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57)
- 2023(17692)
- 2022(14678)
- 2021(13514)
- 2020(11097)
- 2019(25511)
- 2018(25390)
- 2017(49370)
- 2016(26779)
- 2015(29995)
- 2014(30149)
- 2013(29923)
- 2012(27274)
- 2011(24562)
- 2010(24670)
- 2009(22781)
- 2008(22081)
- 2007(20001)
- 2006(17850)
- 2005(15881)
- 学科
- 济(114990)
- 经济(114862)
- 业(74737)
- 管理(71087)
- 企(52617)
- 企业(52617)
- 农(49725)
- 方法(46425)
- 数学(40466)
- 数学方法(40040)
- 农业(32879)
- 中国(31644)
- 业经(27813)
- 地方(26169)
- 财(25661)
- 学(24710)
- 制(21991)
- 贸(18740)
- 贸易(18726)
- 易(18118)
- 银(17573)
- 银行(17524)
- 理论(17510)
- 融(17458)
- 金融(17448)
- 行(16808)
- 体(16624)
- 环境(16478)
- 发(16228)
- 技术(16044)
- 机构
- 学院(380986)
- 大学(380511)
- 济(156047)
- 经济(152771)
- 管理(148399)
- 研究(132726)
- 理学(128267)
- 理学院(126857)
- 管理学(124602)
- 管理学院(123917)
- 中国(100973)
- 科学(81970)
- 京(81507)
- 农(78341)
- 财(70067)
- 所(67429)
- 业大(61708)
- 研究所(61238)
- 中心(60539)
- 农业(60424)
- 江(57438)
- 财经(55682)
- 北京(51196)
- 范(50945)
- 经(50730)
- 师范(50446)
- 院(47580)
- 经济学(46593)
- 州(45781)
- 经济学院(42075)
- 基金
- 项目(259810)
- 科学(204510)
- 研究(191309)
- 基金(188342)
- 家(164685)
- 国家(163272)
- 科学基金(139606)
- 社会(121091)
- 社会科(114365)
- 社会科学(114337)
- 省(101799)
- 基金项目(99549)
- 自然(89507)
- 自然科(87404)
- 自然科学(87383)
- 教育(86495)
- 自然科学基金(85788)
- 划(85043)
- 编号(78849)
- 资助(76535)
- 成果(63880)
- 重点(58224)
- 部(57302)
- 发(56670)
- 课题(53987)
- 创(53360)
- 国家社会(50089)
- 创新(49792)
- 科研(49177)
- 教育部(48573)
- 期刊
- 济(176896)
- 经济(176896)
- 研究(114346)
- 中国(78271)
- 农(77430)
- 学报(63555)
- 科学(57982)
- 管理(52474)
- 农业(52261)
- 财(51602)
- 大学(48417)
- 学学(45591)
- 教育(43186)
- 融(37712)
- 金融(37712)
- 业经(32589)
- 技术(32448)
- 财经(27070)
- 经济研究(27018)
- 业(25633)
- 问题(24063)
- 经(23193)
- 版(19639)
- 图书(19107)
- 技术经济(18462)
- 理论(18277)
- 科技(18232)
- 世界(17598)
- 业大(17144)
- 资源(16992)
共检索到572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邹宝玲 曹壹帆 肖亚成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有助于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并形成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本文运用中国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评估了市场一体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结果具有稳健性。细分农户收入来源发现,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对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农业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和地方政府市场干预程度高的地区,市场一体化将带来更强的农民增收效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主要通过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提高经济作物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将为政府制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提供新的证据支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万艾琳 庄天慧 杨浩
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中国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研究了生计资本对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影响,分析了低收入群体的异质性,验证了生计策略多样化在生计资本影响农民“三感”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生计资本在存量促进与增量带动两个维度上均对农民“三感”有显著正向影响;(2)生计资本对“三感”的带动作用在低收入群体中更加凸显,但物质资本的带动作用是有限的;(3)生计策略多样化减缓了生计资本对农民“三感”的提升效果,呈现负向调节作用。因此,需要针对中低收入农民重点强化生计能力,针对中高收入农民重点强化精神富有,正视生计多样化可能带来的阻滞作用,积极探索城乡融合的农民支持政策。
关键词:
精神富裕 农民生计资本 “三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牛志远 梁玉春
区域一体化战略不仅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战略举措,更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本文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空间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有效实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内在机理。主要结论包括: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有效实施可显著提高共同富裕水平,且数字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区域一体化对中心城市、胡焕庸线东侧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区域一体化战略能够推动“地理邻近”与“经济邻近”地区共同富裕。据此,应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强化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宁晚枚 张雪玉
本文基于共同富裕的背景,采用我国省际样本实证分析了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民增收有显著正向作用,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而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不仅存在本地效应,也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农村电商发展也有利于刺激周边地区农民加快增收。农村电商的这一效应也存在区域差异性,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的本地正向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都是成立的,但是在西部地区的本地正向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都尚未得到显著发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瞿冰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共同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目前农民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着城乡收入差距鸿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乡村振兴的人才匮乏等诸多挑战,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以基层党组织引领、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发展农村经济、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等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挑战与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季焜
