入比率指标无法得出的差别现象。证明了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的论断是准确和及时的。从整体上看,中国城乡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持续扩大,仅近两年略有缩小,农村大约落后于城镇19年;而对城乡综合发展差距的分解表明,在20多年城乡综合发展差距扩大的过程中,收入财富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是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高达30%和29%,基础设施差距是第三大因素,贡献为21%,其他如相对收入差别、生活质量差距的贡献率分别占15%和7%。而人本差距的贡献是唯一负向因素,即是缩小综合差别的因素。应当全面、客观地看待近20多年来我国城乡差别的变化趋势,既看到有一定成就,又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特别要关注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差别的形成和变动。这些是仅按单一收入指标无法发现的问题,也为缩小城乡差别找到了精准发力点,从而采取相应对策缩小城乡差别,有效促进城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兰兰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走好“共同”之路,而城乡融合是重要发力点。文章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对城乡融合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并借助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考察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且整体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就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城乡融合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关系;东部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现象,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现象。未来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生态—经济融合为驱动、因地制宜盘活要素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兰兰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走好“共同”之路,而城乡融合是重要发力点。文章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对城乡融合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并借助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考察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且整体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就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城乡融合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关系;东部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现象,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现象。未来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生态—经济融合为驱动、因地制宜盘活要素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云波 王浩泽 郭金兴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而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二元经济理论分析了我国城乡差距的成因及历史演进。进一步,本文全面系统梳理了农村与城市在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差距的现状。据此,本文提出应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要抓手,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切入点,全面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斯丽娟 郭海霞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城乡相对贫困与弱相对贫困指数并进行分解,明确影响城乡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研究方法:将2002~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组数据还原为观察值与GQ模型拟合洛伦茨曲线结合测度城乡相对贫困指数,并将测得指数分解为四种效应。研究发现:农村相对贫困指数与弱相对贫困指数均高于城镇,且城乡相对贫困指数有上升趋势,城乡弱相对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分解结果表明,增长效应对城乡相对贫困指数和弱相对贫困指数变动起负向作用,贫困标准效应对城乡两种指数变动起正向作用。分配效应与城乡两种指数的变动一致,人口效应对城镇两种指数变动的作用为正,对农村两种指数变动的作用为负。研究创新:将影响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扩展至人口效应和贫困标准效应,认为影响相对贫困与弱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有增长效应、贫困标准效应、分配效应和人口效应四种。研究价值:为城乡相对贫困的测算与分解提供新的思路,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庞舒雅 张晓林 张波
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是关键。多年来,能源富集区为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能源富集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关系特殊,城乡融合难度大,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更显迫切。研究表明,能源富集区城镇建设与发展严重倚赖矿产资源,以城市为中心的单极空间发展模式并未根本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不均,应着力推进能源富集区城乡产业协同互补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公平分配,以期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关键词:
能源富集区 城乡融合 共同富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苏秋
网络文化对城乡区域的文化差异具有调和作用,有助于推动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共同富裕。研究发现,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共同富裕包含两方面意涵:一是城乡居民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二是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共同富裕。从城乡文化融合的视角看,共同富裕就是充分发挥文化调节的作用,既要通过发展文化经济来解决城乡居民经济物质分配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要通过文化融合来解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分配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地,基于数字乡建背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网络文化为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提供两方面调节:一是在生产环节,引入新兴经济业态,促进城乡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城乡经济同步增长;二是在分配环节,发挥文化调节在第三次分配中的涵化作用,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和文化分配的均等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尤其是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应当以数字媒介为抓手,发挥网络文化调节作用,在文化数字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实现城乡居民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龙珍罗尔依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能够从工农相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三重维度夯实共同富裕制度基础。为此,应优化工农相促的产业制度,健全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入现代化管理;完善城乡互补的区域制度,在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共享制度、区域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变革;提升共同繁荣的整体制度,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共同富裕理念,并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提供积极保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丁力人 高名姿
优化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体来说,银行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减,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具备明显的普惠性和规模经济特征,对中西部地区、对中大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来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优化宏观要素配置结构和流动机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丁力人 高名姿
优化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体来说,银行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减,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具备明显的普惠性和规模经济特征,对中西部地区、对中大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来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优化宏观要素配置结构和流动机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柏旭
进入新发展阶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呈现先强化后抑制的变化趋势;数字经济会通过沟通成本降低的城乡融合效应、农业技术进步的乡村振兴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但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替代效应扩大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对数字经济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减效应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的门槛检验结果证明,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压力不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应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趋势,利用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效应;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培育统一、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提升地区市场化水平,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要素支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制定针对性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忠辉 王梦 王嘉琪 陈铭浩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了综合评价沿海11个省份的共同富裕实现进程,文章构建了由经济发展质量、精神文化建设、社会民生共享、公共服务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5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共同富裕实现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20年沿海11个省份的共同富裕实现进程进行测算,综合分析沿海11个省份的共同富裕实现情况,从而明晰沿海各省份在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的优势与劣势。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综合评价 沿海省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家龙 苏少青
本文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通过阐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共同富裕的内涵关系,围绕助推农业现代化、提供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传承乡村文明等方向,分析了基于共同富裕理念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丽生 宋莹莹 楼蕾
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补齐共同富裕的农村发展短板,同时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浙江省一直以来致力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在农村税费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教育均衡、医疗资源下沉、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对浙江省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城乡优质资源分配不均、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不健全,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浙江省以创新推进共同富裕为导向建设新型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和完善城乡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发挥数字化发展优势,赋能城乡公共服务高质量建设。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公共服务 城乡差距 统筹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时涛 秦大伟 邢鲁民 王思冉 张家豪 聂雷
目的:分析2021年城乡居民医保事业发展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保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首先,构建“城乡居民医保事业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居民医保事业发展水平总指数及其公平性、可及性、可持续性3个子系统指数;其次,借助泰尔指数测量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水平差异,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总指数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最后,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居民医保事业发展水平存在省际差异,在地理上表现为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格局;政策因素、经济因素、人口结构、医疗资源配置和教育水平对医保事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建议多层次推进医保公平性,全方位增强医保可及性,动态提升医保可持续性,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群众医保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