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6)
- 2023(15727)
- 2022(13252)
- 2021(11891)
- 2020(9831)
- 2019(22177)
- 2018(21549)
- 2017(40601)
- 2016(22237)
- 2015(24777)
- 2014(24811)
- 2013(24489)
- 2012(23124)
- 2011(21208)
- 2010(21747)
- 2009(20745)
- 2008(19988)
- 2007(18336)
- 2006(16284)
- 2005(15140)
- 学科
- 济(98508)
- 经济(98414)
- 管理(60427)
- 业(60134)
- 企(46623)
- 企业(46623)
- 方法(35959)
- 中国(34760)
- 农(31147)
- 数学(30809)
- 数学方法(30516)
- 地方(29285)
- 融(28328)
- 金融(28323)
- 银(26958)
- 银行(26928)
- 行(26105)
- 财(25608)
- 业经(23806)
- 农业(21476)
- 制(20894)
- 学(19841)
- 贸(18383)
- 贸易(18365)
- 易(17719)
- 理论(15538)
- 务(15385)
- 财务(15340)
- 财务管理(15301)
- 发(15249)
- 机构
- 学院(322119)
- 大学(318882)
- 济(132465)
- 经济(129444)
- 管理(115521)
- 研究(113925)
- 理学(97175)
- 理学院(95966)
- 管理学(94316)
- 管理学院(93700)
- 中国(91338)
- 科学(69160)
- 京(68409)
- 财(63516)
- 所(58924)
- 农(56067)
- 中心(53631)
- 研究所(52961)
- 江(51682)
- 财经(49160)
- 范(46106)
- 师范(45685)
- 业大(45403)
- 经(44153)
- 农业(43611)
- 北京(43546)
- 州(42127)
- 经济学(41340)
- 院(40427)
- 经济学院(37244)
- 基金
- 项目(203044)
- 科学(158618)
- 研究(152815)
- 基金(143284)
- 家(123869)
- 国家(122737)
- 科学基金(103905)
- 社会(96280)
- 社会科(91193)
- 社会科学(91168)
- 省(81989)
- 基金项目(74872)
- 教育(69967)
- 划(68255)
- 编号(64226)
- 自然(63542)
- 自然科(62005)
- 自然科学(61988)
- 自然科学基金(60839)
- 资助(58100)
- 成果(53605)
- 发(49733)
- 重点(46693)
- 课题(45575)
- 部(43981)
- 创(42300)
- 发展(40243)
- 展(39586)
- 创新(39519)
- 国家社会(39345)
- 期刊
- 济(157575)
- 经济(157575)
- 研究(101010)
- 中国(70785)
- 农(53951)
- 财(50080)
- 学报(49806)
- 科学(45366)
- 融(44100)
- 金融(44100)
- 管理(41584)
- 教育(40601)
- 大学(37325)
- 农业(35925)
- 学学(34858)
- 技术(28125)
- 业经(27406)
- 财经(25283)
- 经济研究(24818)
- 经(21769)
- 问题(20752)
- 业(18511)
- 贸(16451)
- 图书(16423)
- 技术经济(16024)
- 版(15890)
- 商业(15687)
- 理论(15346)
- 统计(14410)
- 国际(14371)
共检索到507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马骏
共同富裕诠释了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价值追求,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目标下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呈现出城乡资源要素双向能动融合、城乡经济形态互利共生融合、城乡物质精神系统有机融合的特征,并以人力资源赋能、绿水青山赋能、规模资本赋能、财产要素赋能、数字乡村赋能作为主要动能,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数据变效能、产能变产值等价值转化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目标下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应不断提高乡村资源变现能力,促进城乡功能需求互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富裕协同共进;破解城乡要素市场阻隔,促进城乡经济循环互补;消弭城乡设施服务落差,促进城乡生活品质均等;弥合城乡发展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治理高效同步。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志锋 吕京根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特征表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这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实现城乡和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正好为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距,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开辟了新路径、注入新动能。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角度入手,从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分析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以及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面板回归和门槛检验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对城乡融合发展程度提高具有较强影响;当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从全国层面来看,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由弱变强,其对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门槛特征,且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翔 刘鸿艳
当前数字经济红利持续释放,对于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新路径。本文选取2013-2020年我国31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发挥结构效应、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强。因此,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宁 王明月
新时代共同富裕要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同富裕视域下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等关系。然而,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中却存在相应关系失衡的问题。基于此,要从政府力推、产业自强、目标明确等维度形成合力去破解,扫清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慧 刘杨 周加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揭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遵循梯度发展原则、走产城融合道路、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四个方面,阐述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文章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县域城乡融合 梯度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慧 刘杨 周加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揭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遵循梯度发展原则、走产城融合道路、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四个方面,阐述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文章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县域城乡融合 梯度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长学 刘晓萍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包括5亿多农村居民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期盼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有14亿多人口,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夏韡 徐立青
