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53)
- 2023(20997)
- 2022(17534)
- 2021(16162)
- 2020(13274)
- 2019(29876)
- 2018(29537)
- 2017(55940)
- 2016(30099)
- 2015(33710)
- 2014(33688)
- 2013(33142)
- 2012(30632)
- 2011(27961)
- 2010(28458)
- 2009(26767)
- 2008(25507)
- 2007(22780)
- 2006(20483)
- 2005(18878)
- 学科
- 济(135433)
- 经济(135274)
- 管理(89245)
- 业(83435)
- 企(68875)
- 企业(68875)
- 方法(48576)
- 数学(41273)
- 中国(41128)
- 数学方法(40840)
- 农(35850)
- 财(34159)
- 地方(34066)
- 业经(32737)
- 融(30114)
- 金融(30107)
- 制(29521)
- 银(29416)
- 银行(29368)
- 行(28324)
- 学(27312)
- 农业(24370)
- 贸(21674)
- 贸易(21652)
- 易(20894)
- 理论(20761)
- 环境(20440)
- 务(20307)
- 财务(20224)
- 财务管理(20185)
- 机构
- 大学(429605)
- 学院(429332)
- 济(178729)
- 经济(174752)
- 管理(163342)
- 研究(151989)
- 理学(139158)
- 理学院(137500)
- 管理学(135202)
- 管理学院(134410)
- 中国(119183)
- 京(92735)
- 科学(90697)
- 财(85627)
- 所(76599)
- 中心(69043)
- 研究所(68916)
- 农(67513)
- 财经(66121)
- 江(65719)
- 经(59801)
- 业大(59703)
- 北京(59405)
- 范(58378)
- 师范(57844)
- 院(55130)
- 经济学(54804)
- 州(53289)
- 农业(51979)
- 经济学院(48890)
- 基金
- 项目(281987)
- 科学(221931)
- 研究(210412)
- 基金(203117)
- 家(175860)
- 国家(174326)
- 科学基金(149515)
- 社会(134019)
- 社会科(126960)
- 社会科学(126929)
- 省(110356)
- 基金项目(106478)
- 教育(95928)
- 自然(93732)
- 划(92206)
- 自然科(91485)
- 自然科学(91466)
- 自然科学基金(89799)
- 编号(86569)
- 资助(82851)
- 成果(71589)
- 发(63637)
- 重点(63508)
- 部(61651)
- 课题(60469)
- 创(58617)
- 国家社会(55400)
- 创新(54689)
- 制(53634)
- 项目编号(53316)
- 期刊
- 济(211679)
- 经济(211679)
- 研究(136413)
- 中国(93803)
- 财(65937)
- 学报(64772)
- 农(63614)
- 管理(63301)
- 科学(60611)
- 融(51942)
- 金融(51942)
- 教育(51099)
- 大学(49689)
- 学学(46569)
- 农业(42981)
- 技术(37773)
- 经济研究(33967)
- 业经(33824)
- 财经(33375)
- 经(28680)
- 问题(26395)
- 图书(22737)
- 业(21283)
- 技术经济(21257)
- 理论(20851)
- 贸(19915)
- 科技(19783)
- 现代(19715)
- 版(19211)
- 商业(19195)
共检索到671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翔 刘鸿艳
当前数字经济红利持续释放,对于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新路径。本文选取2013-2020年我国31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发挥结构效应、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强。因此,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长学 刘晓萍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包括5亿多农村居民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期盼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有14亿多人口,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志锋 吕京根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特征表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这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实现城乡和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正好为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距,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开辟了新路径、注入新动能。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角度入手,从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分析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以及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面板回归和门槛检验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对城乡融合发展程度提高具有较强影响;当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从全国层面来看,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由弱变强,其对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门槛特征,且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求索
[作者]
马骏
共同富裕诠释了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价值追求,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目标下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呈现出城乡资源要素双向能动融合、城乡经济形态互利共生融合、城乡物质精神系统有机融合的特征,并以人力资源赋能、绿水青山赋能、规模资本赋能、财产要素赋能、数字乡村赋能作为主要动能,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数据变效能、产能变产值等价值转化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目标下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应不断提高乡村资源变现能力,促进城乡功能需求互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富裕协同共进;破解城乡要素市场阻隔,促进城乡经济循环互补;消弭城乡设施服务落差,促进城乡生活品质均等;弥合城乡发展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治理高效同步。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师博 胡西娟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本质是在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基础上,全体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共建共享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数字经济能够有机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领域,以创新驱动充分发展,构建推进共同富裕的共建机制;数字经济能够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行业差距,以创富助力均衡发展,构筑推进共同富裕的共享机制。但由于存在数字鸿沟,数字经济无序扩张也会拉大收入差距。因此,要加强并统筹规划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相关制度,建立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数字化改革提升公共服务的普惠水平,最终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慧 刘杨 周加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揭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遵循梯度发展原则、走产城融合道路、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四个方面,阐述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文章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县域城乡融合 梯度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慧 刘杨 周加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揭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遵循梯度发展原则、走产城融合道路、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四个方面,阐述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文章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县域城乡融合 梯度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贺立龙 刘丸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经济基础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向云 陆倩 李芷萱