虽然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但城乡居民以及农村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目标将任重道远。本文在分析过去40多年农村经济转型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基础上,展望未来30年中国农业的发展愿景与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未来在保障口粮安全的基础上,推进以高值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村经济转型,大幅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民与全体国民共同富裕。为此,需要加快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转型速度以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持续增长;养殖业通过规模化与现代化率先消除工农收入差距,种植业逐渐向“二八格局”转变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进而实现大农小农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淋议 钱文荣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然而,长期乡村制度供给的滞后成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掣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三农”问题现状,文章认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发展思维,建立健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制度供给体系,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分别入手,健全以生产者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障制度,完善以提升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城乡资源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农村公共保障制度,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性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整体出发,巩固和完善以共同富裕为旨归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协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构筑根本性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志雄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看,共同富裕及其内涵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文化再到多维度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渐进性地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形成。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推进,以防止返贫致贫为前提,以缩小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提升民生福祉为进路。但也应看到,我国还面临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亟待构建、“先富”带“后富”的局限及农村集体经济弱化等现实困境。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构建和优化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夯实集体经济基础性地位、促进带动效果全面提升。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内涵演化 战略演进 农民 农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晖 陈建行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仅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基于2006-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实证检验市场一体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提高市场一体化程度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共同富裕效应,这一结论经过各种稳健性检验以及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市场一体化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区域创新创业,进而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和城市群地区,市场一体化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该研究结果为地方政府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对加快共同富裕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祁芳梅 吴文菲 徐庆 裴潇
文章基于长江三角洲2011—202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及其不同维度的影响,并探究区域一体化是否具有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数字经济既能直接促进共同富裕,也能通过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海 庄天慧
基于2008—202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港澳台)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优序图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水平,并研判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可有效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分析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能够通过扩大财税规模、增加创业活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证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空间效应分析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针对于此,未来应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光亮 谭春兰 郑沃林
本文构建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治理”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指数来衡量共同富裕,并使用了探索性空间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解构长三角区域的共同富裕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的共同富裕表现为从上海向长江上游拓展,并沿长江沿岸城市演进,呈现“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规律;而溢出效应通过产业转移、教育投资、劳动就业和资本流动等因素实现,这些因素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突破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晓君 王梦宇 于渊博 范祎洁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科学合理的内涵阐释、水平测度与特征分析对进程推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3—2021年30个省份数据,在明确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集“多维富裕—共同协调—提质增效—生态宜居—和谐和睦—民生福祉”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障碍度模型、Kernel密度估计、莫兰指数、马尔可夫模型对我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我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上升态势,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分布格局,提升速度呈现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的追赶之势,各维度水平均得到提高。(2)样本期内总体区域差异呈缩小态势,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间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关键。其中,和谐和睦维度区域差异值相对较大,且与多维富裕维度的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进一步分析,农产品外贸依存度、农产品质量是现阶段主要障碍因素。(3)我国总体和四大区域内省域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扩大,东中西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特征。省域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高于向下转移,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与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扎实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建议。本文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品质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林羽 安同良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讨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虽然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可以通过变革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方式,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强调了政府在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农民 共同富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杨晨
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带来了新的动力。数字企业提供新型金融服务和传统金融企业提供数字创新服务是目前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的两类基本形式。基于普惠性和金融性的典型特点,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推动社会家庭财富结构“提低扩中”,也能够助力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应进一步规范农村金融领域的数字创新,引导农村地区的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进行“错位竞争”,鼓励数字金融企业在第三次分配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界定技术边界、强化信息安全。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村金融 赋能 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