实现共同富裕是促进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价值目标,而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行动路径。从社会保险覆盖率、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待遇、社会救助力度五个维度构建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框架,并刻画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将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测度框架,引入GEM和EDM背景差异测度方法,对我国2013—2020年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测度。研究发现:不考虑共同富裕时,我国区域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排名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考虑共同富裕后,研究期内四大地区排名未发生变化,但整体发展水平均有所上升,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上升速度最快;在省份层面,考虑空间生态责任后,79%的省份排名发生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考虑共同富裕的测度方法能降低各省(区、市)之间异质性。依据两种测度结果及变化情况,将全国分为重点扶持区域、适度扶持区域、控制扶持区域,以赋予各地区内省份差异化发展策略。确保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补偿机制,提升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设立差异化考核激励机制,开展因地制宜发展模式;优化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洁玉 李富宁 张捷
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辩证统一。新阶段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基于共同富裕目标视域出发,提出推动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多举措健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以创新机制带动农业绿色发展、创新乡村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等措施,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业经济 高质量发展 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敏安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尤其是城乡发展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国内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也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伴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再次面临挑战,推动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共同富裕对于普惠金融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普惠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四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围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作出重要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促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 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贺立龙 刘丸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经济基础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薇 张震霖
面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仍存在定位、发展和分配的三大关键考验,其中定位考验以三农边界的动态界定为主,发展考验包括处理好农业与其他产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等关系,分配考验在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实现机会公平。为应对三大关键考验,我国人口、要素、能源、产业和分配将发生新的结构性变革。具体来看,要以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以人口结构和要素结构实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开展,以产业结构、要素结构、人口结构三者协同发力深入阐释三农概念的动态定位,以能源结构推动城乡建设与绿色低碳的同步进行,以分配结构变革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师博 胡西娟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本质是在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基础上,全体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共建共享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数字经济能够有机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领域,以创新驱动充分发展,构建推进共同富裕的共建机制;数字经济能够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行业差距,以创富助力均衡发展,构筑推进共同富裕的共享机制。但由于存在数字鸿沟,数字经济无序扩张也会拉大收入差距。因此,要加强并统筹规划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相关制度,建立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数字化改革提升公共服务的普惠水平,最终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建生 亓子青 邱俊柯
[目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实现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方法]文章以4省4村为样本,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解析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效及其发展路径。[结果]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可分为基础型、链条延伸型、功能拓展型和多元复合型4种;多元复合型强村富民效果最好,其次为链条延伸型和功能拓展型,最后为基础型;不同模式的产业融合及发展路径也有所差异,但要致力于共同富裕的目标,核心要在产业融合中促进联农带农和发展集体经济。[结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基础型”应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融合奠定基础;“链条延伸型”应通过技术投入、装备升级等举措实现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功能拓展型”应以“乡村旅游+”形式融合农业、文创、康养等产业,开发农业文化、生态、休憩功能;“多元复合型”重点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发挥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促进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关键词:
农村 共同富裕 产业融合 模式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