数字经济正在引领中国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已经成为推进共同富裕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测度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个维度测度了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进而利用2011—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发展,既具有提升总体富裕水平的“做大蛋糕”效应,又具有推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但目前“做大蛋糕”效应更强。(2)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机制,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可加快共同富裕发展。(3)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发展的效果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化维度和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阶段的赋能效果更明显。上述结论对探索我国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建生 亓子青 邱俊柯
[目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实现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方法]文章以4省4村为样本,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解析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效及其发展路径。[结果]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可分为基础型、链条延伸型、功能拓展型和多元复合型4种;多元复合型强村富民效果最好,其次为链条延伸型和功能拓展型,最后为基础型;不同模式的产业融合及发展路径也有所差异,但要致力于共同富裕的目标,核心要在产业融合中促进联农带农和发展集体经济。[结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基础型”应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融合奠定基础;“链条延伸型”应通过技术投入、装备升级等举措实现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功能拓展型”应以“乡村旅游+”形式融合农业、文创、康养等产业,开发农业文化、生态、休憩功能;“多元复合型”重点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发挥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促进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关键词:
农村 共同富裕 产业融合 模式 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磊 张根杰 杨建伟
推进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四川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关键所在,其价值旨归是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拓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以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构成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建构“产权—组织—产业—利益”的分析框架,提出导引机制、驱动机制、聚合机制以及稳定机制的融合发展机理。基于该逻辑机理,选取成绵地区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案例,总结梳理“资产重组+联企经营”“土地盘活+联社经营”“股份联合+集体自营”三种创新模式,进而提炼出“产权重构—组织重造—产业重塑—利益重组”的融合实践路径。最后,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多元化推进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合并村 农村集体经济 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清香 李仙娥
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最强音,蕴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征。选取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区域异质性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是赋能共同富裕的新动能,且这种助推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作用机制分析可知,数字经济通过发挥创新效应、协同效应、普惠效应等构筑共建机制、共富机制以及共享机制推动充分发展、平衡发展和共享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以上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更换核心解释变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因此,要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创造社会成员平等公平参与共建与共富的条件和机会,提升致富能力,进而创造丰盈的社会物质财富和丰裕的精神财富,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进而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助力共同富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赋能 共同富裕 现代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升起 吴欢欢
本文采用我国2013—2020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以及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第二,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共同富裕程度。第三,数字经济各分指标均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既促进了富裕度又促进了共享度。第四,数字经济促进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经济促进了高经济发展水平阶段和低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共同富裕,高经济发展水平下更为显著。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升起 吴欢欢
本文采用我国2013—2020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以及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第二,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共同富裕程度。第三,数字经济各分指标均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既促进了富裕度又促进了共享度。第四,数字经济促进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经济促进了高经济发展水平阶段和低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共同富裕,高经济发展水平下更为显著。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薇 张震霖
面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仍存在定位、发展和分配的三大关键考验,其中定位考验以三农边界的动态界定为主,发展考验包括处理好农业与其他产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等关系,分配考验在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实现机会公平。为应对三大关键考验,我国人口、要素、能源、产业和分配将发生新的结构性变革。具体来看,要以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以人口结构和要素结构实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开展,以产业结构、要素结构、人口结构三者协同发力深入阐释三农概念的动态定位,以能源结构推动城乡建设与绿色低碳的同步进行,以分配结构变革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