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2)
- 2023(17501)
- 2022(14877)
- 2021(13944)
- 2020(11387)
- 2019(26226)
- 2018(25501)
- 2017(48530)
- 2016(25882)
- 2015(29060)
- 2014(28573)
- 2013(28215)
- 2012(25597)
- 2011(23107)
- 2010(22846)
- 2009(21395)
- 2008(19843)
- 2007(16877)
- 2006(14825)
- 2005(12965)
- 学科
- 济(103331)
- 经济(103216)
- 管理(71733)
- 业(69281)
- 企(57360)
- 企业(57360)
- 方法(46312)
- 数学(40637)
- 数学方法(40177)
- 中国(34982)
- 农(29778)
- 融(28000)
- 金融(27995)
- 财(27785)
- 银(26633)
- 银行(26598)
- 行(25645)
- 业经(24758)
- 地方(22154)
- 制(21486)
- 贸(20797)
- 贸易(20776)
- 易(20289)
- 学(20235)
- 农业(20152)
- 务(17376)
- 财务(17306)
- 财务管理(17275)
- 理论(16891)
- 企业财务(16425)
- 机构
- 大学(357903)
- 学院(356897)
- 济(147431)
- 经济(144405)
- 管理(140506)
- 理学(121926)
- 研究(121763)
- 理学院(120618)
- 管理学(118594)
- 管理学院(117978)
- 中国(97056)
- 京(75771)
- 科学(73459)
- 财(66645)
- 所(59680)
- 中心(56452)
- 农(55153)
- 研究所(54728)
- 财经(53949)
- 业大(51041)
- 经(49284)
- 江(49178)
- 北京(48076)
- 范(47174)
- 师范(46787)
- 经济学(45678)
- 院(44448)
- 农业(43003)
- 经济学院(41309)
- 州(40714)
- 基金
- 项目(248232)
- 科学(195698)
- 研究(184135)
- 基金(180853)
- 家(157014)
- 国家(155713)
- 科学基金(133864)
- 社会(117712)
- 社会科(111602)
- 社会科学(111575)
- 省(95205)
- 基金项目(95191)
- 自然(84892)
- 教育(83988)
- 自然科(82939)
- 自然科学(82919)
- 自然科学基金(81401)
- 划(80272)
- 编号(74694)
- 资助(74302)
- 成果(60244)
- 重点(55530)
- 部(55220)
- 发(53324)
- 创(51824)
- 课题(51409)
- 国家社会(49097)
- 创新(48318)
- 教育部(47776)
- 科研(47298)
- 期刊
- 济(156414)
- 经济(156414)
- 研究(106952)
- 中国(67629)
- 学报(54229)
- 农(51235)
- 科学(51025)
- 管理(49641)
- 财(49382)
- 融(41664)
- 金融(41664)
- 大学(41561)
- 教育(39272)
- 学学(39087)
- 农业(35722)
- 技术(29678)
- 经济研究(26490)
- 财经(25795)
- 业经(25622)
- 经(22167)
- 问题(19841)
- 业(18416)
- 图书(17420)
- 理论(17095)
- 贸(16728)
- 技术经济(16710)
- 科技(16535)
- 版(15943)
- 现代(15488)
- 实践(15423)
共检索到521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兰兰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走好“共同”之路,而城乡融合是重要发力点。文章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对城乡融合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并借助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考察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且整体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就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城乡融合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关系;东部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现象,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现象。未来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生态—经济融合为驱动、因地制宜盘活要素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兰兰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走好“共同”之路,而城乡融合是重要发力点。文章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对城乡融合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并借助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考察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且整体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就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城乡融合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关系;东部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现象,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现象。未来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生态—经济融合为驱动、因地制宜盘活要素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朝飞
文章以共同富裕为视域构建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8—2020年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指数,运用核密度估计刻画了全国及四大区域城乡融合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开展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城乡融合水平总体明显提升且逐渐趋于聚集状态,但是也存在局部分化态势;中国省际城乡融合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趋势,而东北地区呈现发散特征。鉴于此,建议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推动就地城镇化、健全农村公共服务、树立城乡共富典范,以此加速城乡融合、推动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朝飞
文章以共同富裕为视域构建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8—2020年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指数,运用核密度估计刻画了全国及四大区域城乡融合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开展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城乡融合水平总体明显提升且逐渐趋于聚集状态,但是也存在局部分化态势;中国省际城乡融合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趋势,而东北地区呈现发散特征。鉴于此,建议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推动就地城镇化、健全农村公共服务、树立城乡共富典范,以此加速城乡融合、推动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庞舒雅 张晓林 张波
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是关键。多年来,能源富集区为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能源富集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关系特殊,城乡融合难度大,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更显迫切。研究表明,能源富集区城镇建设与发展严重倚赖矿产资源,以城市为中心的单极空间发展模式并未根本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不均,应着力推进能源富集区城乡产业协同互补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公平分配,以期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关键词:
能源富集区 城乡融合 共同富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苏秋
网络文化对城乡区域的文化差异具有调和作用,有助于推动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共同富裕。研究发现,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共同富裕包含两方面意涵:一是城乡居民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二是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共同富裕。从城乡文化融合的视角看,共同富裕就是充分发挥文化调节的作用,既要通过发展文化经济来解决城乡居民经济物质分配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要通过文化融合来解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分配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地,基于数字乡建背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网络文化为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提供两方面调节:一是在生产环节,引入新兴经济业态,促进城乡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城乡经济同步增长;二是在分配环节,发挥文化调节在第三次分配中的涵化作用,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和文化分配的均等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尤其是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应当以数字媒介为抓手,发挥网络文化调节作用,在文化数字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实现城乡居民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宗胜 杨希雷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文从共同富裕的视角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中国城乡差别,构建了多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算各分指标及综合评价指标数值,分析近20多年来中国城乡差别的变动程度和演变趋势,发现了一系列从温饱视角仅以单一收入比率指标无法得出的差别现象。证明了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的论断是准确和及时的。从整体上看,中国城乡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持续扩大,仅近两年略有缩小,农村大约落后于城镇19年;而对城乡综合发展差距的分解表明,在20多年城乡综合发展差距扩大的过程中,收入财富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是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高达30%和29%,基础设施差距是第三大因素,贡献为21%,其他如相对收入差别、生活质量差距的贡献率分别占15%和7%。而人本差距的贡献是唯一负向因素,即是缩小综合差别的因素。应当全面、客观地看待近20多年来我国城乡差别的变化趋势,既看到有一定成就,又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特别要关注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差别的形成和变动。这些是仅按单一收入指标无法发现的问题,也为缩小城乡差别找到了精准发力点,从而采取相应对策缩小城乡差别,有效促进城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东 李琳
以县域为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2006-2021年我国1672个县域数据,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正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引培来推动共同富裕,但只有当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成立。此外,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区域和城乡产业融合类型层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县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城乡产业融合模式。据此,要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并优化县域金融扶持政策和加强企业引培力度,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城乡产业融合模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东 李琳
以县域为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2006-2021年我国1672个县域数据,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正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引培来推动共同富裕,但只有当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成立。此外,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区域和城乡产业融合类型层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县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城乡产业融合模式。据此,要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并优化县域金融扶持政策和加强企业引培力度,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城乡产业融合模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祥智 谢东东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为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央不断强调推动共同富裕,旨在实现均衡而充分的高质量发展。关于共同富裕的探讨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解决好以绝对收入标准衡量的贫困问题就是实现"富裕"的最基本要求。今后农村的相对贫困是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将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挑战,农民增收问题必须置于城乡融合的框架中解决。其二,缩小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之一,将收入差距缩小在一定水平上,实现发展与共享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和谐,这也是"共同"的要义所在。当前我国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也会影响经济增长,妨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因此,牢牢把握住城乡融合发展的主线,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弊端,对于当前我国推动共同富裕而言应是重要的战略侧重点。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祥智 谢东东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为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央不断强调推动共同富裕,旨在实现均衡而充分的高质量发展。关于共同富裕的探讨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解决好以绝对收入标准衡量的贫困问题就是实现"富裕"的最基本要求。今后农村的相对贫困是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将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挑战,农民增收问题必须置于城乡融合的框架中解决。其二,缩小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之一,将收入差距缩小在一定水平上,实现发展与共享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和谐,这也是"共同"的要义所在。当前我国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也会影响经济增长,妨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因此,牢牢把握住城乡融合发展的主线,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弊端,对于当前我国推动共同富裕而言应是重要的战略侧重点。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慧
文章基于中国2011-2020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讨城乡产业融合、要素市场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产业融合与要素市场化对共同富裕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二者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协同效应。分地区检验发现,城乡产业融合与要素市场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对东、中部地区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城乡产业融合与要素市场化对共同富裕的协同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则不存在此效应。基于此,应加速推进城乡产业融合,打破城乡发展壁垒;加速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促成发展成果共享;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缩小地区间差距,以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晓鸣 丁延武
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消除制约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各类不充分不平衡因素,通过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破除各种壁垒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着力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探索,为新阶段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然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农业农村生产条件改善相对滞后、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尚需进一步破除、农村民生保障短板制约突出、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急需改革突破等现实挑战。因此,应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为路径选择,推进城乡空间融合,构建共同富裕格局;加速城乡产业融合,夯实共同富裕基石;畅通城乡要素融合,激发共同富裕动能;完善城乡治理融合,提升共同富裕品质;创新城乡制度融合,形成共同富裕合力;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构建。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共同富裕 农业农村 要素流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军 丁钊颖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农业与非农业两部门的CES生产函数模型与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混合回归与GMM法,系统诠释普惠保险、三产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三产融合是普惠保险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非农生产资本要素的上升是普惠保险影响三产融合的重要渠道;因三产融合水平的提高,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其增收保障水平,缩小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相比中、东部地区,普惠保险通过三产融合中介效应对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丹 张晗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保障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城乡居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至关重要。从理论依据来看,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理论、要素流动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为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理论借鉴。然而,以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共同富裕仍面临诸多现实梗阻,主要体现为城乡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急需破除、城乡产业协同的数字支撑力相对不足、县域经济发展的衔接性功能有待加强。为此,应以增强城乡产业关联度为导向,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以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为重点,依托数字化重构城乡产业链;以服务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